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tcpcchen » 2015-04-16, 23:48

校園中專輔老師的任務
始終都應該是維護這一些情障學生利益的
只是這樣的維護,需要決心與勇氣
也需要慈悲與智慧
當多數的學生、老師及家長都認為
這一些製造干擾與衝突的孩子
是不受歡迎的、是該被排拒的甚至是該被摒棄的時候
專輔老師們是否可以拿出勇氣
不管其他人如何的眼光看待
不管其他人給予如何的壓力
而依然可以為守護這一些孩子的權益而堅持?
甚至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
來說服周遭的人,以同理心
以慈悲心甚至以更廣闊的生命觀
來看待校園中這一些所謂的麻煩製造者?

很多家長其實都有一種錯誤的觀念
以為這一些情緒障礙的學生會影響到自己孩子的權益
因此會希望學校可以將這一些孩子「隔離」
讓自己的小孩可以專心學習
但事實上,以佛教的生命觀來看
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是共生共榮的
也就是說,是有共業的
一旦當某些成員被排斥之後
這個團體的運作,絕不會是從此大家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個團體就會開始進行一場「生存遊戲」
接下來又會進行排斥另外一種不被喜歡的人
等這第二波排斥又完成之後
又開始進行第三波、第四波
然後一直重複整個過程到這個團體崩解
而這最後的結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受到傷害
這樣的傷害比較不是實質看得到的東西
而是人格、品行以及價值觀、生命觀的傷害
這樣的結果恐怕不是這一些家長或老師所能想像與承擔的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fannyru » 2015-04-17, 14:46

「是伊惦阮身邊
嘸管誰人怎樣看
伴阮流浪的人向前行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當初聽到這首歌,也是深深的感動
但也深深地感到難過,因為捫心自問,我其實沒有做到。

對於版主殷切的提醒,也非常的認同
但是,我卻很清楚,我做不到,問問自己,「為什麼做不到?」

如同版主說的,這是需要「決心與勇氣」也需要「慈悲與智慧」的。

我覺得我上述的東西都很欠缺,因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
我會不會只是濫情,過分縱容了孩子呢?
尤其當我跟大多數的老師意見都不同的時候,我忍不住想,是不是我錯了呢?
我會不會在無形中,鼓勵了孩子做不對的事?

有一個學生,中午喘吁吁的過來。
關心他中午吃飽飯之後做些什麼,他說「都在做值日生」。
「多久輪一次?」
「最近都要做 」
「為什麼呢?」
「因為犯一些錯,還有沒寫作業」
「犯錯?沒寫功課?」

學生先說他犯的錯是沒有簽名,幾句來回澄清之後,才發現是因為沒有寫英文作業。

學生沒寫英文作業的原因是「寫不完,所以就不想寫了」。

於是,就花了一些時間瞭解學生是如何寫英文作業的。

學生說:平時作業都是在安親班寫的,但如果到6:30還沒寫完,老師就會打人。
再晚一點,若沒寫完就會再打一次,並在安親班一直留到寫完功課為止。

學生說:英文作業每次都是抄講義,可是很多會抄不完,
為了不要被打,就故意沒抄作業,
這樣安親班老師就不會知道,
只要回家再寫或者隔天早上利用老師還沒來的時候補寫就好了。
不過有的時候回家就不想寫了。

雖然英文作業都是今天交代,下一次上課交。
但安親班卻不管功課多少,一定是當天的作業一定要當天寫完,沒有辦法商量。

如果作業還有要抄寫的國語甲乙本,就鐵定會寫得很久。

而學生不寫英文作業,除了不想在安親班被打外,也覺得反正英文老師也會再叫他去補寫,所以沒有關係。

因此,學生是「選擇」不寫英文作業,也沒意識到這樣對自己有什麼不好,或者哪裡不對。


聽完之後,心裡覺得不妥,但也覺得難怪他要這樣做,卻不知道要怎麼告訴他,才能幫上他的忙。

想想,的確在上美勞課的時候,也會看到學生動作經常都是很慢的,
雖然偶爾會分心跟別人聊天,但其實他還蠻認真做作品的(到下課還在做),
卻常常是最後兩三個交的,
分享了我自己的觀察,他看起來不像動作慢的人,卻總是很晚才交作品,是為什麼呢?
學生就說,「對阿,我讀書也很慢,別人一節課可以讀完半本書,我只能讀兩頁」。

後來只有了解了一下他拿筆的方式,發現他寫字很用力,但是一筆一畫都很認真的在寫,
所以建議他寫字時握筆輕一點,如果墊個墊板會比較好寫,試試看會不會寫的比較快一些。

但總覺得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好像沒有拿捏好什麼?
事後問問別的老師會怎麼處理,
同事給的建議是,「可以建議學生利用下課時間寫英文作業,不然總是這樣欺騙也不好,更何況會耽誤到早自習的其他活動」

同事的建議聽起來比較好

而我在不直接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下,是不是也在無形中認同了他的錯誤行為呢?

最後由 fannyru 於 2016-04-16, 22:20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vivienkuo » 2015-04-17, 16:45

有時候,確實是這樣的
專輔老師能夠看出來
個案目前所遭受的困難處境
有一部分是導師造成的
那麼,該怎麼處理呢?

指正導師?效果十分有限
如果真要說有甚麼效果的話
應該就是大大的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
跟指正學生無效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對學生沒有絲毫的幫助

沒辦法指正,所以就附和
看看在這樣的情況下能不能工作
結果呢?也只能維持表面上虛假的和平
對學生一樣沒有幫助
更有可能,學生會發現
專輔老師和導師根本就是一掛的
因此失去對專輔老師的信任
只好繼續漂泊流浪下去

校園中跟我們看法不同的大多數老師們
該如何跟他們持續的互動下去呢?
以前,我總是想用言語說服他們
同意輔導的觀點
這樣的方式會耗費我許多時間
而且短期之內行不通

後來,只要確保學生能繼續跟我晤談
我就不跟老師說那麼多了
專輔老師的定位是科任老師
請問,自然老師需要去跟導師說明
最近的教學狀況如何?自己的進度在哪裡嗎?
其實是不需要的,導師也不會管那麼多
即使一個學生的自然成績真的很糟糕
大多數導師也不會對自然老師有質疑

那麼,為什麼導師會來找專輔老師呢?
因為學生的問題行為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而學生自然成績低落不會造成老師的困擾
這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vivienkuo » 2015-04-17, 17:08

通常老師來,不是氣急敗壞
就是連篇累牘的不停抱怨
運氣好的時候,只需要傾聽老師的抱怨
運氣不好的時候,就會被颱風尾掃到

有一位個案是嚴重的師生衝突
老師陷入一種矛盾的掙扎
一方面覺得不想跟學生每天上演爭戰的戲碼
一方面又覺得讓學生來輔導室真的是便宜了他
因此,我有時候就必須去帶學生
把學生從教室帶到輔導室
如果遇到老師正在開砲,也是一段驚險的歷程
因為,老師一時情緒控制不住
也是會把我一併罵進去的
例如:「輔導有甚麼用?」
或是「輔導室甚麼忙都幫不上。」之類的

那個時候,就不管老師說甚麼
仍然要帶著微笑
堅定地牽著學生的手
走出砲聲隆隆的教室
事後,也不需要跟老師對話
看到老師,依然微笑打招呼
跟平常一樣互動就是了

曾經這樣對待我的老師
後來跟我互動都很良好
這是為什麼呢?
記得督導曾經打過一個比方
督導說:「我們或許不是廚師,但是我們能辨別
哪一些廚師烹調的食物比較美味,
我們不是醫生,但是我們也能判斷
哪一些醫生具有醫德,並且醫術高明。」

因此,我們不需要告訴導師
輔導到底在做些甚麼
就像醫生也不需要告訴我們
他如何把我們治癒的原理一般
我們只需要做給他們看
做甚麼呢?讓他們知道
我們在那麼困難的狀態下
並沒有被激怒,他們或許就會想
專輔老師跟一般的老師好像不太一樣
所以不管這個老師跟學生之間
到底在進行著甚麼樣的活動或對談
也許可能會有一點點的幫助吧!

只要我們能爭取到時間
並且能夠學習專業的陪伴方法
當學生的困擾行為逐漸減少之後
或是學生的困擾行為沒有減少
但是因為一些互動
老師本身的困擾減少了之後
我們跟這位老師的信任關係就建立起來了
在同一個學校,提個案的機會總是有的
下一次再互動,就順利多了
所以,不要著急
我們就慢慢的一個一個地
跟老師們建立起信任關係
輔導工作或許就不會那麼窒礙難行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vivienkuo » 2015-04-18, 15:38

然而,也不是一開始
就能面帶微笑且堅定的
帶著孩子走出導師的管轄範圍
這是需要練習的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
老實說,心裡十分的難過
在我擔任專輔老師之前
我不知道這是專輔工作中
需要面對的一種情境
那時候思考了很久
雖然後來仍然決定
繼續留下來承擔這樣的責任
但是並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偶爾就會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

後來,督導的一種解釋方式
讓我對這種情況釋懷了
輔導老師當了導師的受氣包
其實就是「涵容」了老師惡劣的情緒
輔導老師包容了一份導師的情緒
導師就欠輔導老師一份情
這原本是督導教導我們在面對
情緒困擾個案所應秉持的態度
拿來運用在導師的身上
也是完全一體適用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
這些老師會跟我互動良好的原因
因為他們自己清楚的知道
是很氣學生,一時忍不住
才把我一併罵進去
當他們恢復了理智之後
心裡應該會覺得很不好意思
覺得對我有所虧欠
之後的互動中就不太會刁難我了

關於這方面還有一些更詳盡的細節
歡迎參閱諮商輔導手札中的
壬辰年驚蟄卷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2/52.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4/12/53.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5/01/54.html
http://share-teacher.blogspot.tw/2015/01/55_33.html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tcpcchen » 2015-04-19, 23:23

校園中有許多無法按時交作業
或是不交作業的學生
可能是有學習障礙的問題
包括閱讀理解的困難
或是書寫的困難
也有可能是專注力障礙或肢動障礙的學障學生
這一類學生需要的是被了解
也就是說,需要請特教老師評估
是否有以上提到的這一些學習障礙的可能
確定之後,才能再跟導師或班級任課老師討論
孩子所能負荷的作業量及個別教學計畫
如果這一點忽略了
再多的輔導包容也會落空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tcpcchen » 2015-04-20, 23:52

這一些校園中被漠視的生命
又是如何的度過每一天呢?
是否有老師們曾經靜下心來思考過?
多數老師,每天只是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到學校,上課或接個案
寫教案排課,或者寫輔導記錄
然後下班回家

日復一日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偶爾遇到學生有狀況
生活的規律性才會有所差別
於是每天的重複變成了習以為常
而專業人員也漸漸的成為了訓練有素的狗
只剩下技巧的展現
而失去了思考與關懷的能力

問題是,校園中這一些被漠視的、飄泊的生命
每一天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進到學校?
這一些被標定為情緒障礙的學生
闖起禍來逞兇鬥狠、冷酷無情
表面上看是桀驁不馴的兇神惡煞
但其實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
卻是極度的恐懼害怕
害怕在同儕團體中失去生命的定位
害怕在茫茫人海中,覓尋不到自己的方向

也因此,越害怕的心靈,表現得越乖張
而越被指責與懲罰
他反彈的力道越強烈
因此這一類的孩子
就像在寒冬中的旅人一般
嚴峻的北風猛烈的吹
只會讓他將外套縮得更緊
只有溫煦的暖陽
才能讓他將厚重的外套脫掉

就像這首歌的歌詞所寫的
「是伊惦心內知影我會驚
 猶原疼惜無奈的我」
要輔導這樣的小孩
需要輔導老師在心裡面知道這一群孩子們內心的驚怕
而且在知道之後,還可以理解到他們的無奈
在這之後,還依然可以疼惜及護念這樣的孩子
要經過這樣的歷程
這一類的孩子才有可能被改變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vivienkuo » 2015-04-24, 04:17

"家栽之人"這一套漫畫裡
有一個橋段是這樣說的

很多樹木在春天開花之前
在冬天的時候已經開始發芽了
可是冬芽那麼的嬌嫩
要怎麼度過隆冬呢?

為了度過嚴寒的天氣
冬芽會用像鱗的東西把自己包起來
也有用粘液包起來的
植物也費盡心思想來過冬呢!


植物尚且如此
何況是人類呢!
來到輔導室的孩子們
只是在人生的出發點
遇到了冬天而已
所以他們用各種方式來包裹自己
也是很能夠被理解的
如果他們不這麼做
該如何度過漂泊流浪的每一天呢?

如果專輔老師能夠像太陽一般
散發出和煦的關懷
春暖花開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tcpcchen » 2015-04-26, 21:48

知道,其實是有不同層次的
就像同理心一樣,也有層次上的差別
最簡單的分別就是分成兩類
一類是認知上的同理心
另一類則是感同身受之後的了解

許多學諮商治療的初學者
會以為當個案表現出難過的表情
或者是忍不住傷心落淚時
說出:「我知道你心裡一定很難過」
或者:「我可以理解你的難過」
這樣的字眼時,就是在展現同理心
但其實這種同理心只是認知層次上的
只是專業訓練的過程中被教導的對策
但內心裡面可能是沒有感情的

同樣的,知道也有認知上的知道
也有情感上的知道
認知上的知道只是就事論事的解讀
譬如聽說自己的學生是單親、或者父母長期不和
或者是受虐甚至是遭受性侵等等遭遇時
心裡面會升起這個學生很不幸的想法或感覺時
多半還只是停留在認知層次的知道
這種層次的知道,對於專輔老師要解決學生的問題沒有幫助
真正能讓學生的問題可以有所轉變的
是需要專輔老師在心裡面知道
知道這樣的孩子他內心的恐懼與脆弱

在心裡面的知道,是有真實同理的知道
也因為是在心裡面知道
因此會升起疼惜的念頭
就像看到自己的親生小孩受傷時
會升起的那種疼惜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從流行歌談諮商輔導

文章vivienkuo » 2015-04-28, 23:22

認知上的知道
力量非常薄弱
一碰到困難或挫折
立刻就被瓦解了

很多導師雖然知道
學生的家庭有困難
學生的學習上有困難
但是一旦學生的表現不如預期
這一些知道就好像不存在似的
然後就會希望個案學生
能夠表現得就跟一般學生一樣

我覺得自己如果沒有想清楚
或是沒有持續增長自己的能力
或是沒有督導適時的提醒
也很容易變得跟導師一樣喔---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