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tcpcchen » 2015-04-24, 21:16
幫大家把註解四的內容搬過來了!
「如果只是具有瞭解,而沒有更積極作為的時候,
個案自己會不會逐漸進步呢?
我個人的相信是,會!
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在心理治療的派別中,
就有這樣的學派,
而且也確實看得到個案的進步,
那就是包括沙遊治療在內的表達性治療學派。
古典的沙遊治療就是以個案為中心
不主動介入、不作為(Doing nothing)的治療派別,
因此就會與一直說很多話、作許多介入的會談性治療,
有很大的差別。
但是,不主動積極作為,
為何能產生療效呢?
表達性的治療模式,
基本上都會強調與個案之間
非意識層面的心靈互動,
也有學者是用「感應」這個詞來形容這種現象。
這種治療學派是建立在
與個案的心靈溝通這一個基礎上,
因此這一學派的治療師們
通常會學習去感受與解讀意象(或象徵),
企圖從個案的繪畫作品、沙箱排列的內容中,
去感受與解讀個案的內心世界。
談到意象/象徵的解讀,
其實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因為這個過程牽涉到感應的問題,
也就是心電感應的現象。
當沙遊治療師默默的陪在孩子身旁,
看著他拿起種種的小物件
擺放進沙箱內的過程中,
治療師並不是在一旁發呆、無所事事的。
她必須要用自己的心靈
去感受個案所排列圖案的意象,
而且還要能將對這種意象的感受形成具體的概念。
雖然在治療過程中
治療師不會將自己的感受或形成的想法告訴個案,
但一旦這個意象在內心形成之後,
就會藉由「感應」的方式讓個案接收到,
也會因此而產生影響個案的無形力量。
當然這一些都是在潛意識層面
很自然而直覺地進行著,
並不是看個案一個動作
就去思索那代表甚麼意涵。
如果是這樣,那就只是思惟推論,
而不是心靈感受了。
因此這一種治療模式,
其實也可以說是以「生命」來作治療的派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