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2-05, 11:28
由 vivienkuo
擔任專輔教師之後,時常聽到一種句型,句型的開頭是:「老師,請你告訴他------。」內容則可自行轉換填入,
例如:「老師,請你告訴他,要好好跟同學相處。」
或是:「老師,請你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會讓同學不喜歡他。」
或是:「老師,請你告訴他,這樣的行為不適當,會給他惹來麻煩。」
還有:「老師,請你告訴他,這個時候就跟異性交往不太好,應該把心思放在課業上。」
會跟我說這種話的,大多是導師和家長,以前聽到這種句型,我都會感到不太高興,心理覺得煩,當下都會起一個念頭,你為什麼自己不告訴他?
後來仔細想想令我心煩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中一個原因是,連我自己都知道,只憑著跟學生說這一些道理,就希望他們有所改變,是不可能的。來談的老師和家長,大多都曾嘗試和學生說過這些道理,顯然效果不彰,才會在跟我談話的時候,提出這一種要求,然而,我自己信心不足,覺得別人對我的期望太高,我擔心達不到要求,感到焦慮,於是產生負面情緒。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覺得他們提出的要求根本不符合輔導的原則,輔導不是命令或是告訴學生做這個或做那個,而是透過關係良善的陪伴,讓學生願意主動表現出合宜的行為,後來想一想,這也是我的問題,其他老師和家長不清楚輔導的內涵,這是很正常的啊!受過長期訓練的我,有時候也還感到不太清楚,如果家長和老師們都很清楚輔導內涵,那麼他們就可以自己進行輔導工作,今天也不用來跟我諮詢了。
把這些想清楚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要了解老師和家長的狀態,其實,願意來談的老師和家長,是很值得被鼓勵的,因為他們試了所有他們知道的方法,都失敗了,深感挫折,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還是願意跟輔導老師一起合作,想著可以做些甚麼讓學生進步,他們會著急,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擔心孩子現在不改善,將來不知道該怎麼辦啊!當然,也有一部分的情緒,來自導師和家長本身的議題,這一個部分,我們就先暫時不談,改天有機會,再另寫文章說明。
綜合上面所說的,當家長和老師說:「老師,請你跟他說----。」,就不需要感到不高興,因為我們有沒有跟個案說,並不是重點,因為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看到個案的改變,如果我們只是跟個案說,個案絲毫沒有改變,也於事無補。接下來,就要好好的利用這一次晤談的機會,跟老師和家長進行"洗腦"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宣導,讓家長和老師們能稍微了解一下輔導工作是怎麼樣在進行的,通常,在緩和的氣氛下,慢慢的仔細說明,再加上認真地傾聽,對方的焦慮通常都能減緩下來。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2-05, 19:54
由 tcpcchen
當學生的家長或導師說:
「老師,請你告訴他」什麼事情時
其實是期待專輔老師能夠運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教導孩子改變
因此,聽得懂弦外之音的人
在聽到「老師,請你告訴他」什麼事情時
其實心裡所聽到的是:
「老師,請你教導他」什麼事情
既然是教導,除了口頭的告誡訓斥之外
當然還可以使用循循善誘或者耐心陪伴
也可以涵容與無條件正向關注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3-03, 11:56
由 vivienkuo
有時候,聽到一些話,當下沒有辦法想出合適的回應,心理會產生一些奇怪的感覺,可能是疑惑,也可能是負面的情緒,如果能在事後,靜下心來,好好的思維一下,這整件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被觸動的是哪一個部份呢?或許,就能夠更進一步釐清許多概念,進而想出下一次面對相同情境時,比較合適的回應方法。如果置之不理,任由這些概念攪和在一起,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情況,所有的流程又要重來一遍,專輔老師很容易產生效能不彰且疲於奔命的挫敗感。
有趣的是,依據我的經驗,那些沒有解決的難題,好像真的會一直出現,讓我能夠有學習的機會。
有一位認真的五年級導師,對於班上一位人際關係有困難的學生,感到非常的焦心,五年級才開始兩個月,老師已經擔心這個學生六年級參加畢業旅行的時候,沒有人願意跟她同一組了,這是老師很不願意看到的情形,老師衷心的希望全班和樂融融。
於是老師很努力地營造班上和諧的氣氛,但大多是命令的方式,例如,如果被老師看到有同學排斥這個個案,就會被嚴厲的懲罰,所以,沒有人會在老師面前明目張膽的排斥他,但是老師不在的時候,可又是不一樣的一番景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覺察到同學會排斥這個個案,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個案確實有一些特質,會造成他與同學互動的阻礙,因此,老師也習慣性的用命令的方式,教導個案不能再這樣那樣了,因為老師在跟我描述事情經過的時候帶有火氣,所以我猜測,老師對個案說話可能是態度嚴肅口吻嚴厲,使得個案對導師感到畏懼。
然而,大家應該能猜到,不論老師多麼嚴厲,個案多麼畏懼,終究是沒有效果,所以老師才找上門來。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3-03, 12:54
由 tcpcchen
其實,這一位導師的表現
就是一種排斥的意象
不管表面上是如何的修飾成關懷的樣貌
實質上還是排斥的
因為排斥所以不能無條件的關注與接納
才會升起必須將他改變的想法
因為排斥不能接納
才會擔心他人不能接受或排擠
而排斥感越強
越會提早擔心與介入
這樣的排斥意象,同學們其實是會感受到的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3-03, 15:37
由 vivienkuo
跟老師互動的第二次,已經是開學後的一個半月了
能感覺老師累積了越來越多的挫折
言談間透露出許多焦慮
然後關鍵句就出現了
老師對我說:「老師,請你告訴他不要再------。」
當下,我的回答是:「好,我會跟他說的。」
在老師離開之後,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那是一個關於教育學生的概念
也就是我要怎麼讓其他的人明白
因為命令而去做和學生自己願意主動去做的差別在哪裡?
而為什麼專輔老師需要堅持後者。
有時候,老師們太過於忙碌
會認為學生們主動做事是應該的
而不會主動去做的學生,就命令他們去做
其實,主動去做,是一種需要長期培養的能力
需要耐心的支持與鼓勵,如果不練習
即使經過再長的時間,不主動的學生還是不會主動。
對於這一位老師,緩解他的焦慮是第一要務
讓我可以爭取足夠的時間,逐漸培養個案的主動性
另外,降低老師的焦慮
也可以避免老師將焦慮引起的負面情緒
不能忍耐的發洩在個案身上。
隔了大約兩個禮拜,這位認真的老師剛好到輔導室來
我稍微提了幾句個案的情形
老師就坐下來了,顯示出高度的談話意願
當時的對話大致如下:
導師:「○○這個小孩真的是想要做甚麼就做甚麼
別人說的話都沒有在聽,而且才剛講,就立刻犯錯。」
專輔:「老師,你能不能舉一個例子呢?」
導師:「像昨天中午,他午餐沒吃完
這個小孩是自己帶便當
我就規定他不能倒掉,要帶回家去
沒想到過不了多久,我就看到他在洗水槽旁洗便當
你說我氣不氣,就是像這樣子的事情
每天都有,我都不知道怎麼要同學包容他。」
專輔:「為什麼他吃不完不能倒掉,而要帶回家去呢?」
導師:「這樣就可以讓家裡的人知道他能吃多少
以後就不會幫他帶那麼多。」
專輔:「那麼老師後來怎麼處理這一件事呢?」
導師:「後來,我就把他叫過來罵一頓
我覺得對這個小孩,好好跟他講沒有用
以後就直接跟他說要做甚麼。」
專輔:「那跟他說做甚麼,他就會做甚麼嗎?」
導師:「我後來跟他相處,就是用命令的,叫他做甚麼就做甚麼。」
專輔:「用命令的啊---他會聽嗎?」
導師:「我講他是會聽啦,有時候也不一定聽,才會讓我很火大。」
專輔:「老師,如果我用命令的,我就失敗了耶。」(笑笑地說)
導師:(愣了一下子,沒說話)
專輔:「因為我是輔導老師啊
輔導就是要他主動,要他心甘情願嘛---
而且當我們不在他身邊時候
他也願意做到,這才是輔導的目的啊。」(笑笑地說)
導師:「可是,不用命令的,那要很久耶。」
專輔:「對啊,所以需要一些時間啊!」
在這一段對話中,目的是在告訴老師
不要那麼著急,需要一些時間
我也不跟老師說他需要配合甚麼
因為老師目前還沒有準備好
只是先把戰線拉長
讓學生和我能做出長期抗戰的準備。
後來,老師就沒有那麼頻繁地出現在辦公室了。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4-11, 13:40
由 vivienkuo
說是長期抗戰,其實也沒有多久。
開學之後,雖然沒有立刻跟個案進行晤談
但是,卻天天跟個案見面2、3次
只要下課能來找我,個案就會出現。
依據上面的敘述,各位應該能感受到
個案對於導師是畏懼的
因此,上學期進行晤談的開始
我和個案一起討論要怎麼跟老師說。
看到這裡,各位可能會覺得奇怪
這個個案不是老師提報出來的嗎?
為什麼還要跟老師說?
這就牽涉到我們怎麼處理個案來談的流程。
以前,老師通報以後,時間確認了
就直接安排學生來談,沒有尊重學生的意願。
不尊重學生的意願,會有甚麼影響呢?
我覺得會大大的影響之後晤談的效果。
主要有兩個部分,當學生不被尊重的時候
通常會比較抗拒,也就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建立關係
另外,在這種情形之下
學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來
輔導目標不明確,效果自然打折扣。
回到個案的身上
上學期因為個案太害怕跟老師溝通
討論的時候,個案想不出方法
我幫個案想的幾個方法,包含寫紙條告知
陪個案一起去跟老師說
用輔導室電話跟老師說---等幾個辦法
也都被個案打了回票,實在沒辦法
就由我告知老師個案要來晤談。
可是,導師覺得這樣不行
認為學生離開教室就應該主動跟老師報告才對
於是,老師決定要採取霹靂手段
如果下次學生沒有告知就來輔導室
老師就要進行全校廣播
因為沒有辦法說服老師,只好尊重老師的決定
第二次學生來,確實沒有報告老師
就被廣播召喚回去了。到了這個地步
我覺得很有可能會失去跟這個個案晤談的機會
就在我想著該怎麼辦的時候
第三個禮拜,個案自己跟老師報告
然後就能來晤談了。我實在太訝異於這個結果
一直想不出其中的關鍵
還想說或許老師這種方法也不錯
還好督導提醒我,說那是"狗急跳牆"。
是啊,確實是狗急跳牆
個案內心應該是心不甘情不願,逼不得已才報告
我們所希望的主動性還是沒有下落。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4-13, 10:40
由 vivienkuo
這個學期的第三個禮拜,要開始晤談了
再次出現需要跟老師報告的場景
這一次,個案同意用寫紙條的方式來面對這個困境。
早自修才遞出紙條,第一節老師就出現了
我們的對話如下:
導師:「老師,我想請問一下
寫紙條這個方法是你告訴他(個案)的嗎?」(能感覺問話中有怒氣)
專輔:「老師,是我們一起討論出來的。」
導師:「(翻白眼)算了,就這樣吧!」(感覺老師不太能接受)
專輔:「○○是親自交給老師,還是老師不在的時候,放在老師的桌上?」
導師:「我出去看外掃區,回來就看到那張紙條
我覺得那樣很不尊重,還是應該要當面口頭告知才對。」
專輔:「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喔!」
導師:「還有一件事---○○下課都會來找你。」
專輔:「一天2、3次,還好啊!」
導師:「他是每一節都來找你,只是有時候你不在。」
專輔:「這樣啊!我確實有時候不在。」
導師:「我覺得會有不好的影響。」
專輔:「老師觀察到甚麼呢?」
導師:「他下課應該要去跟同學互動,來這裡找你
就不會去跟大家互動,而且同學都知道---」
專輔:「老師,我同意你的說法
他下課應該要去跟大家互動---但是
他下課有人要跟他互動嗎?」
導師:「沒有,同學都不喜歡他。」
專輔:「老師,對啊---
他現在這種情形出去跟別人互動,很容易起爭執吧!」
導師:「(點頭)」
專輔:「他現在是越互動人際關係越糟,不如---
他先來跟我互動,等他進步了,再去跟同學互動。
縱使他沒進步,也減少了跟同學的衝突。
我是這樣想啦,老師你覺得呢?」
導師:「老師,那就麻煩妳了!」
Re: 老師,請你告訴他---

發表於 :
2015-04-13, 10:54
由 vivienkuo
上面的這一段對話,老師想跟我說甚麼呢?
應該是要跟我說"個案還沒進步"
這點我知道,因為在那個時間點
我才跟個案晤談過三次
接下來,我要先確認"尊重"這一件事
於是請個案拿紙條給我看
寫得還算中規中矩
時間地點和抬頭都不缺
最後還有"學生○○敬上"的字眼
因此,推斷不是書寫的內容觸怒了老師
而是老師堅持希望用口頭報告的方式
既然一定要這樣才能改變老師對個案的觀感
就想了一個方法來試試看
我讓個案有很多機會來輔導室做活動
摺紙、曼陀羅著色、撥小麥或是當小幫手
常常熱情的邀請她來,她也很高興
每次都會提醒她跟老師說
但是不規定告知的方式
他想寫就用寫的,她想講就用講的
就這樣,隔了大約3個禮拜
有一天,老師來輔導室討論別的學生
後來主動談起個案,說個案今天早上
有跟老師報告要來輔導室
老師覺得這樣比較好
雖然,接下來又花了一些時間說個案的其他缺點
但是,不能否認個案確實有進步
這跟老師一開始的認知
覺得個案要進步幾乎不可能的想法
已經是有所改變了
而老師另外的抱怨
只要我們繼續用心地陪伴個案
相信個案會慢慢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