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2 頁)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18, 15:52
vivienkuo
個案督導的時候
談到如何跟學生談論生活細節
說著說著,提個案的老師(A老師)就問到
我跟個案談了那麼多
到底甚麼是有用的細節?
甚麼是沒有用的細節?
要做到怎麼樣子才叫做夠
我聽到這個問題之後
立刻坐正並且豎起我的耳朵
仔細聆聽督導要說些甚麼
因為,學了那麼久
這依然是我的大問題

督導:「我們說過很多次了。」
A老師:「對啊,我知道,我們說過很多次。」
督導:「你說說看,怎麼樣才叫做足夠。」
A老師:「就是像攝影機一樣。」
督導:「對,就是像攝影機一樣。」

聽到這裡,我不禁失望了
因為我不知道
甚麼叫做"像攝影機一樣"
雖然之後又進行了一段討論
但是對於我似乎毫無幫助
我不禁在心中大喊
"到底甚麼是像攝影機一樣?"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18, 16:02
vivienkuo
一個對自己有幫助的督導
是知道自己缺乏甚麼能力的督導
所給予的功課,也是適合自己的
前一陣子,督導推薦我看一部影片
是日劇"鬼太郎之妻"

那是六月的時候
因為比較忙碌
只看了一些些
接下來是暑假
東奔西跑玩過頭
連坐在電腦前的時間都沒有
最近,終於有時間靜下來
看了大約一半的進度
心得是,老師說的話要聽
如果我早一點看的話
或許就不用在心裏大喊
"到底甚麼是像攝影機一樣?"了

隨著劇情的慢慢推進
我也慢慢地瞭解
甚麼叫做"像攝影機一樣"
或許還不是很到位
但是,至少有個眉目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18, 17:45
vivienkuo
時常,我在跟他人晤談
問到事件或是生活細節的時候
會不知道要再怎麼問下去
總覺得已經問很多了
也知道再繼續問下去
還是會得到更多訊息
但是,何時是個盡頭
就像我有上千張拼圖的拼片
可是不論怎麼擺
就是拼不出拼圖原本的樣貌

督導說,對他人生活細節的瞭解
就像是架設了一台攝影機
在當事人的身邊
當我們對當事人的生活細節的掌握
就像從攝影機播放出來一樣
或許就有機會理解當事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緒或是行為反應
在觀看"鬼太郎之妻"這一部日劇的時候
我突然了解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了

鬼太郎是一部日本漫畫
作者是"水木 茂"
"鬼太郎之妻"是由水木茂夫人
以第一人稱方式描述夫妻生活的傳記
所改編而成的日劇

其中,有一個橋段是這樣描述的
當時的出租漫畫界景氣不好
水木茂雖然很努力地作畫
因為其畫風有別於一般漫畫
因此銷售狀況低迷
每次到出版社老闆那裏交稿件時
不只是收到的稿費少得可憐
還要聽到許多的冷嘲熱諷
在這種狀況之下
心裡累積了壓力
也產生了許多的負面情緒
是我們做為觀眾可以理解的
然而,身在劇中的水木茂夫人
並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情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19, 17:57
vivienkuo
相親五天後就決定出嫁
剛結婚的兩人一回到東京的居處
水木茂就整個埋入自己的工作室
開始卯足全力的趕稿
因此,水木夫人對自己的先生
以及先生都過著甚麼樣的生活
是非常陌生的
在先生出去交稿件的時候
夫人把先生的工作室打掃了一遍

那一天,水木茂到出版社去交稿
一邊讓老闆看稿件
一邊熱烈地說出自己的構思
正說得興高采烈的時候
老闆突然說這一個妖怪系列的漫畫要停止了
不再出刊了,水木茂聽到愣住
還想要積極爭取的時候
老闆就亮出堆得像牆壁一樣高的漫畫
這些都是被書商退貨的水木茂的作品
老闆對於要回收那麼多的書
表示出大大的不滿

一時間,水木茂說不出話來
也只好接受老闆停刊的決定
雖然很為難,水木茂還是開口跟老闆要稿費
老闆一邊從抽屜裡取出稿費
一邊碎念著出版社也是很艱辛的在維持
還說希望水木茂也一起負擔被退貨的費用
最後,才把稿費交給水木茂

領了稿費的水木茂
在回家的路上繞到當鋪
買了一台二手的收音機
他知道自己過去幾天冷落了夫人
也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質
沒辦法常常陪伴妻子
因此希望這台收音機
能代替自己陪伴太太
收到收音機的水木夫人很開心
兩個人之間的陌生感
似乎稍稍的減少了一點

可是,當水木茂拉開拉門
看到工作室變得整齊乾淨
不但沒有感謝太太的好意
還語氣態度不佳的說
"為什麼做多餘的事情,
不准隨便動我工作用的東西"

看到水木茂發了那麼大的脾氣
水木夫人不禁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了
不停的道歉
可是,我覺得水木夫人應該是滿頭霧水吧
不知道是麼因素
惹得水木茂發那麼大的脾氣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2, 10:50
vivienkuo
水木茂拉開拉門之後
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是這樣子的

水木茂:「這怎麼回事?」
水木夫人:「你不在的時候,通通空氣,
稍微整理了一下。」(一邊微笑一邊說)

水木茂:「不准隨便動我工作用的東西。」(大發雷霆)
水木夫人:「只是稍微打掃了一下,太亂了。」(顯得有些驚慌)
水木茂:「啊,扔掉這個。」(看到自己的畫畫草稿放在垃圾桶)
水木夫人:「對不起。」
水木茂:「書也重新放過了啊。」
水木夫人:「我想高低一樣會好看一些。」
水木茂:「別隨便動,那樣放書是有意思的,
動過了,不好辦,放東西的地方,
你看起來是垃圾的紙,
這個房間的東西都是有意義的。」(生氣的語氣)
水木夫人:「對不起,什麼都不知道,
告訴我了,以後會照著做。」

水木茂:「不用了,反正你都不懂。」
水木夫人:「嗯?」
水木茂:「別做多餘的事。」
水木夫人:「多餘的事...,我真的不懂,不機靈,
不告訴我,不知道甚麼是重要的事,甚麼是多餘的事,
茂的工作也不懂,漫畫的事情也不知道,
但是,這以後要一起生活下去,
茂考慮的事情,不告訴我一些,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要一起在這裡生活下去啊。」

水木茂:「算了,總之不要自作主張。」

之後水木茂就關上工作室的拉門

看這一段的時候
我突然感覺到
水木茂的負面情緒不是來自於
看見夫人幫他整理好的工作室
而是在外面交稿件時所累積的負面情緒
雖然一直壓抑著
卻剛好被這個事件挑起而爆發了

其內心深處有一種
不被他人理解的挫折
所以當夫人希望他能說清楚的時候
他的回話是"反正你都不懂"
這句話,雖然是對夫人說
但是,應該也想對出版社的老闆說吧!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2, 12:52
vivienkuo
到這個時候
我好像有一點明白
督導說的"像攝影機一樣"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我們在晤談的時候
從學生的生活細節所建構出的畫面
就像攝影機所播放出來的一樣
清楚而沒有遺漏
那麼,我們或許就有機會
了解學生的負面情緒是怎麼產生出來的
才有可能對學生有幫助啊!
否則,這樣一節課一節課的談下去
真不知道自己是在做甚麼呢!

當我了解了情況之後
真的好想要試試看
接下來要怎麼晤談
剛好,就出現了一次機會

是一位音樂科老師來找我
老師帶領學校的直笛團
直笛團裡有一位六年級的學生(以下簡稱A生)
雖然在直笛團裡已經五年
然而,在學習的時候不是很順利

有時候會吵著不想繼續
有時候來練習卻沒有學習的動機
老師也考慮是不是就讓學生不要再來了
但是培養了那麼多年
在這個時候放棄覺得有一些可惜
所以想要比較明確的知道學生的心意
再來做最後的決定
不過,老師也有一點猶豫
覺得就因為這樣的原因要約學生來輔導室談
不知道要怎麼跟家長說明
就這樣,擱了兩個禮拜

有一天,這位老師在幫他們班上健康課
發了一張學習單
內容是要訪問班上的另一位同學
然後把訪問的結果寫在學習單上
老師發現A生和一位B生
兩個人寫得非常高興
於是就拿起他們的學習單來看
發現B生的學習單上
有一題的題目是"我覺得○○○是......"
B生的答案寫"糞"

B生訪問的對象是C生
C生在班上是不受歡迎的人物
老師覺得A生和B生這樣的行為真的很不對
於是問他們是不是討厭C生
她們兩個說沒有
但是說班上的其他人都很討厭C生
老師靈機一動,跟他們兩個說
為了一起來幫助C生
我們一起跟輔導室的郭老師談一談好不好
兩個學生同意了
約了一天,到輔導室來進行晤談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5, 20:16
vivienkuo
當天,老師帶著兩個學生來
我和音樂老師坐在一起
兩個學生坐在我們的對面
學生顯得有點緊張
然後,音樂老師就先開始了

音樂老師:「你們有甚麼困難,
都可以說出來,
這樣老師才能夠幫助你們。」
(兩位學生一陣沉默)
音樂老師:「要不然你們說說看,
班上同學不喜歡C生,是為什麼?」
A生:「她就常常生我們的氣,
然後就會跑掉,自己在那邊生悶氣。」
A生說了一些和C生互動的例子
在跟我們說明C生是如何不容易相處

中間音樂老師問他們兩人
C生在班上有沒有朋友
A生看了看B生說
B生以前跟C生還蠻好的
我就問,後來發生了甚麼事情呢?
B生說,後來班上的同學也討厭她
全班都不跟她互動
直到她慢慢疏遠C生之後
班上的人才稍微願意跟她互動

然後,我就把話題轉到
那一天寫學習單的事件上
說著說著,我問B生
學習單上的那個答案是你寫的嗎?
B生看了看A生,A生也看了看B生
B生很小聲地說,是她寫的
然後我就繼續問當天寫學習單的情形
問著問著,隔了不久
我又再問一次B生
那個答案是你自己寫的嗎?
這一次B生沒有遲疑
回答是她寫的

因為音樂老師之前跟我說
那個答案應該是A生教B生寫的
但是詢問出來的結果
是B生原本想要寫"大便"
而A生看到之後叫B生改寫為"糞"
所以,我的用意是想要確認
這樣的行為確實是B生自發性的行為

這時候,我覺得自己對情況
還是不清楚
以至於無法了解
學生當時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作為
就再繼續追問當時的情形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6, 22:35
vivienkuo
繼續追問下去,事情才逐漸明朗
原來,進行這個作業的時候
是要以兩人一組的分組方式操作
班上只有B生和C生沒有分到組別
音樂老師想,既然兩人都沒分到組別
就讓這兩個人一組,就可以幫助他們做作業了

雖然老師已經幫他們分了組
可是,B生就這樣拖著拖著
直到班上的人都幾乎走光了
只剩下A生留下來
B生在倉促之中完成了學習單
因為兩人的行動有一些奇怪
音樂老師才看了他們的學習單

問了細節之後
情況就像電影一般
一幕幕在眼前上演
可以想見B生在被老師決定跟C生同一組時
心中有多麼的抗拒
又因為某一些因素
沒有辦法跟老師說不要跟C生同一組

另一方面,B生也很擔心
被班上同學看到跟C生同一組
又要重複之前被不友善對待的命運
因此,當時應該有很強烈的負面情緒
而我所感受到的這一些假設
也在後來的會談中
一一的提出來核對
確實是B生當時的感受
因此,會出現當下那種行為
也就不會令人覺得奇怪了

當我們在談到
被班上同學不友善對待的時候
A生說了很多關於她自己的感受
她說,她也時常被不友善的對待
而且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
就沒有交到過朋友
她渴望有一個能夠訴說心事
彼佌互相信任的好朋友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7, 09:13
vivienkuo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用這種方式晤談
跟以前不一樣的是
因為了解了整個歷程
對於學生的行為
沒有起一種"硬要學生改"的念頭

以前,我會問學生
如果以後再這樣你會怎麼做
接下來就討論可行的方法
但是這一次,我沒有這樣做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不想那樣做

只是跟兩位學生說
要面對全班的不友善對待
確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兩個人聽完立刻猛點頭
我又說,要跟班上同學不一樣
不一起欺負C生要很有勇氣喔!
因為要面對的是很恐怖的事情
沒有勇氣是很難的
然後,談話就結束了

就在談話的隔天
A生的母親到校來談
希望我能撥時間跟A生聊一聊
主要是A生一直有人際關係上的困擾
我很好奇,核對了一下
發現A生沒有跟母親說她有來過輔導室
而是母親感受到A生有這種困擾
恰巧選擇在這個時間點
走進輔導室來商量看看
是否有協助學生的可能性

安排A生晤談的時間
會動用到直笛團團練的時間
於是打電話給音樂老師討論
音樂老師在言談中提到A生的表現
說A生現在到直笛團練習的時候
感覺比以前有活力也積極許多
老師覺得是那一次會談的關係
我則說應該效果不會那麼快吧
而且只談了一次
希望以後有更多了解學生的機會
因此跟老師確定學生能出來的時間


Re: 像攝影機一樣

文章發表於 : 2016-09-28, 21:29
vivienkuo
對我而言,這是一種
全新的會談經驗
這種會談的經驗
讓我覺得會談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當然會希望之後的會談
都能夠是這個樣子的

然而,事情卻沒有那麼順利
在之後的幾次會談中發現
像上述那樣的會談經驗,對我而言
就像天龍八部這部武俠小說中
段譽的六脈神劍一樣
時靈時不靈
不靈的時候居多

我問督導,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呢?
為什麼,我聽某些個案說話
能夠形成影像畫面?
聽另一些個案說話,卻沒有感覺呢?

督導說,這就要去想
為什麼自己會是這個樣子呢?
必須要從了解自己下手
了解自己?這跟了解自己有甚麼關係呢?

想了一想後,確實很有關係
例如,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
當我不了解自己的"不一致"的時候
完全看不到學生原本的樣貌
因此對於學生所說出來的話語
就很難構成畫面
更別提對這些訊息能有甚麼感覺了

那麼,要怎麼了解自己呢?我又問
督導說,我很少有機會"看自己"
這裡說的"看到自己"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然後把自己的言行舉止
拿來和自己的生命觀做對照
看看是否一致

因為以前的我
幾乎沒有在做這一項功課
所以對這項作業還不是很清楚
因此,目前正在持續練習中
也希望督導能夠為大家說明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