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餅粉

鬆餅粉

文章vivienkuo » 2013-08-28, 13:37

這是我在學校與學生晤談過程中所出現的一段對話,會談過程讓我覺得不舒服,而且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剛好利用專輔老師督導的時候提出來,也聽聽督導的意見。以下是對話的內容:

師:我們上次討論要帶鬆餅粉、牛奶和蜂蜜,就這三種。
生:至少。
師:你說你要帶什麼?
生:老師,這樣子不是就有人帶一樣就好了,因為三樣,分配掉。
師:嗯,對啊!
生:一個人一樣,一個人兩樣。
師:對啊!
生:牛奶,老師帶好了。
師:我問你「你要帶什麼?」,而不是問你「我要帶什麼?」。
生:我知道,那我帶牛奶。


這一段對話有兩個地方讓我不舒服:

第一次是學生說:「這樣子不是就有人帶一樣就好了?」,事後檢討起來,不舒服的原因是我已經預設立場,認為學生自己想要帶一樣,讓我帶兩樣,是一種不願意多付出的表現,於是對學生產生了偏見,才引發接下來所出現的不悅情緒。

以前我曾遇過學生,一開始也是東西一樣都不帶。他直接跟我說:「老師,我沒辦法帶,因為------」。這樣的說法不會讓我不舒服,學生提出不能帶的原因,我們可以一起針對原因討論解決的辦法。例如原因是家長或是老師不答應,我們在諮商室裡討論如何對家長和老師說,讓學生去試試看;又或者是家裡經濟有困難,我們可以一起想替代的方式或是其他可能性。不論原來的問題是什麼,最後總是能解決,讓活動能夠順利完成。由於我對這位學生的能力評估不正確,以為他有直接陳述的能力,因此而認為他所說的就是他的想法。就因為這一些因素,讓我覺得這一位學生不上進,踩到了我的地雷而開始有情緒。於是就不能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進入討論問題的程序中。

事實上,在這段對談的前面,學生確實有表示過不知道要去哪裡買鬆餅粉和蜂蜜的訊息;但是我已經被自己的情緒影響,因此無法將學生表達過的訊息統整,導致當下無法進行客觀的討論。

第二次不舒服是學生說:「牛奶,老師帶好了。」這一句話讓我對學生產生第二個偏見,那就是喜歡命令別人,也是一種不討人喜愛的特質。這兩者加在一起,就更加讓我不悅、火冒三丈了。於是我回他『我問你「你要帶什麼?」,而不是問你「我要帶什麼?」』這句話時,語氣是嚴肅而有怒氣的。沒想到學生又回我說:「我知道,那我帶牛奶。」聽到這一句話,真的快氣炸了,因為我不知道學生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怎麼會一開始要我帶牛奶,結果卻又說他要帶牛奶呢?

雖然後來晤談持續進行下去,但我其實真的很想要趕快結束。因為我覺察到我不悅的情緒,散發在我後續的每一句談話中,但是沒有辦法控制。我相信學生一定也感受到我散發出來的訊息,可能會破壞輔導的關係,這是我不願意見到的。

在與督導討論的過程中,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是因為預設立場而產生,而預設立場則是因為對學生的能力評估不精確。我之所以會對學生產生不高興的情緒,主要是我困惑於他為什麼都不直接說,而卻是每一句話都拐個彎。但是專輔督導討論完才瞭解,其實這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能不佳,所以沒有具體表達的能力。再者,學生可能並不知道鬆餅粉、牛奶和蜂蜜要去哪裡買,但可能是沒有能力說清楚,或者因為害怕而不敢直接說出來,才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一個5年級的學生,不知道鬆餅粉、牛奶和蜂蜜去哪裡買,這種事情的可能性我實在沒有想過,因此就覺得應該大家都知道,這又是另外一種預設立場。專輔督導之後,發現晤談中有許多自己不正向的想法涉入,以至於無法客觀的詢問關於個案的日常生活細節,而只聚焦於問自己想知道的細節;再加上自己無法掌控而會不預警出現的情緒,就更加影響了輔導關係的建立,導致輔導成效進展緩慢。

進行逐字稿討論的目的,就是有機會重新審視在晤談中不適當的對話,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想,下一次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樣的回應是比較合適的呢?如果新再來一次,我的對話可能有一些其他的選擇。

師:我們上次討論要帶鬆餅粉、牛奶和蜂蜜,就這三種。
生:至少。
師:你說你要帶什麼?
生:老師,這樣子不是就有人帶一樣就好了,因為三樣,分配掉。
師:嗯,對啊!
生:一個人一樣,一個人兩樣。
師:對啊!
生:牛奶,老師帶好了。

回應一:師:好啊,老師帶牛奶,你帶甚麼呢?
這是督導提出來的第一種回應。這一個開放式的問句,讓學生接下來能回答他要帶什麼物品?但是根據前面的描述,學生曾經透露不知道蜂蜜和鬆餅粉要去哪裡買的訊息,所以不論接下來他回答的是蜂蜜或是鬆餅粉,還是兩樣都要帶,都可以順利的討論接下來該如何完成任務的細節,而不會被我自己卡在憤怒的情緒中,沒有辦法繼續進行會談。

回應二:師:好啊,老師帶牛奶,你要帶鬆餅粉和蜂蜜嗎?
這是督導提出來的第二種回應,是依照學生的邏輯而產生出來的對話。學生說:「老師,這樣子不就有人帶一樣就好了。」學生現在要我帶牛奶,是不是表示他要帶其他兩樣呢?這個回應,可以評估學生對於自己說的話是否邏輯夠清楚,以及他願意為這個活動擔負起多少的責任。但是因為我已經有了偏見,覺得學生應該是不想付出,讓不悅的情緒快速的佔領我,於是就失去了大好的機會,反而用一句嚴厲的話,堵住了學生應有的自然反應。在督導提出這一個回應的同時,我看到自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需要學習,希望有一天,當我不再有那麼多的偏見、不耐煩以及憤怒的情緒的時候,也能在跟學生的談話中,看出他們說話的邏輯,並且給予適當的回應。

回應三:師:老師帶牛奶喔----老師是想讓你先選,其他的老師帶。(等一陣子,看學生反應,這個學生可能沒有反應)你想先選嗎?
這是我自己經過一段思考的時間,想出來的回應,也是我對大部分學生的方式,讓他們先挑選,學生們會選擇他們比較沒有困難做到的選項,比較困難的我來協助,中間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原本,我想出來的回應,是沒有中間等一等,看學生的反應這一段,而是「老師帶牛奶喔----老師是想讓你先選,其他的老師帶。你想先選嗎?」但是督導說,這樣的回應包含太多訊息,對學生而言太複雜,所以就改成後來的模樣,因為還是評估學生可能無法決定,用一個問句,讓他能回應。後來想一想,這個學生處理事情的順序和程序的能力應該不太好,所以課業以及人際因應上,速度都很慢。現在被要求處理包含三個選項的選擇題,對他來說可能是困難的,也許他根本不清楚應該依照什麼準則來做選擇,例如依照購買的方便性?攜帶的方便性?該花多少錢?或許他都沒有想,也或許這一些都同時堵在他的小腦袋瓜中,而我卻沒有想到要一一幫他把這些想法拿出來討論,慢慢提升他做決定的能力,還在那邊跟他生氣,想想真是愧對這位學生。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鬆餅粉

文章tcpcchen » 2013-08-28, 20:19

讀V老師的貼文,唸到「你說你要帶什麼」時
腦海中浮出了一個畫面
一個小孩子被一把利刃頂著脖子
旁白則是肅殺的女聲:
你說,你要帶什麼?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鬆餅粉

文章tcpcchen » 2013-08-29, 09:44

或許上一貼文的描述,情感上過於強烈
但老師對話的字裡行間
確實讀得到對談老師的情緒
老師問學生想帶什麼
也許會認為就只是平常詢問的習慣
但如果相較於「哪~小明你想帶什麼?」
這樣的問法
在口吻上顯然就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這種對話是在會談室中的常態
那麼專輔老師對學生的尊重這一點
是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的
如果不能夠在會談時尊重學生
就很容易會形成V老師所提到的狀況
表面上是在聽學生說話
但其實已經有先入為主的情緒了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鬆餅粉

文章tcpcchen » 2013-08-29, 11:11

V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還可以有不同的思考

如果這一位學生說的是:
「老師,那三樣統統由我帶」
或者他說:
「老師,那我帶兩樣,老師帶一樣」
專輔老師聽到之後,是否就可以比較高興?

又如果這一位學生說:
「那三樣統統給老師帶」
或者他說:
「我一樣都不想帶」的時候
專輔老師是否就有理由可以不高興?

如果專輔老師落入以上所說的任何一種情況
那麼這一位專輔老師,就不是善於傾聽的人

善於傾聽,並不是專注而一字不漏、兩眼注視學生、臉上露出關切表情
就可以說自己是善於傾聽
善於傾聽,是能用專業能力聽到個案或學生的言語中
所沒有表達清楚、或所隱含的思惟線索為何的聽
這種聽法,與一字不漏的聽或關切的注視對方無關
而與別具慧眼有關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鬆餅粉

文章tcpcchen » 2013-08-29, 15:10

很奇怪的一件事,不是嗎?
善於傾聽不是用「耳」,而是用「眼」
在所有的諮商治療的專業課程中
應該沒有這種說法

但其實慧眼也不是眼,至少不是肉眼
慧眼只有在佛教經典中才會提到
要如何才能長出慧眼
自然也只在佛教經典中才談到

從善於傾聽的觀點來看
學生回應說三樣統統由他帶
或者只帶二樣、只帶一樣,甚至一樣都不想帶
在善於傾聽的人來說
其實是沒有差別的
不會因為學生全包了,而覺得高興
也不會因為學生全拒絕了,而感到不舒服
因為在學生各種不同的表達中,
都一樣沒有聽到言語背後的心思
都還缺少了重要的訊息

就好像要去拼一幅1000片的拼圖
所有的拼片都放在一個全黑的袋子內
你也不知道這一幅拼圖的完成樣貌
當你每一次從袋子內拿出一片拼片時
不管這一片拼片上的圖案
是全白,或者全黑,或者黑白相間,或者五彩繽紛
對拿到拼片的你而言,其意義都是一樣的
你不可能立即知道每一塊拼片正確的位置
你也無法認定哪一片拼片是更有價值的
因為每一片拼片都是必要,都是有價值的
少掉任何一片,這一幅拼圖就無法完成

這意思是說,在諮商治療甚至輔導的過程
Evenly-suspended attention很重要
這是精神分析很重要的概念與技巧
但其實你可以單純地從拼拼圖中去理解這個概念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鬆餅粉

文章vivienkuo » 2013-08-31, 21:13

跟督導學習以後
才發現自己說話的用語和態度
是非常剛硬而沒有親和力的
完全沒有給予學生如沐春風的感覺
現在檢討起來
學生可能有時還感到如坐針氈呢

由於不善於傾聽
大多只能聽到表面的意思
不能了解傾聽對象話語背後隱藏的訊息
往往就和許多重要的訊息失之交臂
因此無法對學生產生真正的了解
不了解學生,是沒有辦法協助他的

開始進行拼圖練習後
知道每一個拚片都是必要的
每一個拚片都隱含著訊息
目前有一個體會
將拚片從袋子中拿出來
會想把它放在某一處
心理覺得這一片應該放在這裡
但一直無法將那一塊拼片放在你以為它應該在的位置上
直到後來才發現
它原本應該在別的區塊
而且還要轉90度或180度角
跟你原本預期的差異很大

依此推論
對於學生釋放出來的訊息
我已經戴上不同顏色的眼鏡去看了
因此而看不出其原本的樣貌
也就無法真正的了解學生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鬆餅粉

文章tcpcchen » 2013-08-31, 22:51

一般人在玩拼圖時
會對放下去的每一塊拼片
再三確定放的位置是否正確
絕對不會放下去之後
就永遠不肯改變

但很奇怪的是
做輔導或諮商治療的人
卻很容易將個案所說的話貼上標籤之後
就不願意再重新審視所貼的標籤是否正確

這個問題,牽涉到精神分析所說的移情與反移情現象
但用中國人的觀念來理解
就是雙方過去世有沒有結過惡因緣的問題

你要採取什麼觀點來看待
並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你一旦相信這個現象存在之後
就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小心防範
否則自己會因此而停滯不前無法進步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