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位愛心媽媽(接下來以張媽媽來替代)來跟我談,
張媽媽目前正在幫我的一個個案進行課業輔導,
她說個案覺得她太嚴格,不想繼續來上課。
言談中,張媽媽提到案主已經六年級了,
國字認得非常少,沒有注音符號的協助,根本沒有辦法閱讀
,張媽媽希望個案的進步能夠快一點,因此,每一次都有聽說讀寫的進度。
張媽媽也會跟個案談話,了解個案的家庭狀況,
發現家庭的支持不穩定,個案很多時間是獨自一人在過生活。
聽著聽著,感覺張媽媽很著急,
時間已經很有限,個案學習態度不積極,
家庭也沒辦法支持,現在個案又說不想來,
而且張媽媽自己也是忙碌的,特別抽空過來協助這個學生,
現在,學生說不想來,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試著跟張媽媽說,雖然我們心中有期望,但是有些事情就是急不得,
然而,張媽媽似乎沒有辦法聽進去,還好,後來學生還是來了,
張媽媽急著要幫學生上課,於是我們的談話就告一個段落。
我猜想,是張媽媽求好心切的態度,讓個案退避三舍了,
因著老師的要求,個案出於無奈只好繼續來上課。
這樣的情形,讓我聯想到自己一開始在做輔導工作的模樣,
那時我覺得自己很積極,其實是很著急,
急著看到學生的進步,因此就會出現不適當的行為。
例如,用自己以為對的方式輔導學生,並且希望家長和導師都要配合,
如果有哪一方不同意,我便一路衝鋒陷陣,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這種蠻橫的態度,使得有些個案退避三舍,
有些家長甚至落荒而逃,也惹得學校內部天怒人怨,
我還埋怨大家都不配合我,使得輔導工作困難重重,
現在看起來,真是不知道當初演的是哪一齣啊!
很想對當初被我傷害的對象,致上深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