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晤談室跟個案、家長或是老師晤談,
難免會遇到晤談對象因情緒起伏而流淚的時候,
對於這樣的情況,不知道各位專輔老師是怎麼面對的呢?
我來說說我的感想,也希望聽聽大家的看法。
以前,只要晤談對象的眼淚一流下來,
我就會立刻遞上衛生紙,
覺得這樣做很自然,
是體貼他人的行為。
然而,在一次的督導中,
談到了這個主題,對話大概如下:
督導:「你們專輔老師都太著急,很害怕面對來談對象的情緒。」
老師:「沒有啊,我們沒有害怕啊!我們有接受他的情緒啊,只是不知道該做些甚麼而已!」
督導:「那麼,如果家長說著說著就流淚了,你們會做甚麼?」
老師:「拿衛生紙給他啊!」
督導:「為什麼要拿衛生紙給她?」
老師:「因為她流眼淚,需要衛生紙,這不是一種禮貌嗎?」
督導:「是嗎?」
老師:「不是嗎?我們不都是這樣被教育的嗎?」
督導:「如果你哭,別人就拿衛生紙給你,這代表甚麼?」
老師:「這樣不是一種體貼的行為嗎?」
督導:「你有沒有想過,或許這代表著,要你停止哭泣,希望你不要哭?」
老師:「嗯---確實有這種可能,我以前沒有想過---」(思考一會兒)
老師:「其實,我心裡也希望,她不要繼續哭下去---因為,她一直哭下去,我也不知道怎麼辦,自己好像會很慌亂。那如果她一直哭怎麼辦?」
督導:「那就讓她哭啊,一個人如果覺得需要哭,你就讓她哭,跟你用衛生紙告訴她不要哭,會有甚麼不一樣呢?」
老師:「如果她真的很想哭,讓她哭一哭,應該會比較舒服。」
督導:「對,等她哭夠了就會停下來。」
所以,輔導老師的慌亂和不知所措,
會透過我們的行為傳遞出去,
就在這麼一瞬間,來談者就會知道,
或者說,她的潛意識會知道,
這個對象目前是不能包容我理解我的,
關係的建立,就要花更長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