由 tcpcchen » 2018-05-09, 21:26
從我的觀點來看,輔導老師做了以下這些事情:
1.
有一次,在我的高年級骨牌團體就出現了這麼一個狀況
A生是一個比較靜不下來的學生
常常會有意無意的弄倒別人的骨牌
那一次,團體時間大約過了一半
A生就忍不住站起來開始巡視其他人的作品
看完一圈之後,A生開始跟他附近的B生對話
A生:「(笑笑地說)我要把骨牌滑過去喔!」
B生:「你不要鬧喔!」
A生:「(笑笑地滑了一片骨牌過去,但是沒有弄倒B生的作品)」
B生:「(瞪了A生一眼)」
A生:「(笑笑地再滑一片過去,這一次弄倒了B生5-6片骨牌)」
B生:「(大聲的)你不要再弄了喔!」
A生:「(笑笑地再滑一片過去,這一次弄倒了一半的骨牌)」
B生:「(很生氣,感覺像是要過去打A生,但是他先看了我一眼)」
(我也看了他一眼,沒有說甚麼)
專輔教師在團體進行的過程中,有注意到A生與B生互動時衝突的經過是如何演變,
也在兩個學生出現衝突前兆(A生去破壞B生的作品)時克制自己立即去處置的衝動,
更在B生情緒即將爆發時,維持中立的觀察立場,不對尋求老師意見的B生給予指示,靜觀B生的下一步動作。
2.
B生看我沒有動靜,就開始對A生開炮
意思大概是叫你不要用你還故意
但他只有動口沒有動手
就這樣罵了一陣子
A生笑嘻嘻地過來說:「好啦好啦,我來排就是了嘛!」
B生看到A生過來,就停止了罵人,也開始專心排
A生排了一排就要走
B生:「你撞倒我5排,現在才排一排就要走?」
A生又來了一排就離開了
這時,B生又看了我一眼,滿臉的無奈
B生對著自己的骨牌說:「你說我這樣怎麼排?我這樣怎麼排?」
B生在得不到專輔老師的回應之後,決定自力救濟,對A生以言語反擊。而顯然這樣只動口不動手的攻擊,讓A生自知理虧,才回來補償B生。但A生的補償並不公平,B生決長之後表達了抗議,A生才又第二次補償。但即便如此,A生的補償仍然不公平,B生有所不滿,再一次尋求專輔老師奧援。這時候專輔老師所做的依然是維持原先不介入的態度,看B生自己如何面對這個狀況。而在這裡,專輔老師再一次的表現了克制,並沒有對態度不莊重的A生發出評判的聲音或做出其他介入的行為。因此才有B生緊接著的自言自語,向老天爺哭訴的表現出現。
3.
就在B聲大聲喊出:「你說我這樣怎麼排?我這樣怎麼排?」的時候
我突然覺得他這樣真的很可愛
於是就跟他說:「老師覺得你可以想出辦法把它完成喔!」
B生又看我一眼,沒說甚麼,繼續自己排
最後完成的時候很開心地叫我過去看
如果專輔老師沒有在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觀察衝突的演變
在聽到學生這樣慘叫抱怨的時候
心理面應該無法浮現出他很可愛的感覺
恐怕是心理嘮叨著其他不好的念頭或評價吧
如果專輔老師沒有在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觀察衝突的演變
那麼當B生三番兩次望向專輔老師的時候
專輔老師的臉部表情,應該不會出現讓B生覺得無所謂、不用在意的神情
B生可能會被專輔老師的眼神、表情影響
而出現焦慮、不安,而會急著想做些甚麼來回應老師的期待吧?
而這種焦慮不安的情況下的反射式反應
恐怕就是跟A生衝突,而不是自己設法復原吧!
4.回到一開始所談的觀點
該如何來定義作輔導與不是作輔導?
而V老師真的什麽都沒有做嗎?
事實上,例子中的B生,當他陷入困境而望向專輔老師時
專輔老師該如何回應才適當這一點
就是一項不容易學習的專業能力
因此,V老師並不是什麽都沒做
只是她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