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58頁-非因果性的關聯

文本。58頁-非因果性的關聯

文章fannyru » 2015-11-05, 22:02

對心理學家來說,
解讀事項的非因果性關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靠虛假的原因—結果式的思考作支撐,
放棄因果律的思維後,
仍然能把自己的存在賭上去,
我從心底裡祈願大家能做到這一點。

為什麼用祈願這個詞?
因為我不認為簡單地靠意志就能達到這個境界。

但如果我們不間斷的修煉,
慢慢的是能夠接近這個目標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這是一個日積月累努力達到的過程,
但這種努力需要包括潛意識在內的開放的態度作支撐。

作為心理治療師的訓練的一部份,這一點非常重要。--河合隼雄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Re: 文本。58頁-非因果性的關聯

文章tcpcchen » 2015-11-06, 13:57

如果從佛教生命觀的角度來說
所有一切現象的生住異滅
包括物質性與心理性的現象
其實都與因緣有關

《雜阿含經》卷2說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CBETA, T02, no. 99, p. 12, c23-25)

因此從因果的觀點來理解所有的現象
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佛教的生命觀點所說的因果
是涵蓋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的
不同於現代心理學對人的心理狀態的理解

現代心理學的因果認知是從出生到死亡
也就是只有這一世
從這一世的因果事項
企圖推演出人的內在心思之變化
自然是有問題的
合河隼雄先生從其臨床經驗中
所得出的這個結論是符合佛教生命觀的
但他並沒有進一步指出
要如何才可能接近到實際的真相

非因果性關聯的現象之解讀能力
確實並不是意志所能達成的
因為對一般人來說
非這一世的因果(也就是過去世的因果)
無法藉由邏輯思惟或聰明才智來理解

要達到這個目標
確實是必須要有一個修煉的過程
但這種修煉,也不是河合隼雄先生所說的
「包括潛意識在內的開放的態度作支撐」
而其實是要對佛教生命觀點有確實的瞭解
也就是要對生命流轉歷程中的因緣果報現象
進行深刻的認識
並實際操作一些修鍊的功課
才能讓心理師在與個案接觸的過程中
逐漸感受到生命的脈動
而梳理出解決的方向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回到 《心理治療之路》閱讀心得分享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