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活細節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fannyru » 2016-02-27, 21:32


版主所提的個案概念化方法
真是不同於我們以往所學呢!
以前,在學校,老師都會規定
個案概念化要有理論依據,不可以憑空推測。
因為我們的資歷尚淺
個案的問題往往不是表面看起來的
「因為⋯所以⋯」
要以理論為依據,去思考推演才對
才不會落入個人的臆測之中。

這跟版主所言:是自然而然出現的靈感
實在是太不相同了。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fannyru » 2016-02-27, 22:11


只是,這些年跟著督導學
「瞭解個案的生活細節」這一方法後,
會發現,若自己還是用以前的那種方式來做個案概念化,
一定是無法幫助個案解決問題的。

首先,當我有理論依據時
自然就只會聚焦在那個理論所關注的焦點上。
既使「進去要放空,不可以有預設」
但,頂多也只能做到
不假設個案這樣做的原因,
卻無法沒有方向的收集資料。
而收集資料的方向,卻往往被理論所影響,

A學派重視早年經驗
就會問個案小時後的相關經驗

B學派重視思考的合理性
就會多探索案主的認知

C學派重視情緒的整合
就會多搜集案主在事件中的情緒經驗

九大學派加上新興學派
越多學派就會有越多種問題概念化的答案

所以,研究所常有ㄧ種考題
先描述ㄧ個案例
再考你用不同學派的問題概念化
但,同一個人的問題
居然可以有不同種的問題概念化
那,哪一種才正確呢?

「有用的就正確」
所以,難怪自己以前老是會東學一點,西學一點,
因為常常遇到無法解決的狀況
自然就會想要再換一個試試看

這種感覺有點像以前看電視廣告買減肥健身食品
廣告說,這個食品有多麽的神奇有效
吃了之後沒見效果。
於是,就想,應該是自己沒有足夠的毅力,沒有按時服用,時間不夠長等等
殊不知,其實是因為這些食品根本就無法真正改善體質

回到個案概念化。

有的時候,案主還是常常主動的想要告訴我們,理論不重視的訊息
那時,我們就會自動忽略相關訊息
或者抱怨案主抗拒沒有改變動機等
既使,
耐心地將案主的描述聽完
在整理案主的問題時,
還是無法不受理論的影響
只聚焦在理論關心的焦點上。

最後,有偏頗的資料收集
自然,也只能得到偏頗的個案概念化

最後由 fannyru 於 2016-03-03, 17:16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vivienkuo » 2016-02-29, 07:17


之前提過我與一位學生母親電話溝通
而讓媽媽大為訝異的例子
督導認為可以拿來說明一些觀念
因此就把我與學生母親的對話
節錄整理如下:

老師:「那麼,○○媽媽,○○都是幾點起床的呢?」
家長:「大概是6點半。」
老師:「喔...那○○是如何起床的呢?」
家長:「當然是我們要叫他起床。(邊說邊笑)」
老師:「好不好叫呢?」
家長:「還蠻好叫的,一叫就起來,
但是有時候,又會跑回床上躺一下。」


看完這一段對話之後,會出現一個畫面
就是母親一早起床煮早餐,在煮飯的空檔
會把熟睡中的孩子叫醒
睡眼惺忪的孩子便起床準備
孩子準備好之後,去廚房或是客廳看看
發現早餐還沒有準備好
就又回到被窩裡賴一下床
母親在談論孩子賴床這一件事情時
沒有不耐煩,而是帶著笑意
感覺早上的開始,是可以慢慢進行的

老師:「起床之後,○○會做些甚麼呢?」
家長:「會自己穿衣服,穿好之後,
有時候會跑回床上再躺一下。」
老師:「所以,○○早上睡不飽?
會想回床上躺一下嗎?」
家長:「應該是有睡飽,只是想回去躺一下,
我是覺得沒有關係,早餐做好再起來吃就好了。」


因為母親在短短的幾句話中
就說了兩次"會再跑回床上躺一下"
感覺回去床上躺一下的頻率有點高
現在想起來,記得中間有問母親是否天天如此
母親說是,每天都有回去床上躺一下的情形
就想要繼續追問睡眠的狀況
包含睡眠品質和就寢的時間
所以,我在對話的後面(因對話比較長,沒有節錄)
有問母親,案主通常都是幾點就寢
母親說大約都是9點到9點半
而且對於上床睡覺的時間
都是非常嚴格的執行
對於這一個部分,就產生了一些疑惑
這些疑惑包含:
學生是不是不容易入睡呢?
學生的睡眠品質是否不佳呢?
還是雖然9點上床,卻在做些別的事情呢?
以後如果有機會,可以再蒐集一些訊息

從這一段對話中,也能看到學生的能力
是可以獨立處理早上起床的準備事宜
至於早上的其他事項,問得還不是很仔細
有沒有刷牙洗臉呢?不記得有沒有問
衣服是自己準備的嗎?好像沒有問
所以這一部分的印象,便有一些不清楚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vivienkuo » 2016-03-01, 20:00

老師:「那麼,是幾點開始吃早餐呢?」
家長:「大概6點50分。」
老師:「幾點要吃完才來得及上學呢?」
家長:「我們家離學校很近,就在對面而已,
所以7點20分之前出門就可以了。」
老師:「○○吃飯的速度怎麼樣呢?」
家長:「吃得很慢。」
老師:「是三餐的速度都很慢,還是只有早餐呢?」
家長:「其他兩餐都還好,早餐特別的慢,
一定都會吃超過30分鐘,有時候還要40分鐘。」

老師:「○○早餐都吃些甚麼呢?」
家長:「吃飯。」
老師:「吃飯?」
家長:「對,我早上都會起來煮飯,給小孩當早餐。」
老師:「吃飯都配些甚麼料裡呢?」
家長:「通常都是三菜一湯,有肉,有蛋,還有青菜。」
老師:「○○吃早餐的時候,還有誰一起吃呢?」

家長:「我們全家會一起吃。」
老師:「所以家裡還有誰呢?」
家長:「爸爸、姐姐。」
老師:「媽媽願意早上起來做早餐,真的是很不容易。」
家長:「我覺得早餐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定都會起來煮。」

老師:「媽媽剛才說○○早餐吃得慢,是每一道菜都吃得很慢嗎?」
家長:「他比較不喜歡吃肉,所以肉都吃得很慢。」
老師:「如果他吃不下,媽媽都是怎麼做的呢?」
家長:「大多數的時候,我都還是會要他全部吃完,
有時候看他真的吃不下,就叫他把青菜吃完,才能去上學,
因為早餐很重要,沒有吃飽是不行的。」

老師:「不過,很多學生早餐食慾都不是很好,
通常是如果早餐吃得量,能撐到中午,大概也就夠了。」
家長:「我覺得還好,並沒有給他太多。」
老師:「大概是多少呢?」
家長:「就一碗白飯,加上一些青菜,還有肉和蛋。」
老師:「跟午餐和晚餐的量一樣多嗎?」
家長:「沒有,晚餐吃得比較少,而且晚餐吃不完,
我覺得比較沒有關係,不會勉強他。」
老師:「我看○○體型比較瘦小,想要了解他吃三餐的情形。」
家長:「對,所以就覺得早餐很重要,每天都會煮給他吃,
小孩也明白早餐的重要性,最後都會慢慢的把早餐吃完。」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上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