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vienkuo » 2015-03-14, 22:06
在這裡,就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拋磚引玉,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個案選擇玩拼圖,他想要獨立完成,不希望我插手,玩益智遊戲的時候,他要自己玩,玩骨牌的時候,他也要自己玩,也就是說,他完全不希望我介入他的遊戲,而且他玩拼圖的時候,堅決不肯把拼圖弄亂,一定要按照順序拆散,然後再按照順序拼回去,然後我就想,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呢?後來我就聯想到他混亂的家庭背景,維持秩序和掌控感對他是很重要的,這樣他才會有安全感,但是這樣對他的人際互動不利,別人都沒辦法靠近他,他看起來是想要跟別人互動,做出來的行為卻是在拒絕別人,因此也就交不到朋友了。
第三次個案玩拼圖的時候,不過也已經跟個案互動15次了,我們的對話如下:
師:「嘉明(化名)今天要玩甚麼呢?」
生:(沒說話,瀏覽晤談室的櫃子,選擇拼圖,坐下來開始拼。)
師:「嘉明今天想要玩拼圖喔!」
生:(繼續默默的拼圖,不回話)
師:「老師可以跟你一起拼嗎?」
生:「不用!」(案主開始拆拼圖,很整齊的一片片放好,過了幾分鐘---)
師:「老師可以跟你一起拆嗎?」
生:「不用,我自己就可以了。」(繼續獨自拆拼圖,過了幾分鐘---)
師:「可是老師也想跟你一起拆---」
生:「不用!」
師:「你如果不讓我拼圖,我要把它全部弄亂喔!」(開玩笑的語氣,並且假裝要動手了)
生:「老師,你不要開玩笑啦!」(邊笑邊說,有點無奈)
師:「那你讓我拼嘛!」
生:「好啦!那你拼那一邊,而且要擺整齊!」
師:「好,我會擺整齊。」
這個學生半年前剛從國外回來,有語言溝通上的困難,我們的對話,很容易中斷,而他的回答,有許多的"不知道",常常不知道如何繼續談下去,關係的進展緩慢。用這種方式跟學生互動之後,學生跟我之間的關係變得比較輕鬆,他也比較願意跟我說話。雖然,並沒有看到很大的行為改變,但是學生願意多說話,應該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不知道這樣方向對不對,請大家幫我看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