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入門磚?
面對一個有時候乖乖上課,有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的干擾上課秩序,甚至會暴怒的學生
對老師來說,實在是班級經營與教學上的一大挑戰
大多數的老師,都是希望能夠教好每一個學生的
但是,面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要兼顧他的個別學習又要管理整個班級
實在是一個大挑戰
(不要以為我們沒有觀察歐~特教老師那有滿滿的一大疊他的課堂表現行為記錄,個案會議也不知道開過多少回了!)
有的時候真的顧不來,也只能像我前面的兩個孩子
降低標準
只是這標準的降低,如果拿捏得不好,又會讓孩子變得更沒規矩,實在是非常難拿捏
也一直是我們師長的很大困擾
因為這個學生一直以來有「起床氣」的問題,每天起床都會大哭大發脾氣,有時一哭鬧就是10幾分鐘,半個小時都有
(這又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此處就不多說了,但家長是有調整作息讓學生早睡的)
上了三年級,更因為多次在學校情緒不穩定,又找不出原因
所以老師得到的結論與策略就是:學生因為沒有睡飽,所以到了學校心情差亂發脾氣,那不如讓他睡飽再來,才不會在學校亂發脾氣。
因此學生就變成早自習後才到學校,有時8:30,也有8:45,直到推箱子前,有時更會晚到第一節課後才到校。
面對作息的不穩定,師長們雖然憂慮,但也不敢強迫學生準時到校,因為生怕他又睡不飽,亂發脾氣難以收拾
當然還有作業習寫的問題,學生每次回家寫功課,都要先發脾氣半個小時,在學校寫考卷也是經常呈現煩躁的樣態
因此,作業的習寫部分也做了很大的調整
但這些看似彈性處理的教學策略,卻沒有幫助學生減少壓力,改善情緒困擾
反而,沒有了基本的規範後,學生在很多規矩上的遵守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導師也覺得學生越來越難教
所以,當我們看到學生因為推箱子後,神情可以這樣的大幅轉變後
就開始覺得有希望了,導師也開始逐漸要求學生要跟其他人一樣遵守相同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