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vienkuo » 2017-05-19, 10:54
最近閱讀河合隼雄先生的著作
"轉大人的辛苦"裡面提到
在孩子"轉大人"的過程中
輔助者的任務是甚麼
裡面有一段內容對於輔導者的心理歷程
描述得十分精闢,深得我心
節錄下來供大家參酌
"身為心理治療師,我曾幫助過許多經歷挫折的人站起來。
事實上,我認為自己的工作的核心就是「從旁守護」。
很多人來找我時,以為我能夠教他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好方法」,
期待我給他某種建議。但是,如同我一直以來反覆強調的,
對某個人來說,真正的成長,是他自己找出或是鋪設一條「自己的」路,
這不是經由他人可以輕易教導的。因此,當他在這條痛苦的路上前進的期間,
其他人除了從旁守護之外,甚麼事情也無法做。話雖如此,
各位能夠瞭解從旁守護是多麼困難與痛苦嗎?
如果用更詳細的說法來說明從旁守護,就是盡量給予孩子自由,
持續陪伴在他的身旁,永遠不失去期待。舉例來說,
假設有一個陷入失戀傷痛的青年,覺得自己生不如死,
並且說要出去旅行,尋找自己結束生命的地方,
這時我們能夠「給予他自由」嗎?如果他真的自殺,
一切都無法挽回。又或者,某位青年因為工作上的一些小事,
就與上司吵架辭職,這樣反覆發生幾次之後,
當他再次表示想要找工作時,我們能夠「不對他失去期待」嗎?
一般來說,需要輔助的人,都是很難讓人產生期待,
或是讓人不想給予自由的人。但正因為如此,
不對他失去期待或是給予自由才有意義。
為了持續抱著期待,我們必須學習相信人類的可能性。
幾乎所有的人,都只靠著孩子的外在表現來判斷「那傢伙不行」,
或是「期待他也沒有用」。但是,人類有潛力,也有可能性。
孩子只有與對他懷著期待且從旁守護的人建立關係,
才能以此為基礎,開發出錢力與可能性。
這樣的事情光說不練是不行的,如果沒有親身體驗應該很難理解。
但是,只有對所有人都放棄的孩子持續懷抱期待,
並且參與他,陪伴他逐漸成長、改變,
才能在日後成為他強而有力的後盾。
為了持續抱著期待,我們也必須仔細觀察狀況。「」
譬如,某位青年以前經常與上司吵架而辭職,
並且這次又做出同樣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這樣,
就輕易判斷他已不值得期待,因為他以前與上司爭執時,
總是只主張自己的正當性,但這次開始稍微含糊其辭,
承認自己多少也有錯誤。這些部分都必須仔細觀察。
很多人會感嘆「孩子一點都沒有改變,一直無法變好」,
但世界上不太可能有「一成不變」的事情。
我們在斷定同樣事情會再度發生之前,
必須試著仔細思考是不是有哪些部份改變了。
只要有一點點改善的跡象,就能持續給予期待。
給予孩子自由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當然,我們不能連自殺的自由都允許。
但是有些孩子在大人靜靜地聽自己描述自殺的想法卻沒有阻止時,
就能主動放棄自殺的念頭,決定再努力看看。
所以當孩子說要自殺時,不需要慌忙阻止,
而是應該陪伴他直到忍受不了為止。
這時候的感覺,就像是輔助者的容許量與青少年心底的破壞力,
正在危險的邊緣角力。如果對方是難纏的人,
雖然會讓我們深感自己能量太小,
但只要在努力持續這樣的角力中鍛鍊,
我們的能量也會逐漸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