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4-29, 21:27
vivienkuo
前天,我寄了親子會談的錄音給督導
今天收到督導的回信
督導說:「你給我的親子會談音檔
給家長太多的建議,並不是我教的作法。」

我大約一個月寄一或二次錄音給督導
每次督導會跟我說這裡要注意那裏要注意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因為,我不想像比薩斜塔那樣
發現歪了的時候,已經不可收拾

其實一開始,聽到督導指出我的不足處
我的心裡會不舒服,也有抗拒
雖然我知道督導說的是對的
但有時候我不怎麼想改或是覺得很難改
總要消化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接受督導的建議

可是,捨棄過去的舊習慣並非易事
因為我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舊習慣
不得不說習慣的力量真的是很可怕
最可怕的是我可能不知道自己會談中的壞習慣
而這個壞習慣可能給我帶來不好的影響
輕則減低會談的成效
重則影響自身身心健康
各位心理可能會想,有那麼嚴重嗎?
對啊,以前督導提醒我的時候,我也跟他說:「有那麼嚴重嗎?」
等到我親身體會後,才知道原來真的會很嚴重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4-30, 06:19
vivienkuo
由於我的身體出了問題,於是我開始學習瑜珈
瑜珈教室前面的牆鋪滿一面的鏡子
上課時,老師會提醒我們看鏡子
一開始,我時常為了要跟上動作而忘記看鏡子
等我做好動作看著鏡子,才發現形狀怪怪的,跟大家不一樣
就這樣一邊學習,一邊看著鏡子調整
慢慢熟悉動作之後,鏡子中的自己才跟大家差不多
這個時候,我就會看到新來的同學
正在走著跟我一開始一樣的路

學了一陣子,有時老師叫我看鏡子
可是我看著鏡子,完全看不出來
我跟老師的動作有甚麼不一樣
然後老師就會說出我跟她不一樣的地方
我一看,還真的不一樣,是很細微之處
但是一調整動作之後,發現運作到的肌肉完全不同
而在老師指點之前,我完全不知其中的差異

老師說,很多人長年練瑜珈
身體沒練好,反而練出一身病是什麼原因?
原因就是只練了外面的形狀而
不知道裡面肌肉運作的原理
在硬拉的狀況下,反而造成慢性的運動傷害
違背了瑜珈的精神以及原本學習瑜珈的初衷

我深深的體會到,要學習一項專業
真的要跟有經驗的專業老師學習
才能避免受傷而獲得其利益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5-01, 07:53
vivienkuo
我覺得學習輔導會談跟學習瑜珈是一個道理
首先,要跟著專業有經驗的督導學習
而其中很重要的學習方式是錄音督導
督導沒有聽錄音就像你學瑜珈不做動作
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動作做出來是甚麼形狀
老師也沒有辦法幫忙進行調整

但是有了錄音就像你擺出了一個姿勢
老師就知道如何依照你目前的能力調整你的姿勢
比方說,有時候老師說腰再下去一點
我跟老師說腰下不去,老師就說那是背部和大腿有問題
因此要放鬆背部然後加強腿部的力量和彈性
漸漸的腰就可以靈活的運動

親子會談要做得好,也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
有了錄音才有機會知道自己哪裡不足
也給了自己補充不足的機會
一開始,會覺得整個錄音沒有一個可取之處
那是很正常的,就像一開始來瑜珈教室的新生
一開始都做得哀聲連連,痛苦萬分
原因是肌肉和筋膜因不良的姿勢已經麻痺纖維化
需要時間來鬆開,並且也要注意日常不良的姿勢
避免鬆開的肌肉和筋膜再度沾黏
但只要持續練習一段時間
做一樣的動作就會相對輕鬆很多

聽錄音督導也是一樣的
一開始壞習慣很多是正常的
因為以前根本沒有注意到
現在知道了很好,就慢慢改
等改到一定的程度,會談就能逐漸進步

但到了這個點,就進入另一個學習的階段
以為自己已經做到了,其實沒有做到位
就是外面的形狀看起來類似
但是裡面的肌肉筋膜運作完全不同
醫生教的親子會談跟一般約家長來會談不一樣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5-05, 09:42
vivienkuo
最大的差異在於目的不同
以前我們約家長會談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醫生教導的親子會談是以了解學生的生活細節為目的
想要幫助學生一定要先了解他
了解學生當然有許多方法
但目前學過最有效率的就是談論生活細節
透過生活細節知道學生跟人事物之間的對應
來形成對學生的個案概念化

例如,有人問你"關公"是甚麼樣的人?
我們腦海裡可能首先浮現的是個紅臉長鬍鬚
拿著青龍偃月刀騎在赤兔馬上的大漢
然後想起不論曹操對他多麼的禮遇
關公一知道劉備的消息,不管多麼困難
立刻義無反顧的護衛兩個嫂嫂朝劉備飛奔而去
接下來想到華佗幫關公治療肩膀箭傷時
關公還能喝酒下棋談笑自若
最後想起關公守荊州的時候
不顧諸葛孔明的策略攻打曹操
最後被魏吳兩國合力夾擊失去荊州

透過上面的訊息我們對關雲長有部分的了解
但是如果加入更多的事件
我們對他就會有更多的了解
上面提到的是關公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得到這一些訊息其實很少
需要更多的線索才讓我們對關雲長的印象更貼近真實的他
如果我們只有少少的訊息
就只能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
於是就可能會對個案產生不真實的個案概念化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5-07, 15:54
vivienkuo
我有一位學生去年9月因為父親換工作搬到新店
當初轉介是因為父親吸毒可能被勒戒
學校需要對學生的後續安排進行了解
結果後來沒有勒戒,學生成為長期個案
也曾多次約家長來談,但從未聯繫上家長
學生上學時常遲到,幾乎從來不吃早餐
平常假日在家,都是電視機,遊戲機和手機三機齊開

描述到這裡,老師們對這個家庭會有一些印象
可能覺得這個父親很不負責任,學生很可憐
我們專輔老師無法改變現狀,因此也就對這個學生無能為力了
以前,我大概就停在這裡無法前進了
雖然也繼續跟學生談,但我知道在心理狀態上
無法再前進任何一公分

第一個學期跟學生接觸
學生對於我的每一個提問,大概都以不知道和忘記了來回答
可是,每一次我問的都大多只是生活細節
例如,早餐吃甚麼?
一開始學生都說他有吃,也會說吃甚麼
後來就都說沒吃早餐,我的反應如常並沒有甚麼大驚小怪
慢慢地,學生願意說的比較多了
例如他的手機遊戲都是玩荒野亂鬥
為了要升級每天都花很多時間玩
一開始我問學生都幾點睡覺?他都說不知道
後來的答案變成11點
在後來答案變成,他常常是玩遊戲玩到睡著
我覺得第三個答案比較符合現狀,因為老師說他時常在學校打瞌睡

後來有一次,我撥電話給學生父親
沒想到父親接電話並且答應要來會談
到了約的那一天,父親問學生他要不要來
結果學生說不用來,父親就沒來了
那個禮拜我跟學生個案會談的時候
會談是這樣開始的

專輔:「老師想要請你幫老師一個忙耶。」
學生:「嗯。」
專輔:「你可以幫老師約你爸爸來一次嗎?」
學生:「嗯嗯。」
專輔:「可以喔?」
學生:「嗯。」
專輔:「約下禮拜一早上8點可以嗎?」
學生:「(點頭)」
專輔:「可以喔,可是還是要先問問爸爸對不對,你甚麼時候可以跟老師說他答應了?」
學生:「嗯....可以。」
專輔:「對,你甚麼時候可以跟老師說,老師也要先確認一下。」
學生:「老師?」
專輔:「我。」
學生:「喔喔.....我也不知道。」
專輔:「明天還是後天呢?」
學生:「禮拜一才放假。」
專輔:「禮拜一才放假?...對對對,你先回去問,爸爸說可以的話,你明天還是後天來跟我說。」
學生:「嗯。」
專輔:「那爸爸禮拜一早上8點來,好不好?」
學生:「嗯。」
專輔:「那你打算明天來告訴老師還是後天?因為老師要跟你說甚麼時候方便來找我?」
學生:「嗯。」
專輔:「所以是明天還是後天?」
學生:「我也不知道?....記得的話...」
專輔:「記得的話喔...」
學生:「很容易忘記。」
專輔:「那....那怎麼辦?」
學生:「嗯...直接現在說時間...然後...」
專輔:「現在怎麼樣?」
學生:「我也不知道?」
專輔:「所以你今天回去可以問爸爸嗎?」
學生:「可以啊!」
專輔:「可以喔!」
學生:「不然就是直接打電話就好了。」
專輔:「可是老師打電話給爸爸,爸爸的電話都沒有通過耶!」
學生:「阿,有嗎?我都通耶!」
專輔:「你都通喔!...你都用甚麼打?」
學生:「手機?」
專輔:「你的手機打?」
學生:「(點頭)」
專輔:「那你今天有帶手機嗎?」
學生:「沒有。」
專輔:「那你甚麼時候帶手機?」
學生:「我不會帶啊!」
專輔:「那你甚麼時候會打電話給爸爸?」
學生:「嗯...很少啊,就放假的時候要買東西,就打給他說我要吃甚麼。」
專輔:「那爸爸知道是你打的,所以他會接」
學生:「嗯。」
專輔:「要不然等一下我們到樓上去打電話看看,樓上有電話。」
學生:「為什麼不直接去那個?」
專輔:「哪個?」
學生:「外面那邊啊!」
專輔:「哪邊?」
學生:「警衛室南門口那邊不是有公共電話?」
專輔:「喔,所以你是說用公共電話打給爸爸,爸爸會接是不是?」
學生:「會啊!」
專輔:「好,那我們等一下去公共電話打。」
學生:「除非他在睡覺。」
專輔:「那爸爸通常這個時候會睡覺嗎?」
學生:「會。」
專輔:「3點11分的時候。」
學生:「會。」
專輔:「那我們去打打看,如果爸爸真的在睡覺...」
學生:「因為那個鈴聲很大,所以應該很容易就起來了。」
專輔:「好,那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等一下打打看,這也是一個方法。那老師約爸爸來了解一下你會擔心嗎?」
學生:「(沒反應)」
專輔:「有沒有甚麼事情是不能跟爸爸說的?」
學生:「沒有。」
專輔:「沒有?還是都不能說?」
學生:「都沒有。」
專輔:「都沒有。」
學生:「要不然就不要約爸爸就好了。」
專輔:「可是你不是說沒有事情不能跟爸爸說....那你知道老師為什麼要約爸爸嗎?」
學生:「不知道啊!」
專輔:「你不是有一次被留在捷運出不來?」
學生:「那一次...那一次又沒有甚麼差,我爸也知道。」
專輔:「對啊,那一次怎麼會被留在捷運裡?學務主任就跑來我們輔導室說,唉唷,○○被留在捷運裡。那一次是怎麼會被留在捷運裡面?」
學生:「沒有錢啊!」
專輔:「沒有錢?」
學生:「嗯嗯」
專輔:「那一天是用悠遊卡付錢還是零錢?」
學生:「零錢。」
專輔:「喔,你身上剩多少錢?」
學生:「三十元。」
專輔:「三十...那回到你們家要多少錢?」
學生:「三十五。」
專輔:「那你平常不是說你都用悠遊卡的嗎?那你那一天為什麼沒有用悠遊卡?」
學生:「不見啦!」
專輔:「悠遊卡不見了喔!」
學生:「嗯。」
專輔:「那悠遊卡裡面還有錢嗎?」
學生:「還有啊。」
專輔:「那悠遊卡裡還剩多少錢啊?」
學生:「幾百吧!」
專輔:「幾百喔,那怎麼辦?」
學生:「幾百還夠啊?」
專輔:「幾百怎麼樣?」
學生:「還夠用啊!」
專輔:「可是你已經不見了啊?」
學生:「現在有啊!」
專輔:「現在有是你原來那一張已經找回來了,還是你有一張新的悠遊卡?」
學生:「新的。」
專輔:「原來那張呢?」
學生:「不見了。」
專輔:「你記得是在哪邊不見的嗎?」
學生:「我也不知道。」
專輔:「你上一次用那一張悠遊卡是甚麼時候啊?...禮拜三嗎?你每天都要坐捷運回家嘛,對不對?」
學生:「嗯哼。」
專輔:「你中間還有拿悠遊卡去買東西嗎?」
學生:「中間...沒有。」
專輔:「那他應該在你家,或是書包裡啊?」
學生:「都沒有。」
專輔:「那你身上剩下的三十塊錢是怎麼來的?」
學生:「剩下來的。」
專輔:「剩下來...所以爸爸平常還是會給你零用錢,對不對?」
學生:「沒有,我都直接拿。」
專輔:「你都直接拿喔!」
學生:「對啊,因為有可能悠遊卡沒錢,我就直接拿了。」
專輔:「從那裡拿?」
學生:「就...抽屜啊!」
專輔:「所以爸爸有把錢放在抽屜裡。」
學生:「對,都塞在抽屜。」
專輔:「你拿需要跟爸爸說你今天拿了多少錢嗎?」
學生:「不用啊!」
專輔:「可以直接拿?」
學生:「可以啊!」
專輔:「爸爸有沒有說一次可以拿多少錢?」
學生:「沒有。我都直接拿三百多而已,三百以下。」
專輔:「三百以下。」
學生:「我自己拿的。」
專輔:「那個抽屜裏面通常會放多少錢?」
學生:「我怎麼知道?(台語)」
專輔:「會不會有一千塊的?還是都是一百塊的?」
學生:「都一百。」
專輔:「都一百。」
學生:「還有一些零錢。」
專輔:「你如果悠遊卡快沒有了,你就自己拿錢去儲值。」
學生:「對。」
專輔:「學校主任是擔心,你會不會錢不夠,導致你都沒有吃飯,大家會有這樣的擔心,因為你每次來學校都沒吃早餐嘛,對不對?」
學生:「嗯...那是時間的問題。」
專輔:「沒有吃早餐是時間的問題喔!」
學生:「嗯哼。」
專輔:「甚麼叫做時間的問題啊?」
學生:「就來不及。」
專輔:「來不及...你現在都幾點出門啊?」
學生:「六點多啊。」
專輔:「六點...幾分?」
學生:「六點....嗯....五十五吧!」
專輔:「五十五 ....你不是說來到這邊只要四十分鐘?」
學生:「嗯哼。」
專輔:「你不是說你家已經搬得更近了嗎?」
學生:「到這裡的時候大概就二十七分,七點二十七分。」
專輔:「七點二十七。」
學生:「有時候很晚大概就,六點或十二點,不是...六分或十二分。」
專輔:「六點六分?」
學生:「七點六分?」
專輔:「七點六分,你說從那邊出發是不是?」
學生:「對啊!時間都很短。很長。」
專輔:「從新店捷運站到大橋頭要多久?」
學生:「有時候很久,有時候很慢?」
專輔:「怎麼會這樣?」
學生:「我也不知道啊!」
專輔:「是你去到那邊還要等一段時間嗎?」
學生:「對啊,等車來啊!」
專輔:「那你來到這邊通常是幾點你就覺得來不及買早餐?」
學生:「大概,七點吧!」
專輔:「如果七點以後你就不會買早餐了?」
學生:「不會。」
專輔:「所以七點半你不會買早餐?」
學生:「對,不會。」
專輔:「如果七點二十呢?你會買嗎?」
學生:「七點二十,會啊。」
專輔:「如果是七點二十你會買。」
學生:「嗯哼。」
專輔:「七點半到為什麼不能買呢?」
學生:「通常都直接來的。」
專輔:「就是來的路上沒有早餐店嗎?」
學生:「沒有零錢哪!」
專輔:「沒有零錢?可是你不是說爸爸有把零錢放在抽屜裡?」
學生:「有啊,因為我通常都七點六分啊!大概就很容易遲到。」
專輔:「七點六分...阿你們老師說不能遲到喔?」
學生:「就遲到就罰站,然後就沒了。」
專輔:「那你有被罰站過嗎?」
學生:「有啊,很容易遲到嘛!」
專輔:「可是你們老師有跟我說因為你家住比較遠」
學生:「很遠。」
專輔:「所以---」
學生:「八點哪。」
專輔:「他好像有給你不一樣的標準。」
學生:「八點啊。」
專輔:「所以你是八點。」
學生:「對啊。」
專輔:「同學是幾點?」
學生:「很遠的話大概也是八點。」
專輔:「那不遠呢?」
學生:「就七點...嗯...不知道。」
專輔:「所以你不知道比較近的同學是...」
學生:「大概七點四十。」
專輔:「七點四時就要罰站了?」
學生:「然後有一些就七點四十五,要不然就七點五十。」
專輔:「所以你們班每個人罰站的時間點不一樣喔?」
學生:「對,不一樣。」
專輔:「喔...那你有被罰站過嗎?」
學生:「有啊!」
專輔:「常常嗎?」
學生:「對啊,容易睡眠不足啊!」
專輔:「阿你一個禮拜大概會被罰站幾次啊?」
學生:「嗯............三或二」
專輔:「所以你都是八點十分到嗎?...還是八點半?」
學生:「八點吧!剛剛好遲到的時間。」
專輔:「然後就被罰站了。」
學生:「對啊!」
專輔:「那你有沒有想過7:59分到,剛剛好又不會被罰站。」
學生:「沒有...很容易就是七點五十八分,然後我要走過來更遠,大概要再五分鐘。」
專輔:「從哪裡走過來?」
學生:「捷運站哪!」
專輔:「所以你都7:59到捷運站喔。」
學生:「嗯哼。」
專輔:「你知道從捷運站走到學校要幾分鐘嗎?」
學生:「挖仔哉。(台語)」
專輔:「要十幾分鐘耶。」
學生:「對啊,所以很容易遲到啊!超容易的,然後再買個早餐,大概還需要花個一分鐘。」
專輔:「買早餐可能要五分鐘吧!」
學生:「對啊...要很久啊!」
專輔:「那你七點六分出門...應該很少七點六分出門吧...是七點半出門...這樣才」
學生:「不是忘記拿東西就是....嗯...沒有帶。」
專輔:「你忘記拿東西喔!」
學生:「比方說口罩。」
專輔:「喔...沒有口罩會怎麼樣?」
學生:「不能進去啊!」
專輔:「不能進捷運?」
學生:「對啊!」
專輔:「所以你早上忘記拿口罩喔?」
學生:「對啊!」
專輔:「又再回家拿一次?」
學生:「對啊,家裡離捷運站還是很遠...一點點。」
專輔:「你是說你已經走到捷運站了,才突然想起...」
學生:「大概還需要十五分鐘以下吧!」
專輔:「那你回去拿口罩幾次了啊?」
學生:「很多次啊!所以會遲到。」
專輔:「可是我們以前不用戴口罩啊」
學生:「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啊,現在不是會罰嗎?」
專輔:「可是你已經好一陣子沒吃早餐了耶!在戴口罩以前就沒吃早餐了耶!」
學生:「對,所以要搬更近,不然每次就有點遠。」
專輔:「但是搬更近是二月之後的事情,以前更遠...你的口罩是怎麼來的?」
學生:「口罩...就...乾媽給的啊!」
專輔:「乾媽給你幾片口罩?」
學生:「我也不知道。」
專輔:「很多嗎?」
學生:「很多啊!」
專輔:「乾媽怎麼知道你沒口罩?」
學生:「他知道啊...因為我爸跟他說的啊!」
專輔:「爸爸跟乾媽說你沒有口罩喔!」
學生:「嗯哼!」
專輔:「你乾媽是哆啦ㄟ夢喔,有需要就找他是不是?」
學生:「嗯...應該吧!」
專輔:「除了口罩,你還有跟乾媽說你缺甚麼嗎?...衣服呢?」
學生:「有啊!」
專輔:「是你講還是爸爸講?」
學生:「爸爸。」
專輔:「爸爸講。」
學生:「都是爸爸講。」
專輔:「所以爸爸是買不到口罩還是沒有錢買口罩。」
學生:「我也不知道。」
專輔:「那你覺得呢?」
學生:「不知道。」
專輔:「爸爸現在有經濟上的困難嗎?」
學生:「沒有啊!」
專輔:「沒有喔...因為邀請爸爸來還有這一塊,如果有困難,要想想辦法...」
學生:「除非搬到這裡。」
專輔:「你想要他搬回這裡喔!」
學生:「對啊,他說他以前的老闆娘一直勸他回來啊,然後說甚麼薪水加到六萬,然後他還是不回來,然後我勸他,他還是不回去。他就說,我過來就好了。」
專輔:「老闆娘給他加薪,為什麼他還是不願意啊?」
學生:「誰說的...喔...因為他說很麻煩啊!」
專輔:「很麻煩...」
學生:「然後我更麻煩。」
專輔:「很麻煩所以他不想回來...可是薪水有增加耶!你說他在那邊四萬元...」
學生:「除非這裡的老師勸得了,要不然我也勸不了。」
專輔:「那就要你約他來,約來了我們一起來勸他。」

這一次會談就在這裡結束
學生跟我一起去打公共電話約了父親下禮拜一會談
沒想到父親有接,也答應下禮拜一會來
那麼父親又是怎麼看待這整件事呢?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6-05, 15:24
vivienkuo
原本禮拜一約早上八點四十分
結果父親九點三十分到
兩人一起進諮商室,進來的時候
學生就一直唸一直唸:「我就叫他八點四十分到。」念了好幾次
我心裡還覺得奇怪,學生對自己的遲到不在意
為什麼那麼在意父親是否遲到呢?
兩人坐下來,我看見學生兩行眼淚流下來

接下來的內容,我原本打算用逐字稿呈現的
但昨天在上傳檔案的時候,一不小心按到刪除
向專家求救,救半天也沒救回來
只能把我記憶中的記下來
對話是大概的意思,不一定是原文重現

專輔:「○○,怎麼了?」
學生:「我就叫他8:40來,他偏偏現在才來。」
父親:「那我坐車來,本來就這個時間才會到啊。」
學生:「那你可以早一點出門啊!」
專輔:「爸爸晚到會怎麼樣呢?」
學生:「我這一節體育課,我要上體育課啊!」
專輔:「你想上體育課啊!」
(一陣沉默,學生閉著眼睛,眼淚一直流)
父親:「體育課一節沒上是會怎麼樣。」
學生:「(不回話,一直流眼淚)」
專輔:「○○,還記得我們約爸爸來,是想跟爸爸討論一件重要的事?」
學生:「(擦眼淚)搬回來。」
專輔:「對,我們要跟爸爸討論這一件事,你如果不在怎麼討論呢?」
學生:「就搬回來啊!」
專輔:「爸爸你們當初是住在學校附近,是甚麼原因搬到新店呢?」
父親:「換工作。」
專輔:「現在是甚麼工作?」
父親:「一樣,是在菜市場賣豬肉。」
專輔:「工作一樣,為什麼當初會想換呢?」
父親:「雖然工作一樣,但我在這邊很累,我覺得太累了。」
專輔:「是怎麼樣累呢?」
父親:「我現在的工作一天要處理20條豬,以前的工作一天要處理50條豬,而且還要幫忙前場,其他雜物都要叫我做,一個人做兩人份的工作,真的是太累了。」
專輔:「那工作時間呢?」
父親:「現在是晚上10點工作到早上9點,以前是晚上12點工作到下午3-4點。」
(我在和父親會談的時候,學生移動到諮商室的門邊,會談大約過五分鐘,學生就離開去上體育課了)

專輔:「現在是11小時,以前是15小時。」
父親:「對啊,很累。」
專輔:「那薪水呢?」
父親:「一樣。」
專輔:「一樣喔。」
父親:「對啊,我現在工作完就可以下班!以前那個大小姐會一直叫我做這個做那個,然後還會罵人,我受不了,就說我不做了。」
專輔:「大小姐?」
父親:「老闆娘的女兒。」
專輔:「喔...學校是發現○○好像都沒有吃早餐,才約爸爸來了解一下情況。」
父親:「我都有給他錢,是他都不去買。」
專輔:「那假日呢?」
父親:「假日就我工作結束,我就幫他買回去。」
專輔:「買早餐回去?」
父親:「早餐和午餐。」
專輔:「那晚餐呢?」
父親:「晚餐也一起買。」
專輔:「會讓○○去買嗎?」
父親:「叫他去買他就不去買啊!」
專輔:「那他在家裡做甚麼呢?」
父親:「看電視,打電動,玩手機。」
專輔:「打電動...不是用手機打電動嗎?」
父親:「是用switch。」
專輔:「switch喔....是爸爸買給○○的嗎?」
父親:「不是,是乾媽買的。」
專輔:「乾媽買的...他一次做三件事?」
父親:「四件事,還一邊寫功課。」
專輔:「那他的功課寫得完嗎?」
父親:「我也管不動他!」
專輔:「那爸爸早上買飯回來之後呢?」
父親:「吃完飯我休息一下,大概12點就要睡覺了。」
專輔:「爸爸休息的時候,○○在做甚麼呢?」
父親:「在旁邊玩手機打電動。」
專輔:「這樣會不會吵到爸爸呢?」
父親:「就叫他小聲一點。」
專輔:「○○會幫忙做家事嗎?」
父親:「沒有。」
專輔:「會洗自己的便當盒嗎?」
父親:「都是我洗。」
專輔:「有想過讓○○自己洗嗎?」
父親:「他不洗。」
專輔:「那如果爸爸不幫他洗呢?」
父親:「他也不會洗,就放著。」
專輔:「那他就帶髒的去學校?」
父親:「他就不帶。」
專輔:「那洗衣服,晾衣服呢?」
父親:「都是我洗我晾,他不會。」
專輔:「他不會喔...家裡的衣服晾在哪裡?」
父親:「晾在浴室出來有一個高高繩子上。」
專輔:「那誰收衣服呢?」
父親:「不用收,要穿的時候去拿就好了。」
專輔:「那○○拿得到嗎?」
父親:「可以,他要穿的時候就自己拿。」
專輔:「爸爸都用甚麼時間洗衣服呢?」
父親:「就我下班回來吃飯的時候,洗一洗才去睡覺。」
專輔:「剛剛爸爸說○○一次做4件事,他花比較多時間做哪一件事?」
父親:「用手機吧!」
專輔:「○○花那麼多時間上網,爸爸會不會擔心?」
父親:「我說他也不聽。」
專輔:「○○是用自己的手機還是爸爸的手機?」
父親:「他自己有手機。」
專輔:「他的手機有網路嗎?」
父親:「都是我回去開網路給他。」
專輔:「那如果爸爸不開網路給他會怎麼樣呢?」
父親:「就像剛剛那樣。」
專輔:「會哭?」
父親:「一直鬧一直鬧...只好開給他。」
專輔:「所以爸爸離開,○○的手機就不能上網。」
父親:「對。」
專輔:「那○○是幾點睡覺呢?」
父親:「我都叫他10點睡。」
專輔:「那他都10點就睡了嗎?」
父親:「有時候會,有時候就不睡。」
專輔:「他說早上爬不起來才遲到。」
父親:「其實之前的老闆娘有叫我回來。」
專輔:「可是爸爸如果回來不是會很累嗎?」
父親:「對,所以我就跟老闆娘說還要再請一個人。」
專輔:「那老闆娘怎麼說?」
父親:「她說她會處理...如果她沒有請我不會回去。」
專輔:「可是大小姐不是會一直叫你做事情?」
父親:「大小姐現在已經不在那邊了,大小姐常跟別人吵架,老闆娘叫她不要在那邊。」
專輔:「但是這一些都還不確定。」
父親:「(點頭)」
專輔:「其實也不是一定要搬回來,還有其他的方法,例如讓○○讀現在住的附近的學校。」
父親:「我有跟他說過,他就不要。」
專輔:「○○有說為什麼不要嗎?」
父親:「他說不想換老師和同學。」
專輔:「可是他五年級也會換老師和同學。」
父親:「對啊...可是他不要。」
專輔:「喔...爸爸有沒有想過國中要讓○○讀哪裡?」
父親:「讀這裡附近的學校。」
專輔:「沒有想過要讀新店的國中?」
父親:「這裡的學校比較好。」

專輔:「」
父親:「」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7-02, 09:04
vivienkuo
雖然只跟父親談了一次,對這個家庭仍有進一步的了解
一開始覺得父親好像很不負責
會談之後知道父親為了生活也是辛苦工作
提供足夠的經濟讓學生能三餐溫飽
每天回家也會做基本的家事
本來覺得學生很可憐
會談之後發現學生沒吃早餐不是沒錢
而是每天晚上打電動打到睡著第二天爬不起來
學生基本上不寫功課不做家事
在家裡大多數時間就是上網玩遊戲

知道他們實際的生活樣貌之後
我覺得自己在看待這一個家庭會比較客觀
因為過程中一起協助家庭的有許多人
包含學校行政人員,導師,社工還有督學
我看到他們因為不清楚學生的生活現狀而產生種種情緒的困擾
例如導師因覺得學生很可憐會特別關心他
可是學生依然不寫功課不來上學,老師就出現挫折灰心的情緒
社工師無法處理家庭狀況,又看見學生越來越不想去課後照護機構
於是在學生去課後照護機構的時候使出較為嚴厲的規則
結果導致學生更不想去課後照護機構
例如督學一直覺得父親應該要負責任
又覺得父親不負責任而產生憤怒情緒以及諸多抱怨

坦白說,他們經歷的這一些負面情緒
我也通通都經歷過,而且不論是在質或是量的方面
都遠遠超過他們,因為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學生
而是許許多多這樣的學生
日復一日,在這樣的情緒中過生活我覺得頗為痛苦
一開始以為這就是我的宿命,準備就這樣壯烈犧牲
後來才知道不用這樣,可以在協助學生的同時
專輔老師也可能過上優游自在的幸福生活

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客觀的了解學生
使用的方式就是和學生談生活細節
唯有詳細的了解其生活細節才有可能客觀看待
才不會猜來猜去猜不著
因而產生無謂的擔心和因錯誤期待無法達成而引起的憤怒情緒
但是談生活細節是需要學習的
而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讓督導聽我們的會談錄音

如果有心,輔導工作就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我覺得一開始就像要爬喜馬拉雅山一般的艱鉅
既然要攀登高峰就需要極佳的嚮導
因此選擇一位能帶領我們攀登高峰的嚮導是最重要的
而在攀爬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的旁邊有護欄
就可以避免我們因不小心而跌落山谷
我覺得錄音督導就是護欄,保護我們
讓我們不至於掉入情緒的漩渦爬不出來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7-03, 23:22
tcpcchen


會談中的這一位父親,因為要不要更換工作地點而與兒子有摩擦
因為父親的考量與兒子的考量不同,才無法有共識
只是,在這樣的家庭,要依誰的考量來決定事情呢?
雖然父親不願意改變工作地點讓兒子不爽
但兒子也沒有因此與父親過不去,引發更大的衝突

這一位父親原先的工作時間是晚上12點到隔天下午3-4點
而目前的工作時間是晚上10點到隔天上午9點
雖然工作時間較長的地點離兒子的學校比較近
但父親一方面不想這麼累,一方面也不想受其他人指使的氣
決定搬到離學校比較遠的工作場所附近
這樣子的考量,小學生的兒子應該無法體會
因為小學生的兒子不曾為了賺錢去忍受不合裡的對待
也沒有經歷過上大夜班,長期下來對身影響
因此對於父親的決定,只有很表面的理解,就是覺得他老爸很難溝通
都不願意聽他的話,不願意滿他的願
因此,在會談中,如何上一個不曾吃過苦的小孩子
體會他父親工作上所承受的種種,就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這不是用說教去告訴個案,你的父親很辛苦等等,小孩子就能感受到的

而這一位父親的工作到底是如何辛苦,這個小鬼是沒有機會看到的
不管是以前的12:00 am---3:00 pm,抑或是目前的 10:00pm--9:00 am
這一位父親出門工作的時候,小孩子可能已經睡了
或者是窩在自己的房間內玩手遊
而這一位父親回家的時候,小孩子還在學校
因此,對小孩子來說,父親的角色或形象
可能只剩下平常日一起吃晚餐,假日一起吃早、午、晚餐的大人
而小孩子回家之後所看到的父親,感覺就是在家裡看電視或上網的悠閒人
因為小孩子沒有機會看到拖著疲憊的步伐、滿臉辛苦或憂愁的父親進家門
當然,這是這個年代的小孩子的常態,不是只有這個家庭
但是,在其他有媽媽一起生活,一般作息時間上下班的家庭中
小孩子是有機會從父母親的對話抱怨中
或者是從父母親的衝突吵架中
聽到父親對工作辛苦的抱怨,聽到父親對其在職場所承受的壓力的抱怨
至少還有機會可以感受一下工作賺錢的父親的辛苦
但這樣子的經驗,這樣子的感受機會,對這一個個案來說,或許是一種奢求
我會很好奇,每天上大夜班,早上9點才回家的父親
是否還有力氣或者有那種意願,跟自己的小孩聊天說話?
還是一回到家,就想埋頭睡覺?這是我在與父親會談中,會好奇的一件事情
也會是一個在會談中會去展開的會談方向

在對話中,父親提到他班後會去買早、午餐,甚至連晚餐一起買
一個家庭,每天的三餐在早上9點左右就買回來,都會是哪些食物呢?
因為會談的老師沒有問,我們不得而知,但卻會讓人好奇
這個父親與個案,每天都吃什麼樣的三餐?
假日或父親休假的日子,他們吃得東西是否有不一樣?
常常有人會說,你吃什麼樣的東西,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就會想去問,個案到底每天都吃什麼樣的食物。

雖然這一些疑問沒有資料可以解答,但至少我們知道
這一位父親並沒有因為自己下班很累了就忘記自己父親照顧孩子生活所需的職責
其實他大可以把三餐的錢給小孩,讓他自己在外面買來吃
這樣每天上完大夜班的他就不用再費心去買三餐
因此,父親在這種工作作息之下,還要先去買三餐再回家這一點堅持
其實是可以再多瞭解的,瞭解父親的這種堅持背後的想法與心意
如果這種買三餐的堅持是源於對孩子照顧心意的表示
會談的輔導老師是應該要設法讓個案聽到父親買三餐背後所隱含的關心的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7-04, 12:03
tcpcchen

從輔導老師與個案的會談內容可以知道
個案早上上學是經常遲到的
由於經常會遲到,連帶的影響到沒也時間去買早餐來吃
現在的小學生,有相當多的人不吃早餐
不是因為家人準備了早餐而不吃
是因為晚起沒時間好好吃早餐,或者是將早餐錢存下來買其他不是生活必需的東西
這個年代的小學生,接觸的越多,瞭解的越深入
越覺得這些孩子其實都是既空虛又悲傷的生物
這一句話,是《鬼滅之刃》漫畫中,主角炭治郎在與鬼道的眾生接觸後所產生的悲憫

最近就有一位輔導老師在研習時提到,她輔導的學生,在一次會談中告訴她
他自己在看過《鬼滅之刃》之後發現,原來他也是鬼
聽到學生這麼說的輔導老師,嚇得花容失色、不知所措
只能一直設法說服這個學生:你是人,不是鬼
在研習時,我告訴這一位專輔老師漫畫中主角所說的這一句話
但她好像還是不知道,接下來到底要如何輔導這個學生
事後我在想,如果她的學生告訴她的,不是「我發現我是鬼」
而是,「老師,我發現我是既空虛又悲傷的生物」
這一位輔導老師所受到的衝擊,會不會更大?大到她晚上都睡不著覺?
如果是這樣的話,學生告訴她他是鬼,反而是對這一位老師的一種慈悲
不想讓她善心幫學生做輔導反而受到傷害

會談中的這一位學生在與老師對談中,對於吃不吃早餐好像不在意
那假日的時候,爸爸買三餐回家之後,他跟爸爸又是如何吃三餐?
父子一起吃飯,邊吃邊聊天,談談在學校的狀況,還是各自吃各自的?
或者是像很多現在的小孩子那樣,邊玩手機平板,邊吃三餐?
我對於從小沒有機會與家人好好吃飯的小孩,都會產生一種難過的感覺
因為我相信從小與家人一起吃飯,或者一起做某些事情
都是孩子與家人建立連結的機會
不管這種互動是被稱讚,或者是被責備,都是一種互相在乎的表現
因為這種連結的建立,他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他隸屬於某一個團體
這樣的感覺就不會讓這些孩子感到空虛,也不會因此而覺得悲傷
如果在每天一起生活的家庭中得不到這種滋潤
在學校班級中也被老師或同學無視或邊緣化
那我想這樣的孩子應該會產生活著很辛苦的感覺
這種心態之下,很容易就會出現價值觀隨意認同的現象
什麼時候會出事情就不知道了

這個孩子看起來是跟父親相依為命,原本應該有緊密連結的生命共同體
卻因為生活作息錯開的緣故,讓彼此慢慢遍得疏離
個案早上出門的時候,父親還沒下班,家裡只有他一個人
沒有人可以在他離家前跟他說說話,或者叮嚀一番
晚上回家了,家裡是不是也還是他一個人,不知道
(父親那個時間點在做什麼,會談資料中看不出來。)
萬一即便父親在家,但卻沒有精神體力再跟他做親子互動
或者忙於準備要去上晚班、做自己的事情
那跟個案自己一個人在家應該也相差不遠

我們的文化或生活習慣中,似乎不太在意某些重要的事情
例如,對於要出門去上班或上學的家人給予叮嚀祝福
對於回家的家人給予問候慰問
這樣的生活習慣再日劇中,幾乎已經成為了公式
但台灣的家庭根本不當一回事,就像不在意小孩子是否可以正確拿筷子吃飯一樣
我們在緊跟科技話及現代化的過程中,放棄了許多相當傳統的習慣或作法
而這樣的棄捨,也犧牲了我們幫小孩子建立及培養與他人連結的感受與互動的能力
於是我們的小孩子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我
冷漠自我到讓團體困擾,讓自己痛苦

Re: 專輔工作的防護網--錄音督導

文章發表於 : 2020-07-04, 17:28
tcpcchen

感覺上,這個個案是自我的,也是冷漠的
個案希望輔導老師約父親來會談,但目的其實是希望老師可以說服父親
把住家搬回學校附近,讓個案可以遂其所願
個案並不在乎如果搬家了,對於父親會有什麼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來猜想,依個案目前的狀況,個案每天要辛苦的通勤趕來學校
如果父親搬到學校附近住,個案可以睡得很晚不用早起(但應該也不保證不會遲到)
但父親卻要辛苦通勤,導致他下班之後的休息時間減少,上班會變得較為辛苦
這樣子的差別,一個小學生應該不可能看得到,因此他一直抱怨父親不願意搬家
這種抱怨看似是自我與冷漠的表現,但其實具有這種體諒或許對個案來說是過度期待
如果約父親來會談,能夠就父親的現實考量討論清楚
讓個案可以聽到父親不願意搬到學校附近的想法
也讓聽完這一些考量之後的個案,可以慢慢去思考
自己的方便與父親的利益之間該如何取捨
如果有機會讓個案在聽完後良心發現,那他就會停止繼續抱怨
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也可以有小小的修復

只可惜這個小鬼把好不容易願意來學校的父親找來之後
竟然因為父親晚到,而放棄與父親共同會談的機會,跑去上體育課
過程中個案一直掉眼淚,輔導老師並沒有去瞭解個案在哭什麼
或許是擔心父親會要求他要留下來
在這種自己利益的滿足以及與家人有機會溝通卻要放棄體育課的衝突與選擇中
輔導老師是可以用話語來鼓勵孩子做一個比較高尚的選擇的
--------->那就是留下來與父親共同會談(雖然可能不會達成個案的願望)
只不過輔導老師說「.............你如果不在怎麼討論呢?」
這樣的表述鼓勵性是不夠的,甚至是有些指責的意味的
可以把這一句改成直接性的鼓勵的對話:
「對,我們要跟爸爸討論這一件事,你跟爸爸講,為什麼希望搬回來。」
這樣子或許比較有機會引導個案的思惟直接進入與父親的對話
也比較不會因為個案被量再一旁而認為,輔導老師已經在跟老爸溝通了
沒有我的事,我可以溜了。

我們常說不懂事的小孩是小鬼
把個案轉介到輔導室的導師心目中的小鬼是小魔鬼
但輔導老師心目中的小鬼應該是空虛又悲傷的小小孩
因為內心的空虛與悲傷,他們失去了與家人之間的連結
也可能拒絕與周遭關心他的人連結
因為空虛與悲傷,他們選擇變得無情與冷漠
因為空虛與悲傷,他們不在乎即便會傷害到別人,也要主張自我
他們用種種的不適當行為,讓別人知道他的存在,也藉此來否定自己的空虛與悲傷

因此我前面才會說,看到輔導室的個案,我常常會有種難過的感覺
我的難過不是因為他們可憐,而是這些孩子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
但即便被轉介到輔導室接受輔導了,他們也沒有被瞭解,更不用說被接納
而做不到這一些事情的大人,卻不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
這一些種種才是讓人難過的所在
而更難過的是,這一些大人不是不努力去做事
但告訴他們方向錯誤了,方法錯誤了,卻只有少數人聽得進去
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難不成,這一些大人也跟來輔導室的個案一樣
也成了空虛又悲傷的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