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4, 21:05
vivienkuo
以前總覺得小型團體輔導的功能就像安慰劑
到底甚麼效果實在不好說,只能說聊勝於無
第一次帶小團輔,是十五年前
那時還沒有專輔老師,我是輔導組長
根據執掌分配表,有一項工作室"團體輔導"
我擔任輔導組長之前,學校裡沒人帶過小團輔
我問主任,需不需要帶小團輔呢?
主任也沒帶過,想了想,說:「那我們兩個一起帶一團好了。」

我們認真地找了一些團體活動的教案
天真的以為團體輔導應該很有趣
沒想到竟度過八個禮拜地獄般的生活
每次想到要帶小團輔,就痛苦不堪
八個嚴重的個案齊聚一堂
完全沒辦法按照我們精心設計的流程進行
過程中,不論他們做出多麼讓我們不能接受的行為
我們都要強忍著不能罵人
每次帶完,都感覺精疲力竭
那不是在跟學生打擂台
而是在自己打擂台

八個禮拜後,我和主任一致同意
專業的事情還是應該交給專業來處理
於是,開始積極申請經費讓心理師來帶小團輔
那個時候,我的疑惑就開始萌芽了
這樣的輔導會有甚麼效果呢?
不過,我的信心並沒有全部喪失
那時我正在研究所進修
我想,應該是我還沒有學會,能力不足
等我讀完研究所,應該就會不一樣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4, 21:21
vivienkuo
讀完四年的研究所,沒想到還是不行
我想,可能是偏重理論,沒有實戰經驗
然後,又接受了三年紮實的專輔培訓
這三年,我真的是卯足了勁在學
我有超過上百個繪本的簡報
無數的相關教育影片,以及很多昂貴卡片
督導說的話,我都用心的做筆記並且時常閱讀
可是,還是不行

雖然帶起來沒有初次經驗那麼痛苦,但還是蠻痛苦的
如果我承受痛苦,就能換取等值的輔導效果,那麼我願意
問題是我雖然很痛苦,卻依然看不到效果
那我到底是在做甚麼啊?
直到後來我學著開始用骨牌做輔導
才打破我自己的疑惑
現在我知道,小團輔是可以有輔導功效的

那麼,我以前帶小團輔為什麼都看不到效果呢?
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太急著介入處理學生的衝突
2.沒有仔細觀察學生以及當時的情境氛圍
3.處理的方向沒有放在釐清事件的細節

接下來,跟大家詳細說明三個原因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4, 21:49
vivienkuo

第一個破壞輔導功效的原因是太著急
每次一發現團員可能或是開始起衝突
我就會立刻介入
結果往往是衝突沒有化解,卻賠上我跟團員之間的關係
可我總忍不住介入,因擔心衝突太大要花更多時間收拾

可是督導說,學生不在團輔室裡衝突也會在外面衝突
那在外面衝突比較好?還是在團輔室裡衝突比較好?
如果我們沒有營造一個環境讓衝突自然出現
並且讓學生在衝突中學習如何處理
他們要如何才能學會處理衝突?
督導真的是非常有智慧啊!
沒有想到,當我開始跟自己的擔心對抗
不急著介入處理
漸漸的,就看到團體輔導的路在面前展開了
這一部分已經整理成文章"用骨牌做輔導"
連結如下,請參閱
viewtopic.php?f=9&t=116

第二個導致輔導低成效的原因是沒有觀察
但是我摸著我的良心發誓
我不是不觀察,而是根本沒有辦法觀察

帶領團體的方式大致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結構式的
老師事先把活動和時程安排好
學生來就按表操課,我第一次帶團體就是這樣
然而,學生往往脫稿演出,我則不停地管秩序
這樣跟一般上課有甚麼兩樣?當然沒有輔導效果
焦頭爛額的我,只想到要如何把課程進行下去
沒有心力可以觀察

第二種是非結構式的
老師只負責準備媒材,完全不主動安排活動
學生每一次來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應該會很平靜吧
感覺就像美好的天堂,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是很多學生不不知道要做甚麼,於是整堂課甚麼都沒做
其次,因為不知道要做甚麼,太無聊也會起衝突
因此,一邊焦慮著學生怎麼還不快點決定要做甚麼
一邊要化解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沒有心思做觀察
其實這種方式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我的能力不足,無法駕馭如此高自由度的團體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6, 07:58
vivienkuo
第三種半結構式是老師準備好一種活動
學生們也都知道來就是要做這一件事情
那麼甚麼樣的活動比較好呢?
要很簡單但又不能太簡單
要能自己運作也要能團隊合作
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們可以自然的運作
我也有機會在旁邊觀察

可是,要觀察甚麼呢?
其實也有問過督導,但督導說的我聽不懂
只記得以前督導說了解學生的細節
要像一台攝影機在旁邊錄像一般的清楚
於是我就把自己當成看電影的人
不論情節如何演變,看電影的人是不能插手電影情節的
就這樣看了兩年,漸漸看出一些心得來
我看到學生的個性,學生的狀態
偶爾,甚至能看到潛意識的脈動
接下來,把我觀察到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A生和B生當初進團體都是一年級
只要有人弄倒了A生的骨牌,不論是否故意
A生一定要復仇到底
B生則會故意去弄倒別人的骨牌
第一個學期,幾乎每次團體都起衝突
那時我還沒學會觀察,時時介入
一學期下來兩個人狀態沒有改變

但是有一個差別
就是A生的母親願意到學校來談
而且我介入的次數漸漸變少,觀察的時間變多
到了第2年,A生會選擇一個遠離B生的地方排骨牌
B生的心思也從故意弄倒別人骨牌的狀態
轉移到自己創作骨牌作品上
到了2年級下學期,團體空前的和諧
A生的老師也跟我說,A生在教室裡進步很多

2年級下學期接近學期末的一次團體狀況不同於以往
那一次,B生先到就開始排
A生稍後到,選了一個非常靠近B生的地方開始排
當時我心裡想:「這不是要找事嗎?」
但我沒說甚麼,就靜靜的看狀況如何演變
果然,不到幾分鐘,B生不小心弄倒一些A生的骨牌
A生開始碎念,發出一些言語攻擊,B生沒理他
過不久,B生又不小心弄倒一些A生的骨牌
A生的言語攻擊變得激烈,並且沒有停下來的趨勢
終於,B生被惹惱了,掄起拳頭就要打
這時候,我出面制止了,說下課要留下來討論

以前,我都覺得事情的發生是當時發生了甚麼
可是這一次的觀察讓我看到
當場發生的事只是個結果,前面還有一些原因
因為A生一進團輔室的狀態就是已經準備好要滋生事端了
然後我就去問導師,導師說A生這個禮拜在教室表現也不好
老師覺得原因是這禮拜案主在家裡天天被爸爸懲罰
這樣,整個圖像的輪廓就稍微比較清晰了
處理的重點就不會放在教導學生不能罵人
而是了解他這個禮拜在家裡發生了甚麼事

到了三年級,B生因為家中因素轉學了
團體新進2位二年級的學生(C生和D生),對團體規則不熟悉
在第2次團體的最後,我說:「該收拾了喔!」
其他人推倒骨牌開始收拾,只有A生繼續排
C生跟A生說:「要收了!」A生沒理他
D生從旁邊推倒A生作品,但A生沒看到
等到A生發現自己的骨牌倒了,非常生氣
掄起拳頭就要打C生

我在一旁說了句:「○○(A生名),不是他推的。」
A生頓住,臉上出現一抹困惑,跟我說就是C生
我立刻問D生:「是你推的嗎?」
D生誠實的點頭,說:「老師說要收了。」
我說:「對,老師說要收了,可是在這裡,
如果要推倒別人的,一定要別人同意才行。」
然後D生跟A生說對不起,還鞠躬
A生的憤怒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跟D生一起收拾
結束的時候,兩人歡天喜地的一起回教室

透過仔細的觀察,連處理衝突的方式都不一樣
一下子就能找到關鍵點,處理起來不費力效果又好
讓我更加確定觀察的重要性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6, 09:03
vivienkuo
第三個影響輔導成效的因素是了解衝突的細節
有時候,當我在觀察其他學生的時候
另一邊的學生起了衝突,我沒有看到事情發生的經過
這個時候,問出事發經過的細節就非常重要
最近也發生了一個例子,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這一次是高年級團體,兩人(甲生和乙生)進入團體都是五年級
導師轉介,兩人同班
一進團體就明顯地感覺,這兩人是對頭
每次團體都起衝突,而且很微妙的是
一開始看起來好像都不是故意的
我想,只要能平安,就已經很好了
兩人要和解,應該是不可能

這學期兩人六年級,又一起來到團體
第2次團體時,兩人一進團體火藥味就十分的明顯
甲生面色鐵青地去拿骨牌
乙生拿著水壺,面色猙獰的對甲生說了一句甚麼
甲生也回了一句我聽不清楚的話
我看乙生面色不善,笑著問:「帶水壺啊?」
因乙生從沒帶過水壺,我就問了一句
結果乙生說:「是甲生的。」
我喔了一聲,看著乙生,乙生把水壺擱一邊,也去拿骨牌

這時候,甲生自己在教室的一邊
其他成員離甲生大約10步距離
其中一位成員想要做測試,就叫甲生把一片骨牌沿著地板滑過去
結果甲生滑了大約10片過去
乙生看到,立刻不高興,也對著甲生滑10片過去
兩人滑來滑去,越滑越生氣,然後拿起骨牌就要丟
這時,我把兩個人叫過來,問發生了甚麼事

乙生說他太生氣不想講,講了也沒用
不過因為我堅持,兩人就稍微講了一下
原因是剛才在團輔室外面玩
甲生把乙生的網球從三樓丟下去
我問甲生:「你把人家的球丟下去,現在怎麼辦?」
甲生:「叫他自己撿啊!」
乙生聽到這句話氣得發抖說:「只要他在,我就走。」
我說:「可是老師沒有要叫任何人走。」
乙生說:「那我走。」(人就朝門口走去)
我跑過去拉住他,讓他坐在我身邊
感覺到他的發抖,眼眶泛紅,實在是氣得不輕
我讓甲生先回去排骨牌,慢慢地跟乙生說話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6, 10:40
vivienkuo
記憶中,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剛剛發生甚麼事?」
乙生:「就我們在外面玩啊,甲生就亂丟我的球。」(很生氣)
我:「甚麼球?」
乙生:「網球。」
我:「哪裡來的網球。」
乙生:「我媽買給我,我從家裡帶來的。」(還是很生氣)
我:「那怎麼玩?」
乙生:「就是丟來丟去。」
我:「可是丟來丟去,被丟下去很正常啊!」
乙生:「他是故意往下丟的。」
我:「你有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我:「你自己願意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我一直以為他們是對頭,沒想到乙生願意讓甲生加入遊戲,
感到有點驚訝,於是問了兩遍,可是到這裡還沒有問清楚,
就是大家玩得很高興,為什麼甲生會忽然把球丟下去?
當時我不覺得自己沒問清楚,只知道甲生一開始是沒有惡意的
於是就讓乙生來,三個人一起對話

我:「剛剛你有把乙生的球丟下去嗎?」
甲生:「對,可是他用球丟我耶!」
我:「丟到哪裡?」
甲生:「丟到我的臉。」(用手指著自己的左臉頰)
我:「老師看看。」
案主脫下口罩,我看了一看說:「痛嗎?」
甲生:「(點頭)」

我問乙生:「你拿球丟他的臉?」
乙生:「我沒有丟他的臉,我是丟牆壁,然後球彈到他的臉上。」
我問甲生:「是這樣嗎?」
甲生:「(點頭)」
我對甲生說:「平常沒有人跟你玩,現在乙生願意跟你玩。
而且你的臉被球打到,不是乙生拿球丟你,是牆壁反彈打到你,
你要怪也要怪牆壁,怎麼會怪甲生呢?你是不是怪錯人了?」

這個時候,乙生突然就完全不生氣了
我:「那現在怎麼辦?」
甲生:「那我們兩個一起下去撿。」
我:「好啊,你們兩個下去一起找找看。」
乙生:「不用了。」
我:「為什麼不用了?」
乙生:「反正不見也沒關係,我媽會再買給我。」(一派輕鬆,跟之前反差很大)

這時候甲生突然跑出教室,過了一陣子才回來
甲生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乙生跟我說起昨天在班上的事情
意思是說甲生發明了一種遊戲,他是願意跟甲生玩的
甲生回來之後,我問他:「你到哪去了呢?」
乙生:「我下去一樓找網球,可是沒找到。」
我:「那下課再去找找看。...聽說你發明了一種遊戲,
乙生說你畫圖畫得很好,他願意跟你一起玩。」
說完我就去觀察其他學生
過一段時間回頭一看,兩個對頭竟然坐在一起排骨牌
收拾的時候,兩人也一起收拾,還有說有笑
真的是前所未見啊!
在後來的團體中,兩人雖然並沒有因此而交好
卻也不再有衝突,我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6, 11:00
vivienkuo
當我們順著事情的脈絡問下去
就能了解學生當時的心情
也能明白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乙生覺得自己展現出對甲生的善意
沒想到甲生竟然這樣回報?簡直氣到不行
但是當他知道他的委屈點被明白的時候
他的怒氣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甲生從一開始的"叫他自己去撿"
到中間的"那我們兩個一起下去撿"
到最後自己跑下去撿,展現出他願意負責任的態度
雖然甲生全程都沒有說出"對不起"三個字
但我和乙生都知道,他已經說了

後來我覺得有衝突也很好啊
每一次的衝突都讓成員有學習的機會
於我,更是獲益良多
不禁想要豎起大拇指對督導說
您教的方法,真的是很高明啊!

後來,我看了看自己跟乙生的對話
發現了自己問話上的盲點
之前的對話是這樣子

我:「那怎麼玩?」
乙生:「就是丟來丟去。」
我:「可是丟來丟去,被丟下去很正常啊!」
乙生:「他是故意往下丟的。」
我:「你有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我:「你自己願意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當乙生說:「他是故意往下丟的。」
我應該接著問:「他為什麼要故意往下丟?」
這樣可能不需要甲生的加入,我也能把事情問清楚
可又不知怎麼的,當下就是跑去問另外不相干的事情了
這就是基本功沒有練熟的結果
所以呢,還是要回家勤做家事囉!

Re: 對頭

文章發表於 : 2018-10-27, 11:22
tcpcchen

V老師提到的這一段對話

我:「那怎麼玩?」
乙生:「就是丟來丟去。」
我:「可是丟來丟去,被丟下去很正常啊!」
乙生:「他是故意往下丟的。」
我:「你有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我:「你自己願意讓甲生加入遊戲?」
乙生:「(點頭)」


其實在乙生說「就是丟來丟去」,就可以問對方
「怎麼樣丟來丟去?」
讓學生敘述當時他與甲生怎樣玩丟球遊戲
如果乙生可以說得清楚,就會知道當時
兩個孩子的玩法,有沒有可能會讓球不小心掉下去
如果乙生說的內容可以判斷,在遊戲過程中球不可能有機會掉下去的話
再來問乙生,甲生當時做了什麼動作,足以讓乙生因此認定甲生是故意的
能問到這裡,事情的經過應該就比較清楚
也比較能判斷乙生的情緒是否過度
之後要決定如何處理,應該就不是問題

如果直接問乙生,甲生為什麼要故意把球丟下去
會形成老師已經認同乙生的控訴的感覺
老師的立場就會開始偏頗
對於要客觀瞭解事情會生隱微的影響
而且,這樣問的話,很可能會聽到很多乙生對甲生一直以來的積怨
而不是事情發生時的情緒
就無法瞭解玩球的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如果真的很想這樣問,那就只能這樣問
「某某故意往下丟?」
之後就等乙生的回應,看乙生會如何接話
再順著乙生的回應來釐清當時的狀況
總之,不管如何溝通,就是要瞭解
當時在玩球的時候,球為何會掉到樓下
是不小心掉出去,還是玩的過程兩人產生摩擦
甲生才生氣地將球丟到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