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5-10, 11:53
由 fannyru
擔任輔導多年,常常遇到會脾氣暴衝的小孩
所謂的常,也就大概三、四年一個,只是這一個
我通常都是從他一年級就開始輔導,期間斷斷續續輔導
到了六年級畢業情況還是不見改善
他們通常在一年級的時候是偶爾生氣,推桌子,踢椅子
老師訓斥一番,就不敢再犯,但沒多久又會發生
接著老師就會轉介他們去看醫師,用藥
到了中年級,當他們開始用藥
會先穩定一陣子,只是偶爾「爆炸」
老師們都說,不要理他,過一陣子就好了
這個時候老師的權威也還壓得住
只是,無奈的上了高年級之後
隨著學生長高長壯,破壞性也跟著變大
平時的他們,沒事就沒事,但若暴衝起來要不追著同學要打
要不就大聲的喊打喊殺的,破壞教室
為了保護其他同學的安全,不要傷及無辜
我們就得一直開會,找出適當的SOP
歸納可能的前因,以及緊急的事件處理流程
如何先撤同學,誰通知支援人力,出動那些老師協助
誰來安撫情緒,最後通知家長帶回
從爆發到冷靜,至少都得兩三節課以上
每次處理起來都是筋疲力盡
回想起第一個學生,那時候不知道怎麼輔導這種孩子
只知道他看到考卷字多,就會不耐煩,生氣起來就踢桌子....
轉介輔導後,他很喜歡來輔導室,所以就改成用獎勵的方式:
你要忍耐一周都沒有生氣,一天一點
集滿5點才能來輔導 ( 錯誤觀念請勿模仿 )
一開始,學生也會努力忍耐,偶爾有效
但也偶爾無效,輔導也有一次沒一次的
所以,導師就積極勸說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吃藥
到了中年級,學生就乖乖吃藥了,用藥後上課狀況的確大有改善
平時都很專心,只是偶爾會發脾氣,踢桌子,鬧情緒一個人僵在一旁
老師說其實事件並不大,不知道他在氣什麼?
不過,可以先不用理他,等他脾氣發完就好了
事後再跟學生講解,學生也可以好好地聽,也會誠心道歉
因為老師覺得困擾不大,所以我就結案了
可是上了高年級,學生平時乖巧上課認真,但還是時不時
會爆發情緒(從不滿到情緒失控的時間很短暫)
有時還會很敏感的誤認為別人在嘲笑他,所以大發脾氣
但這個時候的他,情緒爆炸不再只是自己踢踢椅子,踢踢桌子而已
還常會牽連無辜,對不相干的人丟東西
有時激動起來會追著同學要打,而且停不下來
因為事涉其他同學的安全,事件就變得敏感與棘手
導師也要花很多心力安撫其他家長和同學
而每次學生爆炸,身為輔導老師的我
理所當然就得去處理,因為有輔導基礎,學生是不會打我
但每次去,看著他大吼大叫,喊打喊殺的也是挺嚇人的
(那時鄭捷捷運上無差別殺人事件還是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新聞事件)
這時,醫生已經教我們要問日常生活作息細節,也要做親子會談
只是那個時候不得要領,也會被很多想法困住
無法客觀的去澄清事情發生的經過
還記得每次督導的時,醫生都一副你沒有問清楚事發經過的樣子
心底雖知真的是我沒弄清楚前因後果,但我就是會覺得委屈又難受
因為我自覺已經問了老師經過,學生就是為了小事亂發脾氣
他怎麼可能是無辜的呢?
加上每次都要去「救火」長期下來的壓力也很大
督導時醫生說的話,我通常都聽不太進去,
有次督導聽完我的錄音檔,醫生點出我對學生有偏見
所以在個輔時沒有很真心的陪伴
雖然知道醫生說的是對的,但我還是被困住:
因為我已經很努力了,我沒兇過他,更沒罵過他
醫生這樣說,我還不知道該怎麼改起
那時唯一對我有幫助的,也使得上力的,就是醫生教我:
當個案大發飆的時候,你就引導他說話
只要讓他願意一直說話,就可以了
而我嘗試這樣做後,也真的有效
因此,在每次學生情緒大爆走的時候知道處理要領
雖然無法改善學生問題行為,但至少處理危機
還算有點底氣,就還撐得過去
個案上了五年級,我開始乖乖聽醫生的話
積極約家長來親子會談
只記得常常聽到家長抱怨,他的孩子今天會變成這樣
都是因為低年級的老師造成的
家長更常常說,那時的老師是如何如何的施壓
要求他們一定要去看醫生吃藥等等
所以造成學生的心理陰影,現在對於同學的批評很敏感等等
每次聽到這,我也都只能無言以對
跟高年級的導師談話,導師側面收集到個案家庭的狀況
導師說個案家裡也有一個親戚疑似是知覺思調症患者
所以,個案的狀況應該也是早發性的
所以,他看來也對於個案的進步不太抱有期待
加上導師班級經營能力很好,與其他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也做得很到位
因此學生的行為雖然嚴重,但不至於形成強大的壓力
只要他情緒爆走後,在家休息幾天,導師跟同學
喘口氣休息幾天,他再來上學就好了
而我只要每周固定跟學生會談,有沒有進步沒有關係
他爆炸的時候幫忙安撫,好像這樣也就可以了
就這樣,我最後只能建議家長在學生上國中時接受特教鑑定
並祈禱他國中能夠有進步,長大後越來越懂事
會慢慢變好,就送他離開小學了
而我也沒有機會在聽到他的消息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5-10, 15:54
由 fannyru
沒多久,我又遇到一個,每天早上在校門口發脾氣的小孩
這個學生之有名,一個同班同學編完班後,聽說跟他同班,馬上就轉學到他校去了
那個時候,才小一的他,每天早上都跟媽媽在門口難分難捨
媽媽先是好聲好氣的勸,有時氣不過,也會大發雷霆
有時導護老師會協助處理
一問才知道,學生說他沒睡飽要回家睡覺
要不就是今天早上媽媽沒給他吃雞塊等等
因為聽說學生在幼稚園的時候曾經生氣起來拿椅子丟人
所以我們跟導師都很密切注意這個孩子的狀況
只是,感覺學生很怕爸爸,因為爸爸很兇
所以,只要他有鬧情緒,導師就會先兇回去,學生也會乖乖聽話
如果鬧得在厲害一些,就提醒會告訴爸爸,學生也就不敢再犯
早上難分難捨的狀況偶爾出現
剛開始介入,就約了媽媽跟孩子一起來親子會談
媽媽說是自己太寵小孩,會努力改變管教策略
加上家人不喜歡學生來接受輔導,又因為在教室狀況還算控制得住
所以一個學期後就結案了
等到學生上了中年級
大多數的時候狀況還好,但是上課比較容易坐不住
導師也是建議帶去看醫生,評估是否有用藥的需要
家長也配合的帶去就醫,並且開始用藥,但因為父母態度不一致,所以有時吃有時沒吃
期間,學生也會自費到外面參加情緒管理課程
導師只是偶爾提及學生會發脾氣,可是學生因為平時表現單純,也聽話
所以老師只要稍微以權威的方式進行壓制,學生還是會服從,也對自己偶爾的情緒失控誠懇的道歉
學生也沒有持續的被輔導
期間偶爾聽到學生會抱怨爸爸很兇,疑似家暴,也會抱怨同學霸凌他
但想要介入輔導時,學生又轉學了
一年後學生轉學回來,狀況很不好
瘦了一大圈不說,還時常衝動作勢想要跳樓
導師跟家長都很緊張,我們也介入輔導,學生也開始穩定用藥
了解原因後知道,似乎與轉學期間的不適應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劇變有關
雖然曾經申請心理師介入,但也只談了一個學期就因為沒有危機,且學生談話意願不高就結束了
升上高年級後,學生先是偶爾會在課照班跟同學起衝突
後又作勢要打課照老師,再來又動手打了班上女同學的肚子
因此學生被要求不可以再參加課後照顧
陸陸續續,學生與同學起衝突,大發脾氣動手要打人的頻率越來越多
因為事情都挺大的,所以也會需要學務處出面處理,多次後學校也找了家長到學校來懇談
每次發生事情,大家先問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有沒有吃藥?有沒有穩定用藥?藥量夠不夠?
接著就開始說,都是母親太寵孩子
對學生家庭有些了解的人也會說,都是因為父母管教不一致造成的
但既使已經透過會議,邀請從不出面的爸爸出席
也讓校長跟家長懇談,家長雖然都口頭都說好,但回去之後,家庭的管教與學生行為
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改變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5-10, 16:05
由 fannyru
此時,因為有上一個學生的經驗
也跟著陳醫師學習親子會談好一陣子了
知道了解學生的生活細節很重要,因此,我也努力約談家長
因為媽媽很配合,所以雖然爸爸從不出席,但我也是努力的進行親子會談
就這樣談了兩年,雖然對學生的家庭與生活細節有越來越多的了解
但是,學生還是時不時會爆走
因為這個學生人高馬大,每次生氣起來的破壞性也很大
所以這回處理他的情緒爆走,就不再只有我一人能夠阻擋的了
也需要出動學校裡的男老師一起圍堵
當然有了上一個學生的經驗,這回校內個案會議的召開
科任老師的課堂管理,衝突情境的處理SOP會議,我們也是一再的召開並且檢討滾動式調整
只是,雖然流程越來越順暢,但學生的情緒爆走卻是一次比一次激烈
配合的母親,也聽了老師的建議,趕緊再帶學生到更有名的大醫院看診
換個醫生,看看會不會更好
因為是知名大醫院,所以很難掛號,只見母親也很努力的想辦法搶現掛
好不容易掛上了,換了醫生,換了藥
但學生的狀況依然起起伏伏
到了六年級,學生情緒爆走的強度變大,頻率也增加
每次的衝突事件都是以母親到校,規勸學生冷靜,帶回家收尾
只是一次次的,學生也漸漸不愛跟著媽媽回家,看著母親無力的勸說
到後來我也得充當母子間的和事佬,幫忙協助緩和穩定學生的不安
沒多久後,學生的行為樣態改變了
他變成一生氣就背起書包往校外衝,說「他要回家」,也不管現在是幾點
就算是3:50分,他也不要等到4:00放學
就算給予替代性的冷靜場所--輔導室,學生也不接受
印象最深刻的一回
我跟被通知緊急到校的媽媽在校門口攔到了一股腦就想出校門的個案
我問學生發生了什麼事?
只見學生脹紅著一張臉,除了說「我要回家」什麼也說不出來
我一邊擋著他,怕他衝出校園發生意外,一邊試圖引導學生能將自己的困難說出來
我跟學生說,你把困難說出來老師才有機會幫你
或許,每周的會談有了一定的基礎
只見學生吐出了一句話:「沒有用」
我再追問:「什麼沒有用?」
只見學生眼眶含淚,握緊拳頭說:「吃藥也沒有用,還是一樣會生氣」
情急之下的我只能說:「當然沒有用啊!吃藥並不是讓你不生氣,只是幫你更有控制力,生氣是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老師我也會生氣啊!」
只是這種不痛不癢的一般化,其實對學生並沒有多大的幫助,最後還是讓媽媽帶著他回家了
但老實說,當時的我聽到這句話真是好生心疼啊!
原來他一股腦的想要衝回家,只是想要避免生氣的自己在學校爆炸
只是,每次事後再想與學生討論澄清當時讓他生氣的事件
大多都會不了了之,不是學生忘記了,就是學生依然固執在自己的想法裡
只是情緒過了,談起來也都只是策略的討論,不痛不癢
下次發生事情時,能不能產生作用,讓他不要生氣,其實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5-10, 16:06
由 fannyru
到了六下,學生變得一有不如意的事,就要回家
因為他實在人高馬大,拗起來十隻牛也拉不回的個性,最後只好在經過家長的同意下,改成我陪他走回家,確保安全
雖然麻煩,但每次一起走路,都有機會更了解學生不高興離校的原因,以及近況
對學校的同學與老師來說,也省去要面對爆走的個案的壓力,也不失為一個方法
但我們也漸漸地看到
學生到校的意願越來越低了
我跟導師雖然同樣擔心未來是否可能演變成中輟,但也無能為力
導師很積極地營造正向友善接納的班級氣氛,讓學生喜歡到學校找同學玩
學生有時很買帳,到了學校也會老老實實的好好上課
導師也積極鼓勵學生,幫他找到他可以做的事,並給予大大的鼓勵
但學生有時生氣的原因,竟然就是他喜歡來學校的原因--想要跟同學一起打球,但是笨拙的他都接不到球,所以又生氣想要離校回家
學生漸漸進入青春期,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表
以前從不愛運動的他,也開始想要運動減肥
但是,因為太笨拙,所以要開啟這個練習,也跟媽媽有了很大的衝突
學生常常會把自己做不到的壓力,丟到媽媽身上,怪罪是媽媽不肯陪他練習等等
看著這人高馬大又笨拙的學生,常想他要學到能夠跟同學一起玩球
中間實在需要好多的階梯,可是,單憑我一人,真的有心也無力
更不用說,學生的體力比我更差,洗刷幾顆籃球就累得氣喘吁吁
我們都只能望著目標聲聲嘆息
最後因為疫情爆發,原本擔心的中輟問題
也就在反反覆覆的上課停課,線上上課中就過了
只是這回,雖然與國中做了很多轉銜的準備
最後再聽到這個孩子的消息,他也已經變成在家自學,把那些會在學校發脾氣的問題,改成留在家裡爆炸了
面對又一個的無力回天,實在非常難受
因為這回我很努力的做了親子會談,幾乎是每週每週的親子會談
與學生還有家長討論生活作息
但我們總是卡在起床,吃飯等問題
反反覆覆、一次次的討論,雖然輔導關係有進展
我對學生的了解也增多了,最後也看到學生有想要進步的意願
但是,結至畢業前我依然無力改變他的適應問題
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走向必然的道路.........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6-10, 13:52
由 fannyru
不知道是老天爺厚愛,又給了我一次機會
還是這種學生真的很多
送走了一個爆炸的,又出現一個在學校推桌子的小孩
這個學生被轉出來是一年級下學期,主述是:會暴怒,翻桌子,上課故意搗亂
因為已經跟醫生學習了一陣子,也常常被叮嚀要了解衝突的細節
就努力的澄清事件的經過
但因為學生情緒很大,導師要回想也不容易
多次的經驗後,終於有一回把過程拼湊清楚了,大概是:
老師說「請把學習單收起來,拿出課本準備上課」,學生不聽,堅持要繼續畫
老師再說,學生就改拿大隻的麥克筆打算亂畫本子,老師情急之下搶走學生的作業本
學生就大爆炸,推翻桌子,把東西灑了一地,更激動地想要衝出教室
自此之後,學生三不五時還有上課隨意走動,亂動黑板上的粉筆,故意開關燈等屢勸不聽的事件
多次追蹤下來,大概都是學生想要做自己的事,老師告誡不可以,學生就故意搗蛋,
但也有一早來就故意跟老師做對的也不少
學生總是屢勸不聽,且越說越故意
有時還會突然暴怒,令導師感到非常疲累
一開始,找學生來輔導
除了了解事情的經過外,那時還是會習慣地問學生:你為什麼要推桌子?
但學生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有一回,學生又因為生氣被送下來輔導室
跟學生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後,學生看起來冷靜許多,為了避免學生總是暴怒影響到別人
就與他討論生氣時,除了推桌子,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學生的回答還是:「推桌子」,並且還說:他想要躲到桌子下面,更說他想要搬桌子坐在教室外面上課
那時聽了也覺得很奇怪,問學生為什麼想這樣做?學生還是那句:不知道
擔心學生再犯,只好口頭教誡這些想法的壞處與隱憂
但看著學生的表情,我心底很清楚這一切都不過是「說者諄諄,聽者藐藐」啊!
更有一回,學生因為放學收拾書包來不及,但又沒有同學幫忙他
所以氣到將全班的桌椅都翻倒才肯罷休⋯⋯
處理起來真的是很麻煩又傷腦筋
跟母親會談,母親也只說,他們也覺得很奇怪
總覺得學生很愛生氣,在家生氣時也會經常性地翻桌子
講也講過,罵也罵過,罰也罰過,就是無法改善
二上時,學生就在導師的建議之下
去醫院做鑑定
鑑定結果是——自閉症
所以,學生就不再暴怒了嗎?當然不
只不過,學生升上二年級後,換了一位較資深又嚴格的導師,在知道學生的個性下
就在學生快要爆怒前(紅著眼睛,手握拳頭時),給予忽視,不理會,等學生冷靜了再說
就這樣,既使期間也有一些脫序的行為,但至少沒有再翻桌了,學生也好似進步的升上三年級了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6-10, 16:02
由 fannyru
期間,也經常會諮詢督導的意見,但醫生除了給我親子會談上的意見外
對於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卻總說:你回去看那本書就知道了。
什麼書呢?
就是督導之前曾給過的一本——不太厚但卻很舊的英語原文書影本——《How Does Your Engine Run》
書雖不厚,但對英文本來就很差的我,再加上專業術語,真的就像讀天書一樣的困難。
有時想要偷懶不要念,直接問答案,但督導卻總是守口如瓶,要我們回去看書。
無奈學生問題還是無法解決,被逼急了只好趕緊找了幾位一同督導的老師,大家一起來分章節翻譯閱讀。
那一個暑假,雖然谷歌大神幫了很多忙,但我們還是難解其意。
最後,督導大概看不下去了,就答應幫我們開讀書會,帶著我們一句一句讀,
逐句翻譯並且講解書籍的內容。
不讀不知道,一讀還真是相見恨晚啊!
書本雖以感覺統合為基礎概念出發,但也提出了「警醒程度」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問題!?)行為,是可以用來提升警醒程度的方式。
就在督導一次次的舉例之下,大家一次次提問後,慢慢的瞭解了,原來我們常見看到的許多學生「問題」行為,比如:兩腳椅、咬筆桿、上課摸東摸西、座位一團混亂、坐沒坐像、觸覺敏感等,其實都是感覺統合出了困難啊!
一開始學習感統,對於習慣談感覺、想法的我來說,真的很不習慣,難道這些「行為問題」都不是起因於情緒或想法嗎?但幾次神奇的經驗,讓我漸漸對於感覺統合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第一次, 是在督導介紹打畫片之後。醫生教我們在會談時,帶學生打畫片,說這也是一種感統活動的刺激。
那一天,我帶著一個已經輔導一年多的學生打畫片,一開始的她也是衝著新鮮好玩,就跟著我打了一陣子。
誰知,那一天就在輪流打了幾回合的畫片後,我們兩人累得坐在沙發上時,學生就咕嚕咕嚕地主動聊起奶奶的事
那些我很想知道,卻一直問不出來的訊息。
那時感覺,學生在打完畫片後,頭腦中好像有一條電線被接起來,所以我們之間的談話就通暢了。
只是,那個孩子後來就不愛打畫片,類似的經驗就不再出現在我們會談中了。
但因為督導上課時常舉例,聽多了也會去觀察手邊輔導學生的狀況。就開始懷疑這個愛推桌子的學生,是不是也有感覺統合的困擾!?
於是建議母親帶著學生去做感覺統合評估,但母親帶回來的訊息卻是:都很正常。
但我明明看到孩子上課常常蹲坐著,不想上課的時候會起來在教室繞著走動,蹲著跟他說話,話比較多,有問有答,三不五時喜歡咬東西?
為什麼他出現了這麼多「奇怪」的行為,媽媽卻說評估報告都很正常呢?
於是我請母親將報告帶來給我參考,結果學生還真的是有本體覺問題,只是未到嚴重落後
再加上其他「正常」的指標,所以讀起來也不會讓人感覺到有多大的問題
母親才會有「都正常」的印象了!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6-11, 20:38
由 fannyru
話說,這個愛生氣的學生,到了三年級上課干擾的行為越來越多
學生對於喜歡的老師,願意上的課,通常沒有太大問題,但如果是不喜歡的,聽不懂的,就有很多問題與干擾行為
比如:上課走動並且亂拿同學桌上的東西,亂動白板,不順他的意,就大發脾氣跟老師大吼大叫,生起氣來,連餐桌與實驗桌都想翻。
搞得老師們各個精疲力盡,於是乎除了控制情緒的藥以外,醫生又曾加了提升專注力的藥物。
剛開始,學生用藥效果很明顯,干擾行為變少了
可是,大約半個學期後,學生的暴怒行為還是屢見不鮮,這時的大家都覺得一籌莫展,似乎只有增加藥量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既使導師非常有經驗,用盡一切辦法鼓勵、引導
期間,導師的勸說,家長的合作,特教老師的教導,輔導的會談
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可是,不論我們開了多少的會,如何仔細收集了解情緒爆點前的事件
如何的跟老師們溝通,調整教學策略,訂定獎勵契約
還是難以讓學生能夠穩定學習
因為學生的干擾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其他人的學習
所以,只好讓學生到輔導室或資源班來冷靜。
有的時候,是老師要求,有時學生會主動下來,更多的時候是被動的帶下來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6-11, 21:26
由 fannyru
因為跟醫生學了感覺統合
知道學生無法專心上課,愛走動,不配合
可能都是警醒程度下降,想要透過「動來動去」以維持自己的警醒程度後
當學生再被送下輔導室時,我就不再跟學生多說話了
反正每次問他,剛剛發生了什麼事?學生的回答通常都是:不知道。要不然就是:老師叫我下來的。有的時候也會說,因為剛剛他發出聲音。看著學生一臉沒有任何悔意的樣子,我心裡很清楚,此時怎樣的說教都是不會有用的,只好改成「動一動」了!
因為醫生說:本體刺激跟前庭刺激是常用來提升警醒程度的策略。
於是學生若被退貨,我就叫學生陪我搬鼓:從A教室搬每顆大約3公斤的鼓,從二樓搬到一樓,或從一樓搬到二樓,因為鼓挺重的,一次也無法搬太多顆,所以就得這樣來來回回好幾趟,再把一堆鼓放上推車後,推到B教室擺放。
剛開始做了幾次,也沒有特別留意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只是很明顯的感覺到,當我們一起搬鼓後,學生的話都會變得比較多。
類似的問題,若是在諮商室裡問,學生的回答都很簡短:「有、沒有、不知道、不知道怎麼說」
但若是搬了幾顆鼓後再問一樣的問題
學生就可以用「描述的方式」說明同一個經驗
也可以讓我澄清那個經驗裡他沒有說清楚的細節——就像電線被接通了一樣。
有一天學生又被自然老師退貨了,剛好我需要把鼓挪動位置,就叫學生陪我搬鼓。
照慣例,學生又幫我把鼓從A教室搬到B教室。
同樣我會一邊搬一邊問問題,趁機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作息,以便更了解學生。
只是這天學生搬完鼓,推車還沒還,就急著問我:「我可以回去了嗎?」
因為沒有理由再留他,就只好跟他說:「好,但是你等一下回教室之後,要好好上課,不要再吵到老師跟同學了。」
沒想到,學生只聽到第一個字:好,就一溜煙的跑掉了,後面那些叮嚀我根本沒來得及說出口,學生就離開了。
心裡雖然擔心,但因為他是被其他老師騙下來的(OO老師腰扭到,需要你幫忙)我實在也沒什麼理由再去追他。
沒想到,中午用餐時,遇到剛剛把他退貨的科任老師
科任老師很主動地來找我講話,原本擔心她又要跟我投訴學生剛剛上課搗蛋的事情
沒想到她是滿臉笑意地問我:「老師,你剛剛有跟OO說了什麼嗎?」
我納悶:「沒有啊!我只是跟他一起搬鼓,問他學的才藝是什麼,都來不及勸他好好上課呢!」
科任老師聽完我的回答更開心了「他回來之後就乖乖地寫考卷了。」
「歐~這樣啊!可是我什麼都沒跟他說啊!不會搬搬鼓就這麼神奇吧!?」
科任老師開心的說:「那大概是我跟他說,你坐下來好好寫考卷,有不會的,我等一下教你。所以就願意乖乖寫考券了吧!?」
所以,是因為提供感覺統合的刺激,所以提升了學生的警醒程度,因此他能夠好好的在教室寫考卷了嗎?
還是因為科任老師溫柔的勸說,學生願意配合了呢?
其實我也不清楚,因為我當時忘了跟科任老師澄清清楚,以前她是否也會這樣問學生?學生都會願意配合嗎?
但,至少學生跟老師都很開心就算皆大歡喜了。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7-11, 15:20
由 fannyru
因為學生的干擾行為一直持續,從一開始只有在科任課搗蛋
到後來變成,連導師的話都不聽了
因為已經加了藥量,但是學生還是時不時暴走,要不就變得很憂鬱,沒有學習動機的樣子
導師問我,他為什麼變得這麼憂鬱?
我怎麼知道呢?我問學生學生也說不知道啊~
尤有甚者,有一回學生在大發飆後跟導師說:我就是要生氣,生氣才能夠把我想講的話都說出來⋯⋯
看到學生這樣的連結,實在覺得很令人憂慮
雖然平時也經常鼓勵他有話要主動表達,溝通,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
也在他說出意見時,積極的給予回應
但,平時他就是不會主動說啊!
而今,他的經驗是:「生氣的時候才能夠把話都說出來」(為什麼會這樣,大概要有上過感統的老師,才能知道原因吧!)
面對「經驗」跟「道理」的不一致,我想還是「經驗」比較會產生影響力吧!
我跟督導求助,督導說:「那你就每天早上帶他做麵包,做感覺統合的活動一節課」
一開始我很抗拒,解釋了很多無法執行的困難,但督導只問我:「你要不要做?」
「要做,要做,不然我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因為學生三不五時大暴走,要不就呈現很憂鬱沒有學習動力的狀態
老師壓力大,家長也一籌莫展,身為輔導老師的我當然更無法置身事外
每週一次的輔導變成每天一節課作感統活動,如果能夠有效,那也是很划算的啊!
我盤算了一下我手邊的資源,做麵包因為要發酵等等問題,所以暫時不考慮
我只好做督導的後半句話「每天做一節感覺統合活動」
做什麼感覺統合活動呢?
我開始帶著學生「玩推箱子遊戲」
Re: 愛發脾氣的小孩與推箱子

發表於 :
2023-07-11, 15:55
由 fannyru
「推箱子」是一款電腦遊戲(詳見另一篇文章)
為了讓學生有本體的刺激(因為累積多次輔導的經驗後,我覺得學生需要的是「本體刺激的輸入」)
我就把推箱子這個遊戲實體化--用粉筆在地上畫出關卡,並準備真的箱子(箱子裡放重物),學生在過完電腦關卡後,再來推「真的箱子」。
一開始,我跟家長溝通,也跟導師溝通
學生對於這個活動沒有興趣,也搞不清楚這在做什麼,所以沒有意願
但是有了家長跟導師的支持後,學生就變成每天的第一大節課來推箱子。
特教老師也很熱心的主動願意加入「每天一節感覺統合刺激活動」的行列
就這樣我們展開了每天一節課的推箱子活動
效果會如何呢?我也不知道,但是還是要試試看啊!
沒想到,第一週的成效,那實在非常的驚人啊!
我與特教老師,是最先看到「成效」的人
我們先是看到學生在一早來,從臉色很差的樣子,在推完箱子後,表情變柔和的樣子(差異之大,幾乎可以用「變臉」來形容)
推箱子的第三天,導師就來電了,導師說學生一早就到,但聽演講時整個人躁動不安,坐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可是推完箱子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導師當時的用語是:「滿血復活!」連導師都說神奇,而我們也因此受到了鼓舞,似乎找到了可以「教導」的入門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