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正文第3頁

發表於 :
2013-07-07, 16:57
由 tcpcchen
接受過專門訓練的人,
對抱有心理煩惱、問題的來訪者,
主要採用心理接近的方法,盡最大可能地
照顧到來訪者的整體存在的狀況,
幫助其發現性地走自己人生的道路。
Re: 正文第3頁

發表於 :
2013-07-07, 21:21
由 tcpcchen
這一段話是河合隼雄先生對心理治療的目的所下的定義。
在這一定義中,河合隼雄先生提到治療者的角色,
並不是要極盡所能的把個案的祕密都挖掘出來,
反而是要盡最大的可能去照顧到個案的整體存在狀況,
並幫助對方「發現性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這裡,「發現性地」是很有意思的概念
也就是要讓個案在心理治療的過程有如在尋寶
每走一小段路,就會發現到一些寶物
治療者的角色只是去幫助個案發現寶物
而不是將寶物找出來送給個案
對比於時下的治療輔導概念
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思惟
很值得專輔老師們深思!
Re: 正文第5頁

發表於 :
2013-07-09, 11:41
由 tcpcchen
要當事人能 “發現性地” 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就不存在一個所有人都可以
拿來套用的共同的方法或是法則。
每碰到問題,都得啟發當事人自己去發現。
這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方寸,
是可以在掌握一些通用法則的基礎上,
結合各種不同場合的需要去思考。
譬如登山,如果那是個處女峰,
你就不可能事先明確地知道該怎麼辦。
但是對氣候、地形、隊員的能力等等
還是有一定瞭解的,
對一些絕對的禁忌也是心理有底的。
只是,不存在一個通用的方法保證你
在關鍵時刻做出的決斷絕對正確,
而且,這時候的所謂方法很可能是
這樣試試看,那樣試試看,
中途又根據狀況改變原訂方針等等,
這才能稱為 “發現”。
Re: 正文第5頁

發表於 :
2013-07-10, 12:29
由 tcpcchen
為了要讓每一位學生的會談,甚至是每一次的會談,
都如同攀登處女峰般的小心謹慎,
專輔老師需要經常提醒自己,時時維持
「我什麼都不懂,我要從你身上學習」這樣的謙卑
才能避免掉入專業的傲慢之中而不自知。
而要確實作到這一點
可以將會談過程錄音
再請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善知識幫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