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2 頁)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09:55
由 vivienkuo
不知道老師們上班的時候
都穿些甚麼樣的服飾呢?
看到這樣的問題
或許有老師們會感到疑惑
穿著和學生輔導有甚麼關係?
先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說明
之前有一個低年級的個案
當初的診斷是過動加上情緒障礙
時常出現令人心驚肉跳的危險舉動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跟他建立關係
學生的情形才慢慢地穩定下來
然而,學生在家裡的情形
依然讓家長十分頭痛
所以家長有時會來進行諮詢
我跟家長之間的對話有一個片段如下
家長:「老師,有一天我很生氣,就問我兒子,
你為什麼那麼聽老師的話?我的話都不聽?」
老師:「(微笑看著家長)」(覺得有點尷尬,沒有回答)
家長:「結果你知道他怎麼回答嗎?」
老師:「他怎麼說呢?」(面帶微笑)
家長:「他說因為老師很漂亮。」
老師:「呵呵呵---這樣啊!」
當下沒有時間想清楚
只是隱隱覺得這一段話
不知道甚麼原因令我不太舒服
但又不清楚癥結在哪裡
所以就放在心上一直沒處理
之後跟著督導學習
才明白所有的言行舉止
都會釋放出訊息
只是大多數人都不知不覺
因此,一個人的穿著也有其意涵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11:46
由 alittlewann
專任輔導教師
教戰守則第十七篇
有提到
培養氣質 與 培養對事物的美的感受
最後醫生提到
美的感受的培養
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情時
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
將每一件事情確實做好
不曉得
這個跟V老師說的言行舉止所散發的訊息
有沒有相關?
我聽到小朋友說「漂亮」
會覺得有很多意涵
可能單指外表漂亮
也可能是所散發的氣質
或是因為他很喜歡這個老師,覺得老師對他很好
自然而然覺得老師漂亮...等等
不過,標題是「喧賓奪主」
是說家長有感受到和輔導教師之間的權力拉扯嗎?
因為小朋友比較聽輔導老師的話?
那這個時候,該怎麼回應家長比較適當呢?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11:48
由 alittlewann
至於"穿著"
我覺得好像跟一個人的個性傾向和穩定性有關
多數時候我很靠「直覺」選擇衣服
然後我的衣服樣式似乎沒有固定
有時候我喜歡舒服的感覺
有時候我喜歡可愛、淘氣的感覺
有時候我會想要隱藏、低調
有時候我想不修邊幅
我想這跟我內在的「混亂」有很大的關係
或是我也喜歡求新求變有關
但這的確會影響到輔導工作
所以,有時候想到個案和即將迎來的家長
我就會仔細考慮穿著
有時候,也在想要不要像V老師一樣固定穿棉質杉
讓自己變得沉靜、穩重一些
不過,想到同事們都不是這樣
甚至可能會要應付比較愛開玩笑的同事
就覺得好麻煩
不過,如果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風格又單純的樣式
固定穿著,如果可以幫助到專業成長和輔導工作
我想我會願意嘗試的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14:23
由 vivienkuo
後來,仔細地想過一遍
我的不舒服應該就像a老師說的
我感覺到親師之間權力的拉扯
或許家長本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也有可能家長覺得她在讚美我
可是我卻覺得自己被貶抑了
一個輔導老師被學生喜歡
竟然不是因為老師有耐心
而是因為老師很漂亮
顯然,我的穿著出了些問題
導致出現了喧賓奪主的窘境
讓我想起一段跟兒子之間的對話
那時兒子大約3歲
晚餐之後,我在擦地板,兒子在吃釋迦
兒子把釋迦子,一粒一粒吐到地板上
我:「弟弟,不要吐了喔。」(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和顏悅色)
兒子:(沒有反應,繼續吐)
我:「弟弟,不要再吐了。」(第二次了,所以語氣稍微嚴厲了)
兒子:(沒有反應,繼續吐)
我:「你再吐給我試試看,把子撿乾淨,你是聽不懂國語喔---」(已經第三次,我無法控制的發飆了)
兒子撿完之後,我再問他
我:「你知道媽媽剛才為什麼生氣嗎?」
兒子:(立正站好,一副正經地回答)「因為我聽不懂國語。」
我聽了真的差一點笑出來
只好強忍住,讓兒子先去玩
過了一陣子,才好好地跟他解釋
釋迦子應該要吐在碗裡面
如果掉出來也要撿起來
也就是說,我的最後一句話喧賓奪主了
讓我兒子不清楚我所要傳達的意思
其實,在當下,我應該只需要說
"我們一起把釋迦子撿起來吧!"
這次的經驗,著實讓我開始反省
我說的話和做的事
是不是參雜許多的訊息
而這些訊息有時候甚至是對立矛盾的
對於年紀小的學生
很容易造成他們聽不懂或是誤會的情形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14:46
由 vivienkuo
想起以前,我確實花了不少心思穿著打扮
也覺得每天變化不同的服裝造型是很自然的
殊不知,這樣會影響我的輔導效果
比較表淺的影響,是結構的問題
關係的建立有一個重點是穩定性
包含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
固定的晤談者和固定的活動流程
一開始關係尚未建立的時候
這些固定的因素可以給學生一些安全感
有助於關係的建立
當然,當關係建立之後
是可以視情況調整的
所以我就在想,這種情形
有一點像SOP流程
當大家都知道要做些甚麼的時候
會比較安心,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那麼,如果連晤談者的服裝
也是每次都固定,會不會有幫助呢?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是很多行業確實已經這樣做了
例如:廚師有廚師的制服
醫生有醫生的制服
銀行服務人員有銀行服務然員的制服
如果我自己每天上班也有制服
應該會是甚麼樣子呢?
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我替自己準備了一些制服
顏色乾淨,款式簡單,寬鬆舒適
每天的穿著大多是相同的
試了一陣子之後,覺得有許多好處
首先就是出門的時間提早了
不需要每天早上想著要怎麼穿著打扮
其次就是節省了很多金錢
因為就不需要再花其他的治裝費
再來會節省很多時間
把以前逛街的時間都省下來了
比較深層的影響是
如果我把時間都花在穿著打扮上
怎麼有時間學習相關的專業呢?
如果我的心思不定,時常心猿意馬
又要怎麼專注心思來了解學生呢?
之前有一則新聞是這樣的
巴哈馬有一位4歲的小女孩
上學的時候被班上的男生嘲笑
說她的面貌很醜陋
結果小女孩回答說:
「我到學校是來學習的,
不是來選美的。」
我想,我也應該時時提醒自己
來學校是為了學生
而不是為了展現自己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5, 23:34
由 tcpcchen
這個議題應該這麼說
對於把專輔教師當成一項職業的老師來說
愛怎麼穿著就怎麼穿著
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但是對於把專輔教師當成一項志業的老師來說
越想求得專業上的增長進步
就越要在自我約束這一點上努力下功夫
而自我約束的層面涵蓋到所有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
穿衣服自然也不例外
而之所以需要做自我約束的要求
是因為要讓自己的心思
也就是會胡思亂想的潛意識
能夠逐漸的約束收攝
當一個人的潛意識逐漸約束收攝之後
敏感度就會增加
對個案的了解就會越來越正確
在輔導甚至治療專業上
就可以快速進步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7, 21:33
由 vivienkuo
以我目前穿著的樣子
真的不覺得還會再遭遇到相同的情形
因此,沒有想過應該要如何應對
但是想一想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這個家長只是說話的方式不一樣
一般的家長大概會說:
「老師,我兒子在家裡都不聽話耶,
我該怎麼辦啊?」
家長可能只是換了個方式在尋求協助
之前遇到這種情形
一方面是因為我有一點不舒服
一方面是不知道怎麼回應
所以就「呵呵呵」的帶過了
但現在回想起來
覺得自己錯失良機
這其實是一個能夠展開的話題
如果我再遇到相同的狀況
對話就會變成下面這個樣子
家長:「老師,有一天我很生氣,就問我兒子,
你為什麼那麼聽老師的話?我的話都不聽?」
老師:「(微笑看著家長)」
家長:「結果你知道他怎麼回答嗎?」
老師:「他怎麼說呢?」(面帶微笑)
家長:「他說因為老師很漂亮。」
老師:「呵呵呵---這樣啊!在家裡發生了甚麼事呢?」
家長:「每天早上,都好像是我要上學,我兒子都慢吞吞的,一點兒都不緊張。」
老師:「那麼他都幾點到學校呢?」
家長:「七點四十分。」
老師:「這樣好像沒有遲到。」
家長:「都是因為我一直催一直趕才沒有遲到。」
老師:「孩子是怎麼起床的呢?」
家長:「當然是我叫啊,還叫不醒,一直賴床。」
老師:「沒有想過要讓孩子自己用鬧鐘喔?」
家長:「沒有耶---」
老師:「起床之後會做些甚麼呢?」
(以上的對話是虛擬想像的)
接著家長的這個話頭
用問生活細節的方式把話題展開
就能夠對個案及其家庭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通常,把狀況問清楚之後
就會有一些可行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
或許是讓家長的觀念有一些些轉變
或許是建議家長在時間上有不同的安排
就不用像以前一樣
停留在不舒服的情緒當中了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7, 23:40
由 tcpcchen
低年級的小學生所說的話
到底該如何看待呢?
如果孩子的媽媽當真
那可能是媽媽當局者迷
但是專輔老師也當真的話
那可真的是旁觀者一點都不清了
低年級的小學生瞭不瞭解自己的心思?
又有沒有能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
當過媽媽的女人
或者是在小學當老師的人
應該是可以知道的
除非這個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成長沒有關心
只是每天讓孩子吃飽穿暖
其他事情都沒有放在心上
或者在小學當老師的大人
只知道負責上課做知識的教導
或者把當老師視為一份職業
並不關心在校園中的孩子
是如何從一年級成長到六年級的
低年級的小學生會聽老師的話
而反而不聽媽媽的話
其實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這個年齡的小孩子
就是只知道「老師說這樣,老師說那樣」
因為這是一種階段的發展過程
與他的老師長得漂不漂亮是沒有關係的
而會嫉妒的媽媽與會不高興的老師
反而是有些搞不清楚狀況了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08, 23:53
由 tcpcchen
小孩子聽不聽媽媽的話
其實都只是一種表象
媽媽對小孩子的影響
其實是非常的深遠的
只是當媽媽的人,常常不知道
這種深遠的影響
不會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或叛逆就不存在
也不會因為媽媽對孩子的照顧減少而消弱
甚至反而可能就是因為媽媽的疏忽或不在意
這種影響更隱微而深遠
「孩子若沒有母親的關愛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這是日劇 Dr.倫太郎第四集中
精神科醫師倫太郎對小女孩千果的母親所說的話
在這一集的劇情中有很多
母親對孩子內心世界會如何造成影響的描述
有興趣的人,不妨看一看。
Re: 喧賓奪主

發表於 :
2015-05-12, 09:15
由 vivienkuo
一開始跟著督導學習的時候
曾經出現過一段對話
因為大大的引起我的好奇心
所以一直放在心上
督導說,透過跟個案說話
就可以蒐集到所有需要的訊息
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十分的震撼
因為我總是不知道該跟個案說些甚麼
感覺好像要很用力地從個案緊閉的嘴裡
挖出些甚麼秘密,費盡力氣
大多時間是一無所獲
或是,有些個案很配合也很願意說
但是即使經過了多次的晤談
我還是不清楚他們想要表達的到底是甚麼
對於輔導的目標也就感到很茫然了
後來,我覺得自己雖然看起來有在聽
但是其實是有聽沒有懂
因為我只有用耳朵聽
沒有用心聽
a老師說,是不是跟教戰守則第十七則有關
確實是有關的,我認為第十七則是最後的精華
中間需要一些練習的過程
或是說,可以直接按照第十七則的說明
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
將每一件事情確實做好
先去做,然後就能夠慢慢體會
目前的體會是對於日常生活要有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