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沒禮貌

文章發表於 : 2013-05-15, 11:05
vivienkuo
進行逐字稿督導時,有一段討論的內容,讓我在督導結束後的幾天,不斷的思考著,該如何將其運用在往後的晤談中,以及如何落實在自己的生活裡。逐字稿內容如下:

師:好,那今天有什麼想要跟老師說的呢?
生:還是要繼續上一次的話題。
師:好啊,請開始。上一次的話題是什麼?你記得嗎?
生:有一點點忘記了。
師:有一點點忘記了,那就是有一點點記得囉!
生:所以我必須要回憶。
師:好,那我們慢慢來回憶。
生:或者是------你先講。
師:我先講喔-------

打逐字稿的時候,沒有發現這一段有甚麼問題,但督導提醒我們,學生說「你先講」這一句,是有一些問題的。

這個個案當初轉介來接受輔導的原因,是在班上人際關係不佳。在跟案主晤談的過程中,我自己有時也會有情緒產生,知道這個案主由於能力不足,說出來的話語,時常會惹惱他人。由於這句話並沒有讓我不舒服,因此就放過了,專輔老師的督導看到這裡時說,我白白放過一次介入的好機會。

督導認為,一個學生對老師這樣講話,其實是沒有禮貌的。雖然他在諮商室裡講這種話,並沒有冒犯的意圖,輔導老師也沒有感到不舒服;但是如果學生在諮商室外對其他大人這樣說話,一般大人一定會覺得他沒有禮貌、感到不舒服,會因此而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如果專輔老師就這樣放過,自己以為是包容學生,其實反而是害了他。

輔導這位案主的目標,是希望他能跟別人建立好的關係,所以藉由輔導的過程,培養學生以適當的口語來表達和善的態度這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而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好的機會,可以讓他學習,怎麼樣對大人說話,是比較適當的。

那麼,要如何利用這一個機會來做介入呢?現場其他老師紛紛表示意見,有人說:「不可以叫你,而要叫老師。」也有人表示可以跟學生說:「你應該叫我老師。」。

督導說這樣的回答,比較像導師或是其他大人的回答,而不是專輔老師適合說的話。因為這樣的話,教導的成分比較高,而且有責備的意味,會破壞輔導關係。那該怎麼回話,既可以不破壞關係,又能讓學生瞭解到,他對我的稱謂應該改成用「老師」而不是「你」?

督導教導我們,想要改變學生,並不需要經過他的同意,也不需要告訴他。只要他願意聽我們說話,我們就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把重要的訊息傳遞出去,時間一久,學生就會被我們的言語所傳遞的訊息制約而有所改變。因此,專輔老師如果注意到「你先講」這一句話是一個適合的介入點時,回答的時候就不要回應「我先講喔!」,而應該改成「老師先講喔----」,或者是「你希望老師先講嗎?」

這個地方所使用的技巧就是:專輔老師說話時,自己把稱謂點出來,感覺上是很自然平常,也理所當然;學生聽到了之後,並不會覺得特別,也不一定會在意。但是只要這樣的訊息持續釋出讓學生聽到多次以後,因為制約的關係,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將對老師的稱呼轉變過來。

以前,常覺得學生跟我在諮商室都好好的,一出諮商室,立刻回復原形,往往讓我倍感挫折,時常懷疑自己到底是在做有意義的事還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後來才知道,自己並沒有掌握在諮商室裡許多關鍵的機會,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學生的能力既然沒有提升,怎麼能期待他會有好的改變呢?現在知道,跟學生互動的每個時刻,都可能是協助學生進步的好機會,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再加上耐心的等待,學生的改變,比起以前我花了許多心力為學生辦許多活動的輔導方式,效果快了許多。由於心有所感,因此把學習心得分享出來,希望能對專輔老師們有些幫助。

Re: 沒禮貌

文章發表於 : 2013-05-16, 00:20
tcpcchen
因此,如果將對話放在一起看,就會是這樣:

師:好,那今天有什麼想要跟老師說的呢?
生:還是要繼續上一次的話題。
師:好啊,請開始。上一次的話題是什麼?你記得嗎?
生:有一點點忘記了。
師:有一點點忘記了,那就是有一點點記得囉!
生:所以我必須要回憶。
師:好,那我們慢慢來回憶。
生:或者是------你先講。
師:老師先講喔-------
或者是:
師:你希望老師先講嗎?

這樣子的對話的感覺,是不是比較好一點呢?在不需要花太多心思的狀況下,也不需要刻意說些什麼專業的話語,也可以達到輔導效果。這種與學生對話的方式,其實俯拾皆是,只要老師稍加留心,都可以做到的。而v老師提出來的這一段對話,還是有可以再討論的部分,我就再一句一句說明,提供給老師們參考。

師:好,那今天有什麼想要跟老師說的呢?

這一句話用得很平常,沒有太大的問題。而v老師也記得在指稱自己時,使用「老師」的稱謂。只是這裡記得如此稱呼自己,幾句話之後就忘掉了。表示說v老師對於自我指稱對學生的影響這一點,理解得並不深刻,因此就會有忘掉的時候。雖然這一句話說得不算差,但我比較習慣說:「好,你今天想跟老師談什麼呢?」或者是「好,今天我們要從哪裡開始?」

生:還是要繼續上一次的話題。
   
學生接得很好,竟然回答要從上一次的話題接續起,感覺上似乎是一個很有邏輯概念、條理清晰的小孩。但事實上,這一位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卻不是這樣,而且恰恰好是相反的狀態。因此學生的這一句回話,其實很耐人尋味。如果他實際上沒有這種回應能力,但卻又說得出如此穩重的對話,那我只能懷疑這一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到了許多社交語句,而且看起來似乎也應用得恰當。只是這樣的恰當既然不是他的能力之展現,那麼對話的專輔老師就得小心這一位學生,可能他對於自己所說出來的事情,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其所以然,只是依樣畫葫蘆的。因此不太能期待他能做到他所說的,或者符合成熟穩重的表現。

師:好啊,請開始。上一次的話題是什麼?你記得嗎?

學生的回答狀似胸有成竹,v老師則回得略遜一籌。如果v老師的回句是:「好啊,請開始!」那麼就會與學生的回應,在層次上是相當了。只是依v老師所說的,這一位學生並沒有這種能力,因此如果v老師只說「好啊,請開始!」,那麼學生應該會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但即便知道這一位學生可能會如此,我還是會選擇先回應「好啊,請開始!」,目的是要測試學生的回應能力在哪裡,或者是有沒有逐漸在進步。只是在這麼說的同時,也會同時觀察學生的反應,當發覺學生面有難色時,就接著說:「上一次的話題是什麼,你還記得嗎?」因此v老師的這一句,我會把它切成兩句說出來,就可以在這過程測試學生的應對能力是如何了。只是「好啊,請開始!」這樣的回句,我還是有意見,表面上看,對學生說「請」這個字,似乎是表達尊重;但是如果這位學生跟老師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接觸與熟悉度的話,使用「請」,反而會顯得見外。因此,如果是我,我會說:「好啊,那我們開始吧!」這一句同樣是帶有測試的回應,但在感覺上,是與學生比較親近的。
   
生:有一點點忘記了。

果不其然,學生很坦白的說出自己的困難,是很誠實值得嘉獎的小孩。如果老師聽到學生這麼回應的時候,所出現的想法與我一樣,那您就是一位可以對學生正向關注的老師;但是如果您聽到學生這麼回應,所出現的是不悅的情緒,甚至會想去質問學生「既然忘記了,為什麼還要唬弄我,說要從上一次的話題開始?」的話,那您就要小心了,要小心您對學生的態度,已經偏離個案中心與人本精神了。

師:有一點點忘記了,那就是有一點點記得囉!

v老師回應的這一句話,相當有包容力,相當有涵容性,我也無法挑剔。而且這樣的回句,也隱含了軟硬適中的力道,在包容之中,又逼迫個案必須要回應,很難閃避。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 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語言是含有能量的,可以傷人,也可以助人。只要使用得當,語言就是專輔老師成功致勝的利器。只是要充分掌握這一項利器,必須要長時間重複的練習,馬虎不得的。因此我一向建議諮商輔導治療專業的新人,不要急著學習表達性的治療模式,好好老實的把口語對談的能力磨練好,免得到時候兩頭落空,弄到職業傷害就不妙了。
   
生:所以我必須要回憶。

學生回這一句也是妙答,看似回應了,但其實還是在迴避正面回答。因此合理的懷疑,他其實不是有一點點忘記,而是幾乎忘光了,才會用這種迂迴的方式來回應老師。當老師與學生對談到這裡時,可能已經生起了懷疑的想法,但還是得耐心的引導學生試著去回憶起當天的話題,而不要掉入不耐煩中。
   
師:好,那我們慢慢來回憶。

這一句也回應得很恰當,讓學生慢慢來,完全不急不躁;也沒有說「那你慢慢回憶」,表現出充分的理解與包容。但換個觀點來說,也是一招奸計,一招引君入甕的計,讓學生脫身不得。
   
生:或者是------你先講。

果然學生已經脫不得身,又無法招架,只得自己投降啦。

師:老師先講喔-------

之後的回應,切記不要打落水狗,否則就可惜了前面的涵容

Re: 沒禮貌

文章發表於 : 2013-05-16, 16:04
vivienkuo
生:有一點點忘記了。

督導提到,這是一個好的表現,學生很坦白的說出自己的困難,是很誠實值得嘉獎的小孩。當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好的表現,是否該給予正增強呢?

如果在中間加一句
師:你很誠實,能坦白說出自己的困難,這樣很不容易喔!
這樣的回應合適嗎?

對於這個學生,我希望達到的目標,就是讓他能直接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是用迂迴的方式表達,所以關鍵性的增強,是很重要的。

所以,怎麼樣才能自然的表達出對學生有效的正增強呢?

Re: 沒禮貌

文章發表於 : 2013-05-16, 21:20
tcpcchen
   就如同俗話所說,拍馬屁要恰到好處一般,給學生的增強,也必須要恰當,過與不及,都會收不到成效的。以這學生的反應,他說對於上次討論的話題,有一點點忘記了,這種表示只能說是坦白,但是否能稱之為誠實,則有待商榷,更何況是要大力稱讚了。如果今天學生坦白的行為,是像華盛頓將父親的櫻桃樹砍斷那般的事情,那麼他的勇於承認則值得大力稱讚;或者他所坦白的,是別人尚未發覺的過錯,那麼這種誠實也值得大力稱讚。
   
   但是今天這一位學生說,他將與老師對談的話題忘記了,換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責怪他漫不經心、無所謂、不在乎,就沒什麼值得大力稱讚的了。因此,要對他的坦白行為肯定的話,不會因為聽到他這麼說時就不高興、語氣變得不和善,甚至是板著臉孔,就已經是對他的正向鼓勵了。更何況老師還是很涵容的詢問他應該有記得一點點,這就已經是置入了正面鼓勵的訊息。因此,我不會像v老師所提的,在這中間插入那麼一句話。因為這樣一來反而是畫蛇添足,會破壞了原先的優雅。v老師提的那一句話的適用場合,應該是有明顯過失而勇於認錯的狀況。將他人說過的話忘記不是什麼過失,並不需要特別去強調。
   
至於某些好的特質或習慣的養成,不在於專輔老師說了什麼驚天動地的話,而在於專輔老師可以在每一個與學生對話的時刻,敏感到如何在言語中置入正面的訊息。能如此持之以恆做下去的專輔老師,就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