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守則十六

文章發表於 : 2015-01-14, 23:42
tcpcchen
許多從事輔導諮商治療的人,都喜歡學遊戲治療或沙遊
但卻都不知道該如何學習
不知道所要學習的基本功夫是什麼
事實上,想學習作遊戲治療,必須讀榮格
而想讀懂榮格,則要有中華文化的涵養
而要培植中華文化的素養
從唐詩、宋詞及老莊入手
是最快的路徑
同樣的,要讀懂BION也要有類似的基礎

包括遊戲治療在內的表達性治療
其基本心法可以用一句話來涵蓋
那就是要:得意忘形

Re: 守則十六

文章發表於 : 2015-03-14, 12:09
vivienkuo
"遊戲治療"和"玩遊戲"有甚麼差別?自從我開始輔導工作之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於是我大量閱讀遊戲治療的相關書籍,讀到一位大師說:「遊戲治療就是---遊戲即治療。」那個時候我實在不懂,心裡想著,既然"遊戲即治療",那麼我只要陪個案玩,個案自然就會進步,那不是太好了嗎?然而,實際操作之後,情況並非如此,個案的情況依然進進退退,沒有太大的起色。

所以我就想啊,是不是因為我的遊戲不好玩呢?因此,有一段時間,便認真參加各種研習以及工作坊,蒐集各種遊戲,後來發現,雖然手上有許多遊戲,卻不知道甚麼時候該用哪一個遊戲?難道每一個遊戲都有用嗎?好像又不是這樣,於是我就越來越混亂了。

跟著督導學習之後,我才知道,不是遊戲的問題,而是我不會玩遊戲。這可真是怪了,回想起小時候,我玩起遊戲也是很開心的,不知道為什麼,慢慢長大了,竟然變得不知道該怎麼玩遊戲,情況怎麼會演變成這樣呢?我已經失去了赤子之心。

還好,赤子之心是可以找回來的,那麼,要怎麼找回來呢?這就牽涉到我們怎麼看待學生。如果我們眼中的個案學生全身都是問題,在面對學生的時候,想的都是他又做了甚麼不適當的行為,他的老師和家長又會來跟我說些甚麼,越想壓力越大,在這樣的基礎下,即使我們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跟學生玩遊戲,本質上其實是在做功課,玩遊戲的氛圍是認真而嚴肅的,還有許多設限和規矩,這種遊戲怎麼會好玩呢?又怎麼會有輔導效果呢?

一旦進入輔導工作,所有言行舉止的目的,都在於跟個案建立良善的關係,跟個案玩遊戲的目的也在於此。而一段良善的關係,必然是輕鬆自在的,就像相識已久的老朋友一般,當個案和我們之間的關係進展到這樣一個水準,我們對學生的幫助才能真正展開。

Re: 守則十六

文章發表於 : 2015-03-14, 12:25
vivienkuo
但是我仍然有疑惑,便問督導:「那到底甚麼是遊戲呢?」
督導說:「甚麼不是遊戲呢?說話也可以是遊戲啊!」
也就是說,遊戲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態度。
唯有我們能想清楚自己的擔心和焦慮,
才有可能放下老師的身段,跟學生自在的互動,
學生立刻就能感受到,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差異,
因此,也就有可能建立一段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關係!

在這種基礎下跟學生互動,專輔老師也會輕鬆很多,
不需要時時背負著要立刻糾舉學生的責任,
而能比較清楚的看到學生身為一個"人"的需求,
老師比較輕鬆,學生也會因而感到輕鬆,
玩起遊戲當然是輕鬆自在又有趣囉!

當然,我們身為老師,
還是有協助學生進步的責任,
透過遊戲建立起良善的關係,
我們給他的建議和勸告,
個案比較願意聽,
也比較願意試著去做做看,
只要個案願意去想,願意做做看,
那麼他的進步便是指日可待了!

Re: 守則十六

文章發表於 : 2015-03-14, 22:06
vivienkuo
在這裡,就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個案選擇玩拼圖,他想要獨立完成,不希望我插手,玩益智遊戲的時候,他要自己玩,玩骨牌的時候,他也要自己玩,也就是說,他完全不希望我介入他的遊戲,而且他玩拼圖的時候,堅決不肯把拼圖弄亂,一定要按照順序拆散,然後再按照順序拼回去,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後來我就聯想到他混亂的家庭背景,維持秩序和掌控感對他是很重要的,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但是這樣對他的人際互動不利,別人都沒辦法靠近他,他看起來是想要跟別人互動,做出來的行為卻是在拒絕別人,因此也就交不到朋友了。

第三次個案玩拼圖的時候,不過也已經跟個案互動15次了,我們的對話如下:
師:「嘉明(化名)今天要玩甚麼呢?」
生:(沒說話,瀏覽晤談室的櫃子,選擇拼圖,坐下來開始拼。)
師:「嘉明今天想要玩拼圖喔!」
生:(繼續默默的拼圖,不回話)
師:「老師可以跟你一起拼嗎?」
生:「不用!」(案主開始拆拼圖,很整齊的一片片放好,過了幾分鐘---)
師:「老師可以跟你一起拆嗎?」
生:「不用,我自己就可以了。」(繼續獨自拆拼圖,過了幾分鐘---)
師:「可是老師也想跟你一起拆---」
生:「不用!」
師:「你如果不讓我拼圖,我要把它全部弄亂喔!」(開玩笑的語氣,並且假裝要動手了)
生:「老師,你不要開玩笑啦!」(邊笑邊說,有點無奈)
師:「那你讓我拼嘛!」
生:「好啦!那你拼那一邊,而且要擺整齊!」
師:「好,我會擺整齊。」


這個學生半年前剛從國外回來,有語言溝通上的困難,我們的對話,很容易中斷,而他的回答,有許多的"不知道",常常不知道如何繼續談下去,關係的進展緩慢。用這種方式跟學生互動之後,學生跟我之間的關係變得比較輕鬆,他也比較願意跟我說話。雖然,並沒有看到很大的行為改變,但是學生願意多說話,應該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不知道這樣方向對不對,請大家幫我看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