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條紋事件糟糕啦!

文章發表於 : 2016-05-27, 21:47
fannyru
有一本故事書
叫做「條紋事件糟糕啦!」
故事大意是說一個小女生
為了隱藏真正的自己
所發生的一連串看似好笑又可憐的故事

下面是故事連結
http://www.slideshare.net/lauriechen946/ss-28059617

有興趣的夥伴
可以去圖書館借閱

大多數在帶領這本故事書的老師
都想傳達給孩子一個觀念
就是要勇敢做自己

但是
我在看這個故事
卻有不一樣的體會

尤其是
主角在接受治療的那一段過程
更是讓人感觸良多

其中一個橋段是這樣的

因為主角得的是前所未見的怪病
所以
每一天
家裡都會有許多自稱能夠治療主角疾病
的專家前來協助

但是
主角卡蜜拉卻也因此飽受折磨

病毒專家來看
卡蜜拉身上就長滿了黴菌疙瘩

草藥學家來看
卡蜜拉身上就長出果子

若是,獸醫來看
卡蜜拉就跟著長出尾巴

卡蜜拉總是隨著治療者的專長的領域
變身成為該樣物種

最誇張的
還因為接受環境治療師的治療
而變成ㄧ間屋子

主角的狀況沒有因為治療而變好
反而越來越糟糕

各位老師
這樣的故事情節
是不是有些眼熟呢?

Re: 條紋事件糟糕啦!

文章發表於 : 2016-05-30, 11:28
fannyru
在校園裡面

總是會有機會遇到一些
像主角卡蜜拉一樣
因為怪異的行為
而被抱怨「讓人分心」
或是被「其他家長抗議」
要接受治療的學生

被轉介到輔導室的學生
大多也像卡蜜拉一樣

因為太怪異
太干擾
而被轉介來輔導

老師們也常說
「你看,就是過動啊!」
「上課都坐不住」
「叫他爸媽帶他去看醫生,他們都不要」

「他歐,講都講不聽」
「很固執,動不動就發脾氣」
「就亞斯啊~」

這幾年在校園裡
過動、亞斯、精神疾病的研習增加了
大家對於特教的知識似乎變多了
也變得喜歡用診斷標籤來解釋孩子的行為

我自己也不例外
遇到棘手的個案
總是會想
是不是「生病」了

隨著大腦神經心理學的發達
許多行為問題
都可以用大腦功能的障礙來解釋
於是乎
「他不好,不是他的錯,是因為生病了」
我們要包容他
或多給他一點彈性

有了這樣的診斷
似乎
孩子的行為問題就比較能夠被包容

以往
我也習慣用這樣的方式
與家長、老師溝通
希望能夠獲得他們的合作與諒解

但是
不知不覺中
這種診斷與標籤的習慣
卻變成阻礙輔導的一大問題

Re: 條紋事件糟糕啦!

文章發表於 : 2016-06-02, 11:56
fannyru
督導常常告訴我們
「不用管診斷
學生是什麼疾病
跟你怎麼做輔導
沒有關係」

督導不只耳提面命一次
但是
要接受與做到不理會診斷
卻很困難

因為
診斷可以幫助我
辨識孩子的哪些行為是我可以協助的
哪些行為是我無能為力的
更何況
如果能有藥物的協助
孩子的問題行為應該可以獲得立即的改善

所以
常常難將督導所說的
不理會診斷
放在心上

還是習慣去思考
這麼難以改變的學生
是不是「生病」了
或者頗為依賴
特教的診斷
認定孩子是亞斯
就是難以改變的

但是
最近幾次的督導經驗
卻讓我深深體會到
診斷與標籤的危險性

就如同先前在「找原因」的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個學生一樣
因為習慣找原因
又難以理解
學生為什麼這麼不一樣
所以
這個孩子陸陸續續的看了許多的專家

結果
正如同「條紋事件糟糕了」的主角一樣
學生被帶去看不同的專家
專家帶著他們「專業的眼鏡」來看孩子
孩子也就跟著變成了不同的樣子

最重要的
是學生一點也沒變好
而且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