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1 頁)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0, 05:10
由 vivienkuo
身為專輔老師,有一個基本的目標
就是希望學生能夠進步
但是,讓學生進步的「要素」是甚麼呢?
我時常想著這一個問題,當然也問過督導
督導說:「如果你發現學生都沒有進步,
或許應該回過頭來想一想,
是不是自己都沒有進步呢?」
這一個概念,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逐漸了解
至於有沒有接受呢?我自己也還不清楚
等到有一天我清楚了,再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這一篇文章想跟大家談的是進步的歷程
最近,因為一些經驗,突然想到
或許,學生進步的歷程,
跟我自己進步的歷程是一樣的
輔導工作者如果想要進步
其中一個重要的管道是定期接受督導
為了精進自己的能力,對學生有更多的幫助
我是非常樂意接受督導的
幾年工作下來,經歷過許多不同風格的督導
督導的風格大致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類的督導,態度親切和善
有許多的包容和同理,也願意傾聽
督導的當下,氣氛是和樂融融
但是,這一類的督導跟久了
會感覺自己好像還是在原地打轉
在專業上沒有進展
第二類的督導,是嚴肅批判的風格
可能是督導對我們期待很高吧---
因此「愛之深,責之切」
這一類的督導我本身沒有遇到過
但是身邊的工作夥伴,倒是有許多經驗
聽他們的陳述,這一類的督導令他們感到畏懼
有一些夥伴們,甚至覺得只要一聽到「督導」兩字
就只想要遠遠的逃開,更遑論學習了
回想我自己的學習生涯,也遇過這種老師
那是在高中學習化學,是一位嚴厲的老師
時常聽不懂老師在說甚麼,都已經聽不懂了
老師還那麼兇,更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不能說老師不認真,又或許是我自己資質很差
反正學習的結果就是毫無起色
第三類督導,兼具上述兩類的優點
卻無上述兩類的缺點,是我認為
真正能讓專輔老師進步的督導
Re: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0, 06:08
由 vivienkuo
第三類的督導,是甚麼樣子的呢?
第三類的督導,態度是和善溫暖的
但是,當他知道你能力不足之處
也會適時地提醒你,並且具體清楚的說明
應該要怎麼修正才會有進展
接下來,就是三類督導的分水嶺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明一下
當別人說我的缺點,我會不高興
當我不高興的時候,我就會想要反擊
我反擊的時候,督導是怎麼回應我的呢?
有一次團體督導時,我在抱怨家長
督導:「○○,你有沒有想過,人就是有很多種樣子。」(態度和善)
我:「沒有,我沒有想過。」(很直接,督導也沒生氣)
督導:「因為你對家長的情緒,會影響你和個案的互動。」(態度和善)
我:「是這樣子的嗎?可是那個家長就是這樣啊!不可理喻。」(反擊)
督導:「那樣個案不會進步,你就太對不起個案了。」(面帶微笑,語氣和善)
我:「可是很難啊---」(想到要跟該位家長互動,負面的情緒開始高升)
督導:「可是你做輔導,會遇到很多這種家長啊,
你只是多了解了,這世上也有這種家長,
他們也都需要你的幫助,就不需要生氣了---」(態度和善)
我:「可是我一想到要跟她說話,就覺得很煩。」(情緒中,不接受)
督導:「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一個人,慢慢地就會改變。」(態度和善)
我:「可是很難---」(情緒中,不接受,還在"盧")
督導:「沒那麼難---」(態度和善)
我:「我覺得很難---」(還在亂,督導也不會不耐煩)
督導:「你可以試試看---」(態度和善)
我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
因此呢,跟督導說話的時候
說好聽一點是直接
說難聽一點就是語氣態度很差
但是,督導的態度倒是從頭到尾一以貫之
不論我怎麼回應,督導都沒有一絲一毫讓我感覺到
他已經對我發脾氣或是不耐煩了
從上面的對話,各位可以看出
我當場並沒有接受督導的建議
仍舊覺得很煩躁,不肯好好地跟家長互動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遇到那一位家長
感覺卻沒有以前那麼不耐煩了
漸漸也能好好跟家長互動了
互動的次數越多
就越覺得可以好好地跟家長互動
不像以前都會覺得對方是要來找我麻煩的
Re: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0, 11:36
由 vivienkuo
第一類的督導不會遇到這種情形
大家開開心心,和和氣氣
但是因為不能明確的指出我的錯處
失去了修正以及練習改進的機會
也就呈現出難以進步的狀況
第二類的督導,雖然能夠看到不足之處
但是可能是語氣態度讓人無法接受
也有可能說明不夠具體清楚
因此,也沒有甚麼幫助
反而讓人想要退避三舍
而第三類的督導,能夠用以身作則的方式
將輔導的理念展現在身口意行上
只有跟督導互動過,才能真正明白
輔導的核心和內涵,以及如何確實的操作
因為我曾經真實經驗過這一段歷程
也就有可能,把這樣的歷程
呈現在我和學生的互動之中
跟隨督導多年,因為資質駑鈍的關係
雖然督導盡心的教導我,我還是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才突然覺察到
原來,讓學生進步的一個主要因素
是我們對待學生的態度
尤其是當學生在情緒狀態中
不論是憤怒、挫折、沮喪、委屈或哭泣
大部分的老師或家長
都希望學生能夠趕快脫離情緒
因此,有時會用勸慰的方式
有時則用斥責的方式
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恢復平靜
這些方法其實都在逃避面對這樣的狀態
因此大多難以奏效
以前,我也很害怕面對這樣的情境
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我自己也慌得很
跟著督導學習,受到督導身教的影響
才知道這樣充滿情緒的狀態
正是我們能夠影響學生的大好機會
過去,我是避之唯恐不及
現在想起來,真是非常的可惜
當學生情緒高張的時候
我們對待他的態度仍然是溫柔和善的
仍然願意好好地跟他說話而不會捨棄他
不管是多麼嚴重的學生,一定都能覺察到
這個人跟一般人不一樣
因此願意跟我互動,日積月累之下
學生就有可能逐漸朝正向的道路發展起來
這樣的態度,不只在面對學生的時候有效
面對家長和老師或是我們遭遇到的所有對象
效果都是一樣的,只有時間長短的差別不同
至於,怎麼樣讓自己不慌張
讓自己在面對諸多情緒浪潮的時候不至於翻覆
就涉及到另外一項能力,也就是定力
關於定力,督導在討論區中的其他文章中有提到
有興趣的老師可以自行參閱
書寫這一篇文章
目的並不在於議論督導的風格
而是透過這樣的整理,重新思考
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我想當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是怎麼樣的一個專輔老師?
我想當一個怎麼樣的專輔老師?
也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討論
各位覺得讓自己進步的因素是甚麼呢?
能讓學生進步的因素又是甚麼呢?
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Re: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2, 11:48
由 tcpcchen
助人工作專業,包括專輔教師在內
能夠讓被幫助者持續進步的因素
不外乎自己本身不斷的進步
與想幫助他人的菩薩心
會進到專輔這個工作,而且可以持續做下來的
應當都有幫助學生減少煩惱痛苦的初心
只是,隨著工作中挫折與不順遂的積累
這種初心就會被漸漸消磨
如果又得不到貴人的指導
改善這種挫折與自己工作上的煩惱的話
專輔教師也會漸漸變得消極
會開始將輔導工作
以對自己最沒有傷害的方式來完成
這樣一來,想幫助學生減少煩惱痛苦的初心
就消失不見了!
或許有人會說,自己一直在參加研習、工作坊與定期督導
按理說,應該是有持續在進步的
但為何在幫助學生這一點上
仍然感覺到無奈與挫折呢?
能這麼說的老師,其實是有心的老師
才會覺察到自己的狀況
有些專業人員每天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
把工作時程排得滿滿的
就相信自己一直在幫助他人
卻完全沒有去看到自己在工作中
只是照章行事的把事情做完
卻不知道事情並沒有做好
事情做完與做好
是有差別的
差別就在於當事者是否有用心
但也關係到這一位當事者的督導是否有覺察到
(如果這一位老師有在接受督導)
能自己覺察到的當事者,為數很少
否則的話,這個社會應該會出現許多諮商輔導大師
但事實上並不然
因此,有一位好的督導
或者有一位河合隼雄先生所說的傾聽者
就變得相當重要。
Re: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2, 21:22
由 tcpcchen
說到助人工作者
或者說專輔教師的督導
應該只有兩類
一類是可以讓被督導者進步的督導
另一類是無法讓被督導者進步的督導
在這兩類督導中
都有態度溫和、讓人如沐春風的溫柔型
也有令人聞之喪膽、避之唯恐不及的嚴厲型
無法讓被督導者進步的督導
不管是溫柔型或嚴厲型
對被督導者都沒有幫助
因此不管遇到哪一型的督導
對自己在工作上的困境
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遇到嚴厲卻沒有能力幫助人成長的督導
被督導者可能會另外找新的督導
因此還有遇到第一類督導的可能性
有能力幫助他人成長的督導
可遇不可求
而被督導者能否因此而獲益
其實也是個不定數
雖然好的督導可以知道被督導者的狀況
而依據被督導者所欠缺的能力加以調教
但是被督導者是否能體會督導的用心
那就要看彼此的因緣如何
心性不好的被督導者
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壞習性
而無法接受督導苦口婆心的教導
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壞習性
而將督導認為很重要的功課
當成耳邊風
遇到這種狀況,能力再好的督導
也無法做出無米之炊的
Re: 進步

發表於 :
2015-09-12, 21:32
由 tcpcchen
前面說過,專輔教師之所以能讓學生進步
其中一項因素就是專輔教師自己的成長
但是這裡所謂的成長
並不是輔導專業知能與技巧的成長
而其實是專輔教師個人「品性與氣質」上的成長
品性上的成長,是指專輔教師
必須要在自我要求與自律上逐漸成長
而氣質上的成長
則是專輔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
逐漸減少對物質生活享受的欲望
這兩項成長,乍看之下很奇怪
因為看不出與諮商輔導之間有何關聯性
而且,也幾乎沒有哪個學派的督導
提到這兩件事情的重要性
但是,從減少學生煩惱或痛苦的角度來說
專輔教師要想減少學生的苦惱
自己本身就必須要知道如何減少煩惱與痛苦
如果專輔教師沒有減少自己苦惱的能力
自己本身就煩惱痛苦一大堆
說要幫助學生,那都是空口說白話
專輔教師其實也跟一般人一樣
每天都生活在容易產生煩惱痛苦的環境中
也一樣會積累煩惱與痛苦
不會因為自己有諮商輔導的專業
就能免疫於煩惱痛苦
也不會因為自己有諮商輔導的專業
就一定具有解決煩惱痛苦的能力
因為從佛教生命觀的角度來看苦惱的減少
所必須要具有的條件是
修行者的福德與智慧
而不是心理治療的專業能力
而修行者的福德與智慧的增長
才能讓自己的苦惱減少
也才有可能幫助他人成長
進而減少日常生活中的苦惱
而要增長福德與智慧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戒與定
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要求與約束自己的自我規律就是戒
而減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上的欲望
定力才有可能增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專輔教師的成長
必須要將自己成長的方向放在這兩件事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