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生活細節怎麼問清楚

試談生活細節怎麼問清楚

文章vivienkuo » 2025-01-16, 09:00

這一篇是想試著跟大家分享生活細節怎麼問清楚
說"試著"是因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那你不清楚還敢跟大家分享!
就是不清楚才要開始分享啊!
那敘事治療不也是這樣嗎?
一開始不清楚,寫著寫著就漸漸清楚了
所以,如果真的不是很清楚,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剛剛回去翻紀錄,上一篇寫生活細節是2016年1月1日
那是整整9年前,我剛開始學習談生活細節
中間陸陸續續發一些相關文章,後來就不太寫了
原因是我在寫這一類文章的時候
一開始是想跟大家分享怎麼做輔導
可是寫到後來就會像是我在做個案報告
會大量披露個案的生活細節,這是我不想要的
那種寫法對讀者而言會像是讀了一篇精彩的故事
卻沒有了解到輔導進行的過程和方法
而精彩的故事也並不是我寫的精采
而是有些學生們的生活真的是比小說還小說

還有,就是我之前的問法時常會掉入過去的習慣
就是不小心又把問情緒當成會談的主軸
這種問法,會把會談弄得像八點檔狗血劇現場的重現
當我們概念化的框架不同,會問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明明學生是因為不吃早餐來會談
為什麼問著問著變成在探討婆媳關係,母親激動落淚呢?

很多媽媽都來到這裡流眼淚,我真承受不了
因為我不會處理,既然不會處理,那就不要讓他們流眼淚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諮商輔導不就是要讓他們流眼淚嗎?
以前我也有這種誤解,覺得讓別人流眼淚我就成功了
這種邏輯是說來談者心裡有壓力,讓他紓解是對他好
那麼我們輔導愛發脾氣的學生,他發脾氣也是有壓力
那讓他發發脾氣不就好了嗎?
如果我們這樣跟行政和導師說,可能會被賞一記白眼吧!

可是大家想一想,所謂的療癒指的是慢慢變好
處理壓力有很多方法,但目前學生是選擇發脾氣這個方法
不是說人不能發脾氣,而是因為他選擇的這個方法
有很不好的副作用,就是會破壞學生的人際關係
因此,我們的目標就可以設立為先了解學生的壓力來源
然後再協助學生學習用副作用比較少的方法來面對壓力

一樣的道理,我們也不是不讓來談者哭泣
哭泣是結果,是面對困難卻沒有辦法處理的結果
但是一直哭泣,沒有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壓力來源一直沒有減緩,來談對象就只能一直哭泣
因此,來談者如果情緒滿出來,需要哭泣
我們就順勢而為讓他哭泣,不要勸他不要哭
哭完,我們就可以一起來討論生活細節
慢慢的,一樣一樣的來解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擾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試談生活細節怎麼問清楚

文章vivienkuo » 2025-01-18, 20:00

影響我們問不清楚細節的一個最主要因素
就是陷入情緒中
前面提到生氣和哭泣是情緒
我們會談的時候會出現很多情緒
一旦我們陷入情緒中,心中就會開始出現小劇場
會談的走向會開始歪掉,問不到我們上一篇說的具體細節
如果陷入情緒,例如覺得單親的媽媽很可憐
覺得學生很可惡、覺得老師很委屈
各位可以自己聽一下自己的錄音
那一次的細節真的就比較少

我以前以為了解來談者的情緒就是了解來談者
是整個會談的主軸
但前面提到哭泣是結果,所有的情緒也都是結果
不論是一個事件發生的結果或是一連串事件發生的結果
情緒都只是結果,那麼我們如果只看結果
就永遠都不能形成比較清晰的個案概念化了

把會談主軸從情緒調整為生活作息
我覺得對於讓自己不要在會談中掉入情緒有很大的幫助
當我們在會談中掉入情緒,會出現甚麼小劇場呢?
例如以前我遇到不講話的學生,我會覺得是學生不想跟我說話
這一種學生是我覺得最困難的類型
心裡就一堆小劇場了喔!

"你不想跟我講話,其實我也不想跟你講話"
"這個學生是怎麼回事?我都要幫他了,他還不說話!"
"我實在不太想看到這個學生"
因為這個學生不想和""說話
會讓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好
反正諸如此類的小劇場,也讓我的心中不停地揚起情緒風暴
十分的不舒服

後來我開始學習問具體的生活細節
遇到不講話的學生,便完全是兩種風貌了
學習談生活細節的一個特點是約家長一起來會談
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能跟家長一起會談
很大程度解除了我的焦慮,因為家長會講話
透過跟家長一起會談,能夠了解學生的生活細節

當我們對學生稍微了解了,焦慮減少了
心裡就不會在那邊亂演小劇場
不會覺得學生"不想"和我講話
而是知道學生說話有困難
以前,我無法評估這兩者之間的差異
因為要確定學生說話有困難需要一些細節當佐證
例如平常與家人、同學之間的對話的狀況
是能流暢的敘述,還是都只是簡短的一句話
或是都只用單詞,無法使用完整的句子
語文類的成績如何?等等

以前,我不知道可以蒐集資料評估學生能力
就一直在他為什麼不想跟我講話的想法裡繞圈圈
後來知道要蒐集資料,所以即使單獨面對學生
我也能自然地跟學生說話,雖然學生可能不太會回答
我會讓學生知道只要能表達就好
例如點頭、搖頭、比手勢、用寫的、用畫的,各種方法
這種方式會讓學生知道我真的想跟他溝通

在陪伴這樣的學生時
我發現他們時常需要面對他人不諒解時的怒氣
例如老師和家長有時候會忍不住發脾氣
罵他們:你為什麼不說?
但很多人不明白他們的痛苦就在於,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而我,身為專輔老師,以前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也會在心裡默默對他們發脾氣
因為專輔被教導不能發脾氣,便壓抑成一種冷漠
使得我不想跟學生說話,後來才發現
原來不是學生不想跟我說話,是我自己不想跟學生說話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試談生活細節怎麼問清楚

文章vivienkuo » 2025-01-22, 21:44

對我而言,要把以"問情緒"為主體的會談方式
改為以"問生活細節"為主體的生活方式
並不容易,因為我一開始學的是以情緒為主的會談方式
已經用了大約五年的時間
花了許多金錢和精力,非常認真學習
怎麼可能輕易地地捨棄?

那為什麼我最後還是決定改變呢?
主要是因為我發現自己的輔導效能很差
以目前的常用話來說,就是CP值很低
花了很多的時間、精力來跟學生會談
和行政同仁和老師們開了許多會
然後學生的進步真的是一言難盡
你說他完全沒進步,也還不至於
你說他有進步嘛,好像也看不太出來
你問我他為什們進步或是為什麼沒有進步
我則完全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既然效果是這樣完全不可預測
學校行政和老師對輔導的心態就是,有做就好
有做就盡到責任了,如果沒有效,那正常
不過老師壓力太大的時候,還是會來發洩一下
用各種明示暗示告訴我:輔導都沒有效
如果有效,那就是賺到了
感覺輔導就是個安慰劑
可是我不想這樣,也覺得不應該這樣
怎麼會全世界花那麼多心力研究、投入
結果是沒有效的呢?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最終,還是要回到我的目的是甚麼
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進步
所以,能幫助學生進步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以前我學的也很重要,讓我知道那樣談效果不好
就像愛迪生發明燈泡過程中,實驗室失火
以前的成果付之一炬,他卻說,這場火燒去一切的錯誤
知道自己犯過哪一些錯誤,也是很重要的
是未來我們能夠進步的基石

例如最近一次我跟學生會談
學生在父母離異的時候選擇跟父親
但是一起生活還是會產生許多衝突
跟學生談了許多生活細節後
我感到學生對於選擇跟父親好像後悔了
當下我問他

我以前有個迷思,就是輔導學生一定會有效
但是後來發現,一個學生要進步會牽涉到很多因素
而我,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因素
卻希望得到跟因素不成比例的效果
自然是時常感到挫折的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