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tcpcchen » 2013-05-14, 23:36
g老師的提問,點出了許多人可能都會有的疑惑。g老師提到的是「注重個案生活的細節的了解」,但我所說的則是「詢問個案的生活細節」,這兩者基本上是不一樣的。
注重個案生活細節的老師,可能會偏重於自己所在意的細節,比如說有沒有準時睡覺、有沒有刷牙洗臉,或者是只在意生活事件的某一個面向。表面上看好像是全面的關心,但其實容易落入鑽牛角尖而不自知。
因為如果真的要避免落入以偏概全來看待學生的狀況,老師必須要具有「無條件的正向關注」的能力,或者是精神分析所說的「Evenly suspended attention」;如果不先培養自己這一項能力,就無法避免在瞭解個案的過程中會師心自用,而出現偏頗的理解了。
但是「詢問個案的生活細節」這一個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就舉咬指甲這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會談中,學生提到他會咬腳指甲,其實只是不到一秒鐘的時間。但是咬腳指甲這一件事情,不會只是一個動作,而應該會有從開始到結束的經過。
因此如果將會談中學生講到他會咬腳指甲這一個意象凍結成一張圖片的話,這一張圖其實只是一段影片中的一格畫面而已。一般老師在看到這一張圖片時,會覺察到這一張圖片的不正確、或者不符合規範的要求;因此後續的細節的瞭解,就會逐漸偏向於追查為何會出現這一個不恰當的行為。
但是我所說的方法,對生活細節的瞭解,則是在看到這一張圖片之後,察覺到這一張圖片只是一格畫面,並不完整;因此就會想要去瞭解細節,將包含這一張圖片的整段影片(也就是咬指甲這一件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經過)詢問清楚。因此在整個過程中所企圖要獲得的,不是對為何會有不規範行為出現的瞭解,而是在意於整段影片完整清楚的意象,因此對該項行為就無所謂的好與壞的評價,而只有對過程清楚或模糊的差別了。
因此這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