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24, 14:17

在跟醫生個別督導的時候
我時常問一個問題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這個問題通常是這樣來的
就是有一些家長每次約都願意來
每次談的都是類似的內容
可是學生和家長都一直沒有改變
於是,我就對我的老師發起牢騷來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這樣的心聲,或許帶著點不耐煩
但更多的是沒有信心
不知道這樣談下去有沒有效果
萬一我的方法是錯的呢?
有時候,督導會跟我說哪裡要修正
有時候,督導會跟我說繼續談就對了

所以呢....我就只好繼續談
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
繼續談就是了
然而,這樣的心情還是會干擾著我
時常令我感到疑惑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24, 14:32

這個禮拜進行了親子會談
終於解除了我的疑惑

當初,個案二年級的時候
媽媽帶著個案進輔導室
說是跟孩子相處有很大的困難
想要尋求協助
大致了解情形之後
先幫學生安排個別晤談
於是開啟了我悲慘的日子

一開始,學生表現得像個天使
做甚麼事都願意配合
就這樣過了甜蜜的4個禮拜
漸漸的,不論做甚麼事
她不是說無聊,就是說不要
最後只願意跟我下象棋

這些都還好,比較令我痛苦的
就是她跟我的對話
每一句都是反話
讓我時常不知如何應對
再加上學生說話沙啞低沉
(媽媽說是小時候太常劇烈的哭叫,
把嗓子哭壞了)
當我再度問她說甚麼的時候
往往得到一頓白眼
再加上一句依然聽不太懂的話

每次跟她談完,心裡總是想著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然而,那個時候的我
也束手無策了
就在這時候,督導開始教導我進行親子會談
我就約了母親定期進行親子會談
個別的會談依然持續進行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25, 19:27

雖然我跟個案晤談的狀況不佳
但經過了一段時間
我知道案主對於自己的課後生活安排
非常的不能接受
從二年級開始
她每個禮拜要補兩天英文和兩天數學
英文在下午,而數學在晚上
數學的課程不是學校的內容
而是資優數學
小孩上得很痛苦
她自己也跟母親溝通過
但是效果都不好
於是,這就成為我親子會談的目標之一
了解一下母親這樣做的想法是甚麼

親子會談的頻率
大約是一個月一次
有時候父親也會出席
隨著會談的進展
漸漸也知道父母還有一個很大的壓力
就是這個小孩患有高度近視
小學三年級已經近視600度
為了要減緩孩子的視力
父母親用了很多方法
然而,這些方法都需要小孩配合

例如,其中的一個方式
是要戴一種讓眼睛放鬆的特殊眼鏡
每一次戴20分鐘,一天戴4次
戴這種放鬆眼鏡的時候
是看不太清楚的
要坐著固定看遠方
不能跑來跑去
親子之間為了這一件事
也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壓力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25, 20:36

就這樣談著談著
來到了第8次的會談
也就是已經過了一年了
雖然每次母親都很樂意來談
有時候甚至主動要約時間
但是那麼多次的會談過去了
我的心中漸漸感到不安起來
因為,我看不到進展

到這裡,是時候要交代一下
案主被母親帶來輔導室的原因
母親說案主在家裡時常發脾氣
家裡的人對她都很包容
而她對家人卻是沒大沒小
例如案主會叫爺爺的綽號
那是跟爺爺同輩的人才會叫的稱呼
有時候案主跟爸爸玩棋玩輸了也會打爸爸
而且,時常擺著一張臭臉

後來,我去詢問老師案主在班上的情形
老師說,案主的表現非常的好
熱心助人,時常擔任班上的重要幹部
只要交代的事情,都能完成
跟同學相處非常和睦
是班上的風雲人物
當下,我真的很好奇
家裡和學校兩者之間
為何會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
到了這一次的會談,我才知道
母親的疑惑跟我是一樣的

這一次的會談,是這樣開始的

專輔:「好一陣子不見,○○最近的情形怎麼樣呢?」

家長:「最近情形喔,(推推坐在身邊的學生),你自己跟老師講。」

小孩:「講甚麼?」

家長:「昨天聯絡簿上那個啊!」

小孩:「喔...不要啦!」

家長:「那你不講我要講囉!」

小孩:「你敢講你回家就死定了。」

專輔:「○○不希望我們討論那一件事,是嗎?」
(小孩不回答,跑到旁邊玩遊戲)

專輔:「那麼,這一陣子,還有其他的事嗎?」

家長:「(遲疑了一下)老師...我想請問一下,
學校的模範生是怎麼選出來的?」
(原來是這樣,家長還是換了一個方式告訴我)

專輔:「大多數是學生提名,然後大家投票表決,
當然,在提名的時候,老師會設立一些條件。」

家長:「喔...是這樣子喔,老實說,她得到這個模範生,
我心裡就覺得,或許她沒有我想像的那樣,
或許她在班上是不一樣的,不像在家裡一樣,
所以,有時候她在家裡有不當表現的時候
我會跟她說,你能不能表現得符合你模範生的樣子。」



最後由 vivienkuo 於 2017-04-02, 16:13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理由: 」」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31, 15:54

我和家長之間的談話持續進行著
但在中間,有一點離題了
談到家裡做生意的情況
談話主題離小孩比較遠了
我正試著把主題拉回來的時候
學生幫了我一把
她把玩具都收好
開始在地上滾來滾去
一邊滾,一邊說著
"到底要講到甚麼時候啦!"

我便接著說

專輔:「對喔,都沒有談到你的部分,
最近過得怎麼樣呢?還有去外面上課嗎?
還有去下象棋嗎?」

小孩:「沒有,下禮拜才會去。」

家長:「我們中間停了一段時間,
因為她不想上,我們就停,所以我也不知道她下禮拜要去
反正是她想去她就跟我說,我們會帶她去。」

專輔:「那麼,還有其他課嗎?」

家長:「還有英文。」

小孩:「不想上,不想上。」(一邊滾,一邊說)

專輔:「還有嗎?」

家長:「還有數學,不過上到3月底就結束了。」

小孩:「不想上,不想上。」(一邊滾,一邊說)

專輔:「那麼,你想做甚麼呢?」

小孩:「我只想要躺在地板上。」

關於要不要繼續補數學這件事
一直是我們過去會談中
會討論到的一部分
時常,學生都會跟母親反應不要再補了
一開始母親不同意,但是漸漸的
母親也觀察到原本對於學習積極的孩子
學習意願變得十分低落
例如補習班的數學功課都不寫
漸漸的,母親也萌生或許不補也是一個選擇的念頭

可是,只要補習班的班主任一遊說
學生就會心不甘情不願的答應繼續補
然後,母親就打蛇隨棍上的繳費
最後的結果就是繼續補
就像是一個走不出的痛苦迴圈
所以,我很好奇的是
這一次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

專輔:「是在甚麼樣的情況下,決定不要補的呢?」

家長:「因為我發現孩子真的是不想補,
老師你也有跟我提到這一個部分,
我就想,我給她越多,她反抗得越厲害,
完全不想學,也沒有吸收,這樣也沒用,
於是就決定不讓她補了。」

(這個時候,原本在地上打滾的孩子,
走到母親的後面,有時候玩她的頭髮,
有時候抱她的脖子,有時候跟她說悄悄話,
後面整個母親說話的過程,孩子都呈現這樣的狀態,
這是我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

家長:「那一天,我打電話過去跟班主任說不要補了,
然後呢,班主任就一直遊說我,說如果現在斷掉很可惜,
很多原本有補,後來不補的,再回來的狀況都不好,
我就跟班主任說,可是她現在不想學,逼她也沒用,
班主任就說,她那麼聰明,不來補習,時間白白的過去,真的很可惜,
反正不論我說甚麼,班主任就是會一直說服我就是了,
結果那一通電話,講了一個半小時,說得我頭昏腦脹。」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vivienkuo » 2017-03-31, 16:06

醫生在教導我們會談的時候
開宗明義第一章
親子會談的目標
就是要讓親子之間互相了解

我一直以為,兩個人在同一個時空對話
應該就會瞭解了啊!
為什麼就是不懂對方的想法呢?
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太太天真了
放眼望去,很多人每天也都在同一個時空中對話
但是對話完,卻完全不能互相了解
是我們時常都能觀察到的現象啊!

由於我們持續的會談
讓母親慢慢地有了不同的想法之外
我覺得母親在接完班主任的電話後
終於能比較了解孩子一直說不想去
卻又一直沒有辦法強力拒絕的困境
這一刻,母女兩人終於在同一個頻道上了
在這一件事情上,他們終於彼此了解

回到此篇的題目"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其實,我還是沒有答案
但是我知道,只願意繼續談
再加上有人在一旁指導正確的方向
這個時候會自然的到來
我無須擔心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tcpcchen » 2017-03-31, 17:08


在學校工作的輔導老師
甚麼時候可以結案,終止與個案的會談
很多時候是決定在學校的個案量與專輔個人的能耐
而不完全是以個案的需要來考量
同樣的,與家長及學生進行的家庭會談
應該要談到甚麼時候結束
現實狀況也是依上述的原則在斟酌

但是這樣的輔導老師
就像生產線上工作的女工
每天執行著老闆給的SOP(生產作業流程)
只要按照流程做事,就可以心安理得
確定工作順利完成,可以交差了事
只是,如果專輔老師讓自己的工作
依照某種工作流程的標準來決定是否結束
那麼這樣的專輔老師
就會讓自己成為生產線上的工人
而這樣的專輔生涯,其結果就是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每天等著下班,每年等著退休
要不要讓自己過這種日子
現職的專輔老師們是該好好思考的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tcpcchen » 2017-03-31, 23:37


心理輔導或治療
本身就是一項幫助別人心靈成長的歷程
這種成長所產生的影響,是很難以現在的成果來衡量的
人的心理狀態是動態的
因此,輔導或治療的歷程
也是一直在變動的
面對不斷變動的心理動力
是不可能使用某種工作流程來完成的
而必須要有跟著流動、一起浮沉的心理能力
也因此才說,心理治療是一門治療藝術
而不是治療作業

專輔老師約了家長與學生一起會談
表面上看似乎要執行家庭治療的工作
但事實上,專輔老師所做的
是家庭會談的工作
家庭會談不是家庭或家族治療
家庭會談的重點不在於治療
而在於家長與個案之間的溝通了解
因此,家庭會談所使用的方法
並不是家人之間衝突點的了解或解決
而是讓家長與學生之間
有機會聽到雙方各自的想法
親子雙方對於每天的生活過程中所發生的大小事情
為何對方會這麼做,他到底是甚麼想法
能有機會聽到對方的陳述時
或許不會促成驟然的改變
但卻是引發雙方轉念,換不同的角度理解對方的契機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tcpcchen » 2017-04-01, 09:42


這樣子的溝通進行一段時間之後
專輔老師自然會發現孩子逐漸在改變
不管是在脾氣個性,或是日常的待人接物
甚至班級導師也會有可能覺察出來
更重要的是,專輔老師會經常看到個案臉上
出現幸福滿足的笑容
雖然這樣的孩子未必沒有小煩惱
但因為有家庭的穩定關係
以及面對周遭人事物的信心作為後盾
小孩子不會因此而感到孤單沮喪
不會經常受惡質情緒的操控做出傷人的事情
自然就會經常有滿足幸福的表情
到了這種時候,個案的輔導會談就可以逐漸減少甚至終止
將輔導時間空出來幫助其他需要的個案

但是,為何只是進行家庭會談
而且所談論的都是學生的日常生活作息
有情緒行為困擾的小孩會轉變呢?
這件事情很難用理論來解釋
但可以用實際經驗來證實
若真要說,只是談論生活作息
卻能引發情緒行為改善
其關鍵應該是在與家長談論生活作息的過程當中
雙方都有機會聽到彼此的想法
而不需要再憑空想像
就不會因為這一些想像而萌生懷疑猜忌
進而產生種種不滿憤恨的情緒
因為在家庭會談的過程中
孩子有機會聽到父母所承受的煩惱
而父母有機會體諒孩子的辛苦
彼此就有體諒同理的心情
關係就在無形之中改變了
這種非透過口語言詞表達的體諒同理
是心理輔導或治療歷程中最強悍的力量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到底要談到甚麼時候?

文章tcpcchen » 2017-04-01, 11:12


不過,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
也不是隨隨便便找家人來學校
就可以聲稱是在作家庭會談
家庭會談的目的既然是要促進親子雙方的溝通瞭解
專輔老師本身對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
就必須要確定清楚
不能將家長請到輔導室之後
對著家長大談如何教養孩子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也不是要先預設一定的目標
而在輔導室內糾正家長或小孩的不正確觀念
這一些傳統的輔導觀念所產生的作為
頂多只能稱之為教導或訓導
談不上是輔導或諮商

家庭會談的實際做法
是在輔導室內與家長談學生的日常生活作息
從食衣住行各個面向上去了解孩子生活的細節
藉由生活細節的了解,就會有機會知道
孩子之所以在學校會出現情緒行為的可能原因了
這樣的解說基本上還是很籠統
相信初學者很難體會具體的做法
那就不妨以實際例子來說明生活細節的了解吧

某一次與專輔老師做家庭會談
媽媽與孩子坐下來,專輔與媽媽打過招呼
詢問個案最近的狀況如何時
媽媽劈頭就說個案前一天又在上課時說話
被老師告了狀,媽媽很生氣
回家就狠狠的捏了個案的耳朵
接下來是專輔老師的對話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下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