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專輔老師這一項職務
主要的工作是與來談者對話
來談者包含學生、老師和家長
不過還是以學生數量最多
面對每個禮拜一次的晤談
不知道老師們都跟學生們說些甚麼呢?
跟學生談他的行為問題?
經過基本訓練的專輔老師
大多不會選擇這樣的談話方式
因為即使問了,學生大多是反應冷淡
這樣子的對話,弊多於利
不僅無法讓我們對學生有進一步的了解
反而會大大破壞兩者之間的關係
那麼,跟學生談論他的情緒狀態?
這是大多數專輔老師的選擇
跟學生談他這個禮拜的心情如何
例如發生了什麼事讓他心情不好
聽完了之後給一些建議
希望學生的心情能夠好起來
不要再遭遇到相同的困擾
這種談話的效果
大概跟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
對著好朋友抱怨或是發牢騷一樣
當下心情似乎會好一點
壓力好像也有少一些
但對於面對煩惱能力的提升
效果就很難說了
我自己遭遇到的情形是
來談者會重複述說同樣的情境
並且重複的陷入負面的情緒之中
長期身在這種毫無進展的狀況裡
專輔老師想要不感到挫折也很困難
談來談去都是一些效果不大的話語
難道我的工作就是這個樣子嗎?
我時常疑惑的想著
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相同的疑惑?
但是又覺得好像應該不是這個樣子
應該是有其他我不知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