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活細節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3, 23:50


與學生或學生家長談生活細節
其實就是閒話家常
這種話題是學生或家長最熟悉
也是最不會有防衛心的話題
但是因為談論這種話題太過於平凡
於是學院派的諮商師或治療師
會認為談這一些話題不入流
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工作者所該做的
然而,從臨床上的觀察
諮商師或治療師的這種觀點
只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
只會讓自己與晤談者越離越遠

與自己的朋友閒話家常
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與學生或家長
尤其是與被叫到輔導室
的學生或家長閒話家常
就可能一點都不輕鬆了
除非,這一位專輔老師具備這樣的能力

因為談論生活細節有一個基本的條件
那就是晤談的老師
必須要對學生有真正的關心
將來輔導室的學生看待成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
而不是有問題行為或情緒困擾的個案
因為有這樣的關心做基礎
因此會對這年紀幼小的人產生好奇
想知道他是如何的過著每一天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躺到床上
他是如何的在經歷著
又是以甚麼樣的心情與感受在生活著

因為有著這樣的關心
因此會將這一些生活細節認真的看待
而不是將其視之為
「大家不是都一樣吃喝拉撒嗎?」這樣的理所當然
甚至是天真的認為
每一個學生都像專輔老師一般
過著幸福快樂的每一天

然而專輔老師自己真的
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每一天嗎?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4, 13:27


其實,目前的社會中
清楚明白自己是如何過著每一天的人
已經是稀有動物了
每天被時間與行程趕著跑的人不計其數
因此希望專輔老師能去詢問
甚至感受學生每一天的生活細節
恐怕要當成一門專科來教導了

從生活細節入手做輔導這一個方法
有一個重點需要提醒
那就是在與學生會談時
不是問生活細節而是瞭解學生的生活細節
而且是要盡可能的清楚
這種清楚的程度
就彷彿專輔導師自己是個隱形人
一直待在學生身邊看著他
從床上起床到吃早餐到進學校
兩隻眼睛都沒有離開過這一位學生這般清楚

也就是說,專輔老師對學生的生活細節的瞭解
必須要能在聽完資料後
在腦海中拼構出完整的影像
完整到彷彿是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影片般
因此,專輔老師在與學生會談的過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表達中
缺少了哪些細節
而藉由老師的提問讓學生回答
讓學生所提供的資料將這一些細節補足

這樣的表達也許也有人無法清楚瞭解
那就以前面V老師所督導的實習學生
與個案會談的問答來說明吧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4, 23:20

這一段對話是這樣的:

1. 師:「○○今天早餐吃甚麼呢?」
2. 生:「土司和奶茶。」
3. 師:「是誰準備的呢?」
4. 生:「媽媽。」
5. 師:「媽媽自己做的嗎?」
6. 生:「媽媽去早餐店買的。」
7. 師:「○○在吃早餐的時候,媽媽在做甚麼呢?」
8. 生:「睡覺。」
9. 師:「媽媽買完早餐,又回去睡覺?」
10.生:「嗯。」
11.師:「○○在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在做甚麼呢?」
12.生:「爸爸沒有跟我們住在一起。」
13.師:「這樣啊---甚麼時候會看到爸爸呢?」
14.生:「吃完早餐,爸爸會接我去上學。」


在開始討論之前,要先提醒一點
正在閱讀的妳是一個隱形人
就站在這一位學生旁邊看著他吃早餐
乃至陪著他一起到學校

因此,在實習老師問這一位學生早餐吃甚麼之後
對於第2句的回答「土司和奶茶。」這一點
隱形的老師應該知道
還有一些細節是學生沒有說出來的
這些細節包括:
吐司與奶茶是從哪裡來的
是從冰箱拿出來的,抑或是當天有人出去買的
如果是當天上午才買的
是誰出去買
如果是從冰箱拿出來的
是直接拿來吃,還是有經過加熱
另外還有細節
那就是學生吃的是甚麼吐司?
喝的是麼奶茶?(一杯一杯抑或是鋁箔包?)

當你習慣用看細節這種觀點
來看待學生的話語時
妳會馬上知道你可以有許多方向
可以再與學生對話,以便更瞭解事情的全貌
因此接下來的第3句是可以問
「是家裡就有嗎?還是當天出去買的?」
也可以問
「什麼樣的土司與奶茶?」

如果這兩句都會問到
那麼先問哪一句就無所謂
但是如果這兩句只選擇問其中一句
那麼「是家裡就有嗎?還是當天出去買的?」
這一句比較能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態
而「什麼樣的土司與奶茶?」這一句所能知道的
就是學生家長對其飲食是否有注意到健康及營養
至於如何選擇就看對話的老師的著眼點了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6, 21:30


所以實習老師在第3句問「是誰準備的呢?」時
學生回答「媽媽準備的」
對話的老師還是不知道
早餐的土司與奶茶是怎麼來的
還是需要再問是媽媽自己做的還是如何
即便在第6句,學生主動說明是媽媽出去買的
但對於早餐食物的細節依然還是不夠的
不夠的部份是,不知道媽媽所買的早餐
是否有考慮到對孩子身體健康的影響

因此,接下來其實是可以問早餐的內容
日常生活中看一眼就清楚的訊息
藉由對話來瞭解時,往往就要花費一番功夫來完成
詢問個案吃什內容的早餐
可以知道媽媽對孩子早餐的重要性是否有所認知
或者詢問每天的早餐是否都是媽媽出去買的
還是只有當天外買,其他時候媽媽自己料理
這樣就能知道媽媽對孩子的飲食照顧上付出了多少心思
也埋下了一個可以瞭解媽媽生活作息的伏筆

因此在第7句時,實習老師去問媽媽在做什麼
這樣子的接話其實是自己將話題岔開原來的主題
許多重要的細節可能就不會再有機會問到了
雖然對待在學生身邊而隱形的老師來說
學生吃早餐時媽媽在做什麼
也是當時可以看到的細節
但是前一個細節---早餐的內容其實還沒有澄清清楚
如果無緣無由就跳開到另一項細節去詢問
養成這種習慣之後的結果就是
會談的人在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
自己對個案依然是一知半解
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化的個案印象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8, 10:54


在第7句對話中,實習老師問學生媽媽在做什麼
這樣的問法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會覺得有一點突兀,不夠優雅
換做是我問,我會問學生
「還有誰一起吃早餐?」
不管學生如何回答
都會知道當時在場有哪些人
如果個案吃早餐時媽媽在睡覺
那麼個案回答「有誰一起吃早餐」這個提問時
一定會缺少媽媽這個人,也會少了不住在一起的父親
而當對話的老師聽到個案的回答中缺少媽媽時
就可以繼續問:
「媽媽沒有跟某某一起吃早餐嗎?」
「那媽媽去哪裡呢?在做什麼呢?」
「那爸爸呢?」

因此,當學生回答「還有誰一起吃早餐?」時
可能說只有自己一個人
或者說自己跟兄弟姊姊一起
爸爸媽媽當時是沒有一起吃早餐時
就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
這個家庭中的重要成人
在每一天的開始這個重要時刻就缺席了
對話的老師是否該轉移焦點去瞭解?
我認為沒有必要
既然聽到有這樣的現象存在
專輔老師已經心知肚明
隨時遇到適當的機會都可以翻出來問
在詢問早餐的細節的當下
還是要盡量聚焦,要克制一下衝動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1-08, 11:06


接下來實習老師8-12句的對話
是合情合理的發展
只是當實習老師聽到個案說爸爸沒有同住時
在第13句又跳出了原來的話題
問了一個不太能理解是什麼邏輯的話

按照我在一開始設定的脈絡來看
隱形在學生身邊的老師會看到
早餐時間,只有學生一個人
或與其他兄弟姊妹一同吃早餐
爸爸媽媽當時是都不在現場的
而個案吃完早餐後
按照生活作息的時間序來理解
接下來應該就是要出門上學

因此,與學生會談的老師在問完早餐的內容之後
應該會好奇個案是如何上學的
是自己出門?與兄弟姊妹一起上學?
抑或是去叫醒睡覺的媽媽陪他出門?
按這樣的邏輯順序來提問
是比較合乎當事人的思脈絡的
突然間跳到詢問何時會看到父親
只能說是會談者的天馬行空
也顯示會談者對自己的會談沒有系統性的策略

所以,接下來詢問學生如何上學時
學生會說是爸爸接他去學校
(到這裡時,會談的老師應該不知道父親是沒有住在一起的)
學生在這裡說「接他去學校」
而不是說「帶他去學校」時
就已經暗示爸爸本身並不在那個家庭內
聽話的人應該可以聽得出來
帶他去上學與接他去上學兩者的差別

而接下來又該如何鋪陳雙方的對話
仍然是按照我在前面所說明的方式來進行即可
如果能一整堂課都用這種方式來與學生對話
就可以在瞭解學生生活細節的同時
也進行個案概念化的工作了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vivienkuo » 2016-02-22, 09:09

回到前面的文章
關於我跟一位母親的對話
從跟家長談論學生的生活細節
我對學生有甚麼進一步的了解呢?
督導說,要把蒐集的資料作"個案概念化"
然後我就問督導,甚麼叫做"個案概念化"
我猜想,督導可能有一些不解
因為他問我修學分的時候有沒有學過

確實,我是修了很多的學分
參加了很多的研習以及工作坊
但是我不知道甚麼是"個案概念化"
督導寄了一段"個案概念化"的定義給我
如下,供各位參考

"指諮商員蒐集當事人相關的資料
系統的加以統合當事人的問題、
問題的演變(功能不良的信念、防衛機轉、行為制約)、
問題的相關因素、
目前的功能評估、
工作假設、治療計劃、治療阻礙,
並進而形成對當事人問題的判斷、
提出適合當事人需要的諮商計畫與策略
及對諮商計畫實施的效果進行預估。

由於完整的個案概念化
能夠協助諮商員了解個案形成問題的起因、核心信念、
誘發情境、問題列表,
因此在進行相關的治療計畫
以及可能遇到治療中的困難
有相當大的協助作用。
"

看完這一段定義
我知道自己是有學過個案概念化的
因為做過很多次的個案報告
每一次的報告整理都是個案概念化的歷程
然而,"個案概念化"這一件事
其實時常讓我很困惑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vivienkuo » 2016-02-22, 09:36

督導給的參考定義
我過去應該是讀過的
沒有10遍也有5遍
只是讀了那麼多次
為什麼都記不住呢?
因為那一些文字對我而言
實在是非常的抽象
我就是讀了50遍
好像還是抓不準其中的意思
所以操作起來就有點不知所措了

在學習做輔導的初期
狀況不清楚的情形十分嚴重
我很努力地在蒐集訊息
也覺得自己蒐集了很多的訊息
這些訊息就像很多拼圖的拼片
可是奇怪,怎麼拼圖都拼不完整
我似乎看不到學生完整的面貌
只看到一些散亂零碎的資料
讓我更加的凌亂和困惑

"個案概念化"的形成
跟接下來的輔導計畫息息相關
因為我的"個案概念化"零散而無系統
我的輔導計畫通常也是零散而無系統的
零散而無系統的輔導計畫是甚麼樣子呢?
就是這種活動做一下,那種活動做一下
大多時候是順著學生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有時去參加研習或工作坊
聽到有甚麼新奇有趣的輔導技術
就也拿來試一下
這樣的狀況持續久了
就更不知道輔導的核心是甚麼了
也有一種每個人都可以來當輔導老師的感覺
那我到底在做些甚麼啊?
這種疑惑便會時不時地冒出來
打擊我自己的信心與熱忱

零散而無系統的輔導計畫
其輔導效果為何呢?
各位可想而知,十分的有限
如果真要說有甚麼效果
應該說是學生或許會感受到
"這個人,在我生命困難的時候
要我跟他一起做一些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雖然沒有甚麼幫助,但是他那麼努力
還是應該要表達一些謝意才是"
但是身為輔導老師的我
自己清楚知道
對他們的幫助真的是很少啊!

因此,我就想著
做些甚麼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呢?
才能提供學生適當的輔導計畫呢?
在督導的指導以及不斷的練習之後
覺得談論生活細節以及
持續的進行一些能夠提高學生穩定度的活動
是比較能了解學生生活樣貌
以及提升學生能力的輔導方案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2-24, 13:34


個案概念化其實可以很生活化
不需要被諮商輔導的大道理框架限制住
最近看了一齣日劇「鴨川食堂」
敘述一家毫不起眼的小食堂
號稱可以幫客人尋找記憶中懷念的味道
劇中的食堂主人女兒
在食堂幫忙之餘
也兼鴨川偵探社的負責人
而這個尋找懷念的味道的過程
就有很好的個案概念化的示範

個案概念化可以用做菜來類比
個案概念化並不是照著食譜做菜
而其實是無菜單料理
因為沒有預設菜單
因此是當日有甚麼食材
主廚就出甚麼菜
而主廚去市場選購當日的食材時
也是隨順因緣,看當日市場上
有甚麼新鮮的食材就隨機購買
並沒有先預設立場
因此在逛市場的過程中
隨著中意的食材被採購之後
主廚的腦海中
就會逐漸浮現出當日的菜色了

同樣於這樣的道理
個案概念化也是如此的
因此,做個案概念化的第一步
就是要將與家屬或當事人的對話內容
當成食材來看待、用心去感受體會
因為無菜單料理的菜色不是想出來的
而是在採買的過程中
隨著食材一樣一樣買進來之後
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心像
作諮商輔導或心理治療也是如此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談生活細節

文章tcpcchen » 2016-02-25, 11:24


對個案問題的理解與概念化的形成
並不是去分析個案的資料後
再加以邏輯推理所形成的
而是在仔細感受體會會談者所蒐集到的資料後
自然而然出現的靈感
自然而然出現的印象與想法

因為是自然而然浮現的
因此不是每一個諮商治療師
都一定會有這種靈感
有些人可能與個案或家屬會談了好幾個月
腦海中依然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心象
因此,個案概念化的進行
除了必須要有素材之外
也還要有會談者清澈的心這一個條件

就像觀看湖面的景色一般
湖水清澈無波,映照的景色就明亮清楚
湖水混濁或起波浪
看到的就是模糊扭曲的影像
而如果湖水內長滿了雜草
那就甚麼都看不到了

因此,對於從事諮商治療工作的人來說
學習諮商治療技巧並不是最重要的
自我的心靈如何令其清淨
才是專業能力能否提升的關鍵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