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輔導多年,常常遇到會脾氣暴衝的小孩
所謂的常,也就大概三、四年一個,只是這一個
我通常都是從他一年級就開始輔導,期間斷斷續續輔導
到了六年級畢業情況還是不見改善
他們通常在一年級的時候是偶爾生氣,推桌子,踢椅子
老師訓斥一番,就不敢再犯,但沒多久又會發生
接著老師就會轉介他們去看醫師,用藥
到了中年級,當他們開始用藥
會先穩定一陣子,只是偶爾「爆炸」
老師們都說,不要理他,過一陣子就好了
這個時候老師的權威也還壓得住
只是,無奈的上了高年級之後
隨著學生長高長壯,破壞性也跟著變大
平時的他們,沒事就沒事,但若暴衝起來要不追著同學要打
要不就大聲的喊打喊殺的,破壞教室
為了保護其他同學的安全,不要傷及無辜
我們就得一直開會,找出適當的SOP
歸納可能的前因,以及緊急的事件處理流程
如何先撤同學,誰通知支援人力,出動那些老師協助
誰來安撫情緒,最後通知家長帶回
從爆發到冷靜,至少都得兩三節課以上
每次處理起來都是筋疲力盡
回想起第一個學生,那時候不知道怎麼輔導這種孩子
只知道他看到考卷字多,就會不耐煩,生氣起來就踢桌子....
轉介輔導後,他很喜歡來輔導室,所以就改成用獎勵的方式:
你要忍耐一周都沒有生氣,一天一點
集滿5點才能來輔導 ( 錯誤觀念請勿模仿 )
一開始,學生也會努力忍耐,偶爾有效
但也偶爾無效,輔導也有一次沒一次的
所以,導師就積極勸說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吃藥
到了中年級,學生就乖乖吃藥了,用藥後上課狀況的確大有改善
平時都很專心,只是偶爾會發脾氣,踢桌子,鬧情緒一個人僵在一旁
老師說其實事件並不大,不知道他在氣什麼?
不過,可以先不用理他,等他脾氣發完就好了
事後再跟學生講解,學生也可以好好地聽,也會誠心道歉
因為老師覺得困擾不大,所以我就結案了
可是上了高年級,學生平時乖巧上課認真,但還是時不時
會爆發情緒(從不滿到情緒失控的時間很短暫)
有時還會很敏感的誤認為別人在嘲笑他,所以大發脾氣
但這個時候的他,情緒爆炸不再只是自己踢踢椅子,踢踢桌子而已
還常會牽連無辜,對不相干的人丟東西
有時激動起來會追著同學要打,而且停不下來
因為事涉其他同學的安全,事件就變得敏感與棘手
導師也要花很多心力安撫其他家長和同學
而每次學生爆炸,身為輔導老師的我
理所當然就得去處理,因為有輔導基礎,學生是不會打我
但每次去,看著他大吼大叫,喊打喊殺的也是挺嚇人的
(那時鄭捷捷運上無差別殺人事件還是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新聞事件)
這時,醫生已經教我們要問日常生活作息細節,也要做親子會談
只是那個時候不得要領,也會被很多想法困住
無法客觀的去澄清事情發生的經過
還記得每次督導的時,醫生都一副你沒有問清楚事發經過的樣子
心底雖知真的是我沒弄清楚前因後果,但我就是會覺得委屈又難受
因為我自覺已經問了老師經過,學生就是為了小事亂發脾氣
他怎麼可能是無辜的呢?
加上每次都要去「救火」長期下來的壓力也很大
督導時醫生說的話,我通常都聽不太進去,
有次督導聽完我的錄音檔,醫生點出我對學生有偏見
所以在個輔時沒有很真心的陪伴
雖然知道醫生說的是對的,但我還是被困住:
因為我已經很努力了,我沒兇過他,更沒罵過他
醫生這樣說,我還不知道該怎麼改起
那時唯一對我有幫助的,也使得上力的,就是醫生教我:
當個案大發飆的時候,你就引導他說話
只要讓他願意一直說話,就可以了
而我嘗試這樣做後,也真的有效
因此,在每次學生情緒大爆走的時候知道處理要領
雖然無法改善學生問題行為,但至少處理危機
還算有點底氣,就還撐得過去
個案上了五年級,我開始乖乖聽醫生的話
積極約家長來親子會談
只記得常常聽到家長抱怨,他的孩子今天會變成這樣
都是因為低年級的老師造成的
家長更常常說,那時的老師是如何如何的施壓
要求他們一定要去看醫生吃藥等等
所以造成學生的心理陰影,現在對於同學的批評很敏感等等
每次聽到這,我也都只能無言以對
跟高年級的導師談話,導師側面收集到個案家庭的狀況
導師說個案家裡也有一個親戚疑似是知覺思調症患者
所以,個案的狀況應該也是早發性的
所以,他看來也對於個案的進步不太抱有期待
加上導師班級經營能力很好,與其他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也做得很到位
因此學生的行為雖然嚴重,但不至於形成強大的壓力
只要他情緒爆走後,在家休息幾天,導師跟同學
喘口氣休息幾天,他再來上學就好了
而我只要每周固定跟學生會談,有沒有進步沒有關係
他爆炸的時候幫忙安撫,好像這樣也就可以了
就這樣,我最後只能建議家長在學生上國中時接受特教鑑定
並祈禱他國中能夠有進步,長大後越來越懂事
會慢慢變好,就送他離開小學了
而我也沒有機會在聽到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