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fannyru » 2017-12-04, 16:31
1. 放長線釣大魚
不要一打電話,就急著約家長來談
先聊聊天。在電話中關心一下孩子的近況,如果家長談得很起勁
再稍稍打斷一下家長,向家長說明,電話中可能談不清楚,要不要來學校談呢?
這樣的約談,比較自然
家長也比較願意過來
當然,如果家長拒絕,也不用太難過
就電話中就慢慢談,時間到了就結束。以後再改約,日子久了,有機會再約面談
沒有也不用太挫折。
2.第一次會談就約
當老師轉介個案來時,第一次面談就約家長一起來的最好時機
這學期的新個案都是用這樣的方式操作
感覺很順
既然家長已經知道導師要轉介他的孩子到輔導室
此時的邀請--邀請家長來幫助我們瞭解孩子的狀況
自然是恰當的時間
新的個案比舊生容易邀請(大概是舊生的家長過去會談經驗都不是很好吧!? 苦笑~~)
另外有個發現
若是第一次的會談有家長在
個輔的時候孩子就比較願意談自己的問題
不像過去,一開始就做個別輔導
總是有種要暖身很久,孩子才會願意告訴你他的問題...
針對害羞的孩子,效果更是明顯
3.錄音
有錄音才有機會再重聽
重聽時,一開始也聽不出問題在哪
所以,若要重聽,最好是邊打逐字稿,邊聽
這樣,慢慢的打,比較有機會想起當時自己卡住的點
也有機會思考,可以怎麼說會更好
不用貪多,打個5分鐘,就很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問題了
當然,有了問題最好要把握機會問督導
就像家裡的垃圾,雖然份量不多
但是每天倒才會比較乾淨
累積多了,一時之間要問起,還真是千頭萬緒啊!
4.詢問錄音
我想很多老師對於錄音的邀請都會覺得很有壓力
以前我也常常這樣擔心
後來問多了,才發現其實沒有很困難
整理幾個老師的經驗分享如下
(1)簽輔導同意書時,順便請家長勾錄音同意
輔導同意書上就列上同意錄音的選項
(2)直接跟家長說
「請問我以後會談可以錄音嗎?
因為我希望我能有機會重聽,或者跟督導討論
看看還有沒有些我沒有留意到的重要訊息,需要改進的」
通常,家長都會同意。下次見面再請他簽同意書。
至於,錄音的保密問題等細節,就在同意書上寫明,口頭說明簡單扼要就好。
(3)調整心情
要有「被拒絕也很正常」的打算
不論可以或不可以,都很正常
平常心面對即可。
以前都會想很多,自己嚇自己,就覺的壓力很大
現在平常心面對,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歐~
4.約談時間
以前想到要約家長
就覺得很累
因為需要另外撥時間,感覺上是增加了會談的負擔
但督導建議
直接約家長在原訂的學生輔導時間來就可以了
經驗上,如果學生會談的時間在早自習
家長固定來談的意願也會提高
或許是因為對家長來說是順路的,送學生到校,只要多留一會兒
與老師聊聊孩子的狀況,負擔就不會太重
用這樣的方式定期約家長來進行親子會談
不但能更清楚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
輔導負擔也不會更重歐~
大家可以嘗試看看歐
最後由
fannyru 於 2017-12-13, 07:5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