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就是這樣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6-12-29, 11:56

十一月初的某個早上
我站在操場上看全校的學生練習體表會
想為接下來的主持工作做準備
才站不到三分鍾
有一個老師跑著穿越過操場來找我
劈哩啪啦開始說起班上的一個學生
說這個學生有多壞又有多壞
真是恨不得一巴掌把他打下去
而那一天的主訴事件
是學生在英文課跟老師對嗆

一邊這樣聽著,一邊心裡覺得很奇怪
如果是那麼嚴重的學生,學校那麼小
怎麼會四年級我才知道呢?
由於我跟這位老師相識多年
知道這位老師的表達方式是屬於誇飾激動派
就先聽著,心中一邊打量
手上的個案量已經滿了
大概是沒有辦法接了
正打算開口跟老師說要等一段時間的時候
老師說出了學生的名字
老師一說出學生的名字
我就打算接這一個學生了

因為之前已經有兩位學生跟我反應
他們被那一位學生欺負過(之後簡稱A生)
而且那種欺負都是老師家長不知道的
是一種偷偷的背後的欺負
我想這裡面應該是有些甚麼吧!
可是個案量實在是很滿
我就跟老師說沒辦法跟學生個別晤談
可是我可以約家長來談一談
聽到這個答案
老師就高興的離開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6-12-29, 13:28

第一次的會談,也是我第一次看見學生和家長
就開始談起學生在家裡的作息
母親感到很煩惱的部分是學生動作慢
而且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慢
吃飯慢,洗澡慢,寫功課慢
每天大約都要十一點才能上床睡覺
為了這種情況,爸爸每天都很生氣
還跟案主說,如果功課不能在九點半之前寫完
要罰抄課文一課

當時,我聽到這一些回應時心裡想
真是我的天呀!功課都已經寫不完了
還要罰寫,這日子怎麼過啊!
不過,這個小孩就是每天都在過這種日子
接下來我就問母親孩子是怎麼洗澡的
母親說,就在那邊躺著一直沖水
一邊洗一邊玩,很慢就是了
可是問母親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洗澡
母親也無法說出個確切的時間
就說當父母覺得他洗太久的時候
就會催促他快一點出來

母親說學生完成功課的時間大約是十點半
而案主大約是從八點半開始寫功課
照道理來說兩個小時應該是寫得完
母親就說,學生會拖拖拉拉
我就問學生,寫哪一項作業會比較困難
學生說是國語的造句
母親就補充,造句想很久都想不出來
都要母親在旁邊引導才想得出來

中間母親也舉了個例子
說父親也時常對於學生的動作慢很受不了
例如學生拿聯絡簿給爸爸簽的時候
會把所有的作業一本一本的擺好
爸爸看到學生這樣做,就會破口大罵
說隨便擺一擺就好了,不需要那麼整齊
這時候,我問母親的想法是怎麼樣?
母親說,她覺得能擺整齊很好
但是感覺真的花很多時間

接下來又談到學生吃飯慢這一件事情上
學生已經四年級了
有時候吃飯還要奶奶餵他
我問學生他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吃飯那麼慢
他搖了搖頭
於是我就問學生喜歡吃甚麼?不喜歡吃甚麼?

話題就這樣一直圍著學生的生活繞來繞去
母親突然問我,學生有甚麼問題?
我沉吟了一段時間才回答
他沒有甚麼問題,他只是不太快樂
我問母親,如果母親自己每天過這樣的生活,
她會快樂嗎?
母親嘆了一口氣說,不會快樂
但是又嘆了一口氣說,那要怎麼辦?
我就跟母親說,要不要試看看
如果九點半之前寫完功課,可以獎勵
但是九點半之前寫不完功課,也不要罰寫
回去跟爸爸商量看看可不可行

這一場對話中,學生的發言很少
只有中間提到他去英文補習班
和數學補習班的學習情況時
有比較多的發言
其他時間,他一直在旁邊靜靜地聽著
那一天的談話就結束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6-12-29, 14:35

第二次會談是七個禮拜之後
因為不是固定的個案
我對於學生的狀況掌握得不是很清楚
在跟母親會談之前
先撥了電話給老師,詢問學生的近況
老師說學生自從第一次來跟我談之後
狀況就漸漸改善了,現在則表現很好
還常常被科任老師在聯絡簿上稱讚呢!
於是老師就大讚我輔導得力
我就跟老師說
實在是因為家長願意改變的緣故
學生才有辦法進步

就在我等待家長來到的時間
心裡就在想著,如果學生有那麼大的進步了
那還要談些甚麼呢?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真的是瞎操心了
可以談的事情還多著呢!

在我們一起走到諮商室的路上
我問學生這一節是甚麼課
學生說是音樂課
然後母親說,你不是想跟老師說
下一次會談不要用音樂課想改其他的課
我就問學生為什麼不要用音樂課呢?
學生說,如果'音樂課表現好,老師會蓋榮譽章
我又問學生其他的課,在甚麼情況下會蓋章
一路聽下來,學生最近獲得榮譽章的頻率高而且穩定
跟老師那邊得到的訊息是一致的

等到我們都坐定了
我問學生最近在家裡的情形如何?
母親又開始提到案主動作慢這一件事情
我就問,除了寫功課動作慢
還有甚麼事情動作慢?
這個時候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上一次都是母親直接回答
這一次母親看著案主說,你自己說說看
結果案主說,排隊的時候
接下來的對話是這樣

專輔:「在學校排隊的時候?」

學生:「(點頭)。」

專輔:「那麼同學在外面的時候,
你在教室裡面做甚麼?」

學生:「拿東西。」

專輔:「拿甚麼東西呢?」

學生:「拿下一節要上課的東西,
然後還會把一些東西拿去放好。」

母親:「對,他就是這樣,聯絡簿也是疊得整整齊齊,
然後就會被他爸爸罵。」

專輔:「那媽媽你覺得,花一些時間把事情做好,
跟很快的,隨隨便便的把事情做完,哪一種習慣比較好?」

母親:「我是覺得會整理比較好,不像弟弟都亂七八糟,
他真的能夠整理得很整齊,我覺得有時候比我還整齊。」

專輔:「對啊,那就可能要回去跟爸爸溝通一下,
看能不能讓爸爸也能理解,或是也有可能,真的花太多時間在整理,
這樣我們也能夠教他方法,因為如果是用對的方法在整理,
其實應該不用花很多時間,也能整理得很整齊才對。」

我們在進行這一段對話的時候
學生變得很專心很專心地在聽
之後,談到吃飯,也讓學生說說他的心聲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6-12-29, 14:55

後來,話題又回到寫作業這一件事情上
這一次,我問了學生的假日作息
周末兩天的早上都要寫數學補習班的作業
再加上國語數學自然社會測驗卷各一份
下午則要把平常的錯誤看過再訂正
然後要寫10句造句
學生在做這一些練習的時候
母親幾乎都是全程陪伴

聽完這麼紮實的假期規畫之後
我問母親,替學生安排那麼緊密的學習
是覺得學生的成績很需要提升嗎?
母親一時愣住,答不出來
接下來我就問,那他月考都考幾分
母親說,英文和數學九十幾分
國語社會和自然八十幾分
聽到這個成績我有一點驚訝
因為這麼大量的練習
應該成績不至於是這個樣子
顯然,這樣的學習安排
對於這個學生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幫助
是一種沒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於是我問學生,國語考卷都錯甚麼大題?
學生說,改錯字和選擇題
我問,甚麼選擇題?
學生說,就是念完一段文章
然後要寫選擇題
這個時候我知道,學生的問題是出在閱讀理解上
而且可能是閱讀量太少了
於是我就跟母親提到這一塊
看怎麼樣把時間調整成進行課外閱讀

期間,我說到一點
就是學生很可能讀了那一個句子
並不知道那是甚麼意思
例如他會讀自然考卷的題目
但是可能不知道題目到底在說甚麼
可是讓他做自然實驗
他一定可以做得出來
原本靜靜坐在一旁的學生
這個時候突然說了一句
「對,我就是這樣。」

這一句話雖然不大聲
可是對我而言卻是很大聲
表示我真的知道了學生的困難
而且是由他嘴裡說出來的
談著談著,母親才逐漸恍然大悟
母親不理解,為什麼幫學生複習社會要複習那麼久
而且一直考都還是會有錯
母親也不理解,為什麼一開始寫功課很快
後來就越寫越慢了
因為一開始寫的是會寫的功課
而後面越寫越慢的則是不會寫的功課

而對於不會寫的功課
不是重複練習就會的
而是必須透過別種方式才能習得
例如,課外讀物的閱讀
或是做家事,整理自己的房間等等
當母親理解了孩子的困難之後
就開始積極地跟學生討論
怎麼把閱讀融入學習的規畫內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6-12-29, 15:17

這一次會談,我做了一件以前沒做過的事情
在聽母親描述學生的生活時
有一個時段是每天吃完飯可以看電視
大約二十分鐘到三十分鐘不等
學生看的是卡通,有甚麼看甚麼
聽著聽著,我實在很想建議母親
這一段時間不要看電視
可是,心裡又覺得這樣學生不知道會不會反對
就這樣在心裡猶豫著
又聽到母親不停地在煩惱時間的規劃
以及學生會如何如何地被叨唸
於是,我還是決定說說看

專輔:「要不要考慮,把看電視的時間移到周末?
那麼,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從容的洗澡,
而且周末可以挑比較完整的卡通看,例如去租借比較喜歡的卡通片,
而不是每天花一點時間看不一樣的卡通。」

學生:「(沒有反應)」

母親:「對啊,這樣可能會很好,就有比較多的時間。」

之後母親就一直問學生的意願
我就說,你們再回去討論看看
這個時候學生說了一句話

學生:「那禮拜六可以看到九點嗎?」

看來,學生是擔心他的權益會損失了
不過,這也很有可能
於是,我們就很清楚地開始討論假日的規劃
就在母親和學生不停的意見交換中
達成了一些共識

最後,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

專輔:「○○,你對於這樣的生活安排,
有沒有哪個地方是想要改變的呢?」

學生:「(想了一陣子,小聲地說)禮拜六日的測驗卷。」

專輔:「甚麼?」(因為太小聲聽不清楚)

母親:「禮拜六日的測驗卷,他可能覺得太多了(對我說),那你想要怎麼改呢?(對學生說)」

學生:「(沒有回答)」

母親:「那要不然這個禮拜不要寫測驗卷,複習就好了?」

專輔:「寫測驗卷和複習有甚麼不同呢?」

母親:「寫測驗卷就是先讓他自己看完課本,然後寫測驗卷,
複習是我會陪他一起讀,然後不會的一題一題教他。」

專輔:「那麼,寫測驗卷的效果怎麼樣?」

母親:「就是寫很多,可是沒有甚麼效果,
我覺得我陪他複習效果比較好。(對學生說),
那我們這個禮拜就不要寫測驗卷,直接複習好不好?」

學生:「(點點頭,臉上有一點笑意)」



談話到了這裡剛好打鐘了
於是讓學生回去上下一節課
母親持續跟我討論如何調整學生的作息
又足足討論了半個小時
我相信母親回去應該會進行一些調整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7-01-05, 21:35

我會提出這一個問題討論
是因為最近我在督導一位新任專輔的時候
他問了我一個問題
他說他在跟學生會談的時候
學生很難有進步
有時候找家長來談
他不知道要怎麼給家長建議
也不知道要怎麼給老師建議
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又要如何給建議呢?

於是,我就問這一位新任專輔
他對於學生了解多少
新任專輔就開始敘述他對學生的了解給我聽
聽完,我也不知道要給這位專輔甚麼建議
因為,這一些訊息跟學生的生活關聯性很小
大多是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以及其他老師對學生的看法
要用這一些訊息來形成對學生的個案概念化
只能說是以管窺天或是以蠡測海
看到的永遠不可能是全貌

這也是很多導師遇到的困難
大多數的導師不會關心學生放學之後的生活
但是當他們遇到有困難的學生時
仍然會想要改變他們的行為
於是,一開始就先好言相勸
學生心情好的時候就聽
學生心情不好的時候,當然就不聽
久而久之,老師就覺得該位學生
屬於"朽木不可雕也"的等級
漸漸出現了放棄的狀況

殊不知,這實在是誤會一場
並不是學生天生就是個壞胚子
也不是學生想要挑戰老師的權威
更不是學生想要引起老師的注意
而是學生過的生活
讓他很難心平氣和地跟他人好好的互動

如果導師們願意花一些時間
了解學生在過甚麼樣的生活
可能就不會對學生有那麼多的誤解
師生之間的關係也能有正向的發展
然而,這似乎不是目前的主流教育方向

不過,這正是我們專輔老師可以著力之處
當我們能夠用親子會談的方式
對於學生有更多的了解
進而跟家長和學生一起想辦法
學生慢慢地就會進步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7-01-05, 22:22

可是,這樣學生為什麼會進步?
到底學生是因為甚麼原因進步?
在還沒有實際嘗試過之前
我完全不能想像會有甚麼效果
而且大多時候我在心裡
就已經覺得改變是不可能了

然而,在嘗試親子會談之後
我也多次對督導提出問題
我最常問的問題是
我的建議家長不想聽,那怎麼會有改變?
當然這牽涉到關係的建立
可是在建立關係之後呢?
家長會不會有行為上的改變
這一點一直是我最在意的

對於這一個問題
督導的看法是這樣的
督導說:「跟家長討論的目的,
並不是要家長聽你的建議,而是透過討論的過程,
讓家長聽一聽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有一天,
家長在遇到相同的困境時,會想要試試不同的方法。」

聽到督導這樣說
我真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原來是這樣啊!
以前真的是想太多了
想太多,於是變得有點難以行動
既然有督導打包票
我不用為家長的行為負責任
而只是大家一起來討論一起想方法
這樣就容易多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對,我就是這樣

文章vivienkuo » 2017-01-05, 22:57

就在這樣一起討論一起想方法的狀況下
我自己也有一些體會

那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
學習意願非常的低落
可是互動起來又感覺很伶俐
實在不曉得問題出在哪裡
於是約了母親一起來討論
談了幾次之後
對於個案有了比較多的瞭解
才開始討論調整的方法

那是一個能力很好的母親
很願意為自己的孩子努力
經過兩次的會談後
母親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調整
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進步
然而,在後來其中一次的會談中
母親說到孩子的學習意願低落
在教養上非常的辛苦

談著談著,我跟母親說
我其實不知道我們做的那麼多事情
到底哪一件能夠真正幫助學生
因為學生要改變,需要他自己的參與
如果他不參與
而是只有我們在旁邊敲邊鼓
那是行不通的

然而,我堅定的相信
在他有困難的這一段時期
我們在他的身邊,努力的一直討論要如何協助他
一直跟他在一起而沒有放棄他
或許有一天,他會想說
大家都為我那麼努力
那我自己也來想一想
該怎麼做會比較好?
這樣才能真正的並且長遠的幫助這個孩子
到那個時候
我們就不必太為這個孩子擔心了

聽完這一段話
我感到母親大受鼓舞
對於繼續教養孩子又充滿了精神
這一位努力但是疲倦的母親
也是很需要有人跟她聊一聊
才不會在有限的框框裡打轉
而找不到協助孩子的方法

而我自己也體會到
原來對於學習意願低落的孩子
是要這樣子幫助他們啊
老實說,我以前是不太協助學習意願低落的個案
因為我覺得那應該不是輔導的問題
至於是誰的問題,我不清楚也不想管
因為我內心深處覺得他們是不能被幫助的
現在想來,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幫他們
才會造成不想幫助他們的結果
現在我知道了,就不會再拒絕這樣的個案
也希望能有機會再幫助更多的學生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