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個案(之後簡稱A生)同班的另外一位學生
也是我的個案(之後簡稱B生)
B生來談的其中一個原因
是跟A生之間的互動令他備受困擾
B生說A生常常主動找他玩
但是只要一不如A生的意
A生就會發脾氣
而且一發起脾氣來都很難收拾
如果不跟A生玩
那更是不得了,也是一頓脾氣
令B生感到十分的為難
然而,就在我跟A生談了5次之後
在一次跟B生的會談中
B生主動談到A生有一些改變
對話大致是這個樣子的
B生:「我覺得A生最近有一點不一樣。」
老師:「有甚麼不一樣呢?」
B生:「很微妙的變化,我也不知道怎麼說。」
老師:「喔,這樣啊---很微妙的變化,是甚麼意思呢?」
B生:「我也說不太清楚。」
老師:「那麼,A生有做一些跟以前不太一樣的事情嗎?」
B生:「有。」
老師:「他做了甚麼事呢?」
B生:「他會拿東西來分給我們吃。」
老師:「喔,他會分享啊---他會跟你們分享甚麼呢?」
B生:「可樂果。」
老師:「是只有分給你,還是分給大家?」
B生:「分給我們幾個。」
老師:「你們幾個是誰啊?」
B生:「就是他的朋友。」
老師:「喔---甚麼時候開始的。」
B生:「嗯---好像是這一兩個禮拜吧。」
老師:「以前呢?以前他會帶東西來分享嗎?」
B生:「以前?以前他才不會分東西給我們呢!」
透過和B生的談話
我才知道原來A生已經有了分享的行為
回到前面"置入性行銷的概念"
在晤談的時候,我從來都沒有跟個案說過
要他學習和同學分享
其實,我甚至連這個念頭都沒有
但是卻因為我在晤談室跟個案分享
而可能間接的觸發了A生這樣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所要傳遞給學生的訊息
不一定要透過言語的教導
因為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十分有限
然而,透過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讓學生能夠動手體驗學習
當然還有專輔老師全心的陪伴
我們真正想要傳遞給學生的價值觀
就會自然而然的內化到他們的心中
而且不容易遇到阻礙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察覺出來
這種人類心理運作的法則
已經大量的運用在商業行為中
而且因為效果十分卓著
才讓各大廠商們心甘情願的
掏出大把大把的鈔票來買廣告
專輔老師們如果也能善用這樣的心理運作法則
所遭遇到的困境應該會比較少
不過,這也就表示
我們的言行舉止所透露出來的訊息
也都會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傳遞出去
不論是正向的訊息,或者是負向的訊息
因此,也才會有督導之前所說的
情緒迴力鏢的情況出現
負向情緒的迴力鏢回來的時候
可是會把我們打得滿頭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