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15, 03:57

在日本的文學及大眾作品中
包含小說、漫畫和電影
"料裡"是一個分量頗重的主題
最近,有一些涉獵
發現日本的料理作品不同於歐美
歐美的料理作品
比較偏重談論食物的本身
而日本的料理作品
則比較偏重於人與人之間
心意的傳達

日本是一個含蓄的民族
與中國有著類似的氣質
因此,在作品中
不會有太多繁複的言語
較常體現出
"此時無聲勝有聲"或是
"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況味

在很多作品中
作者描繪出的景象
是料理者和客人之間
交談的機會很少很少
但是,料理者十分用心的
蒐集各種重要的訊息
最後,為客人準備了一道料理
客人品嚐了之後
心中有了感動
因此,在徬徨的人生路上
能夠有所決定
不再感到迷惘

我覺得,料裡跟諮商
有許多相似之處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15, 04:22

以前,我做輔導的態度
是很用力的喔
夾雜著一種雷霆萬鈞的氣勢
不惜撕裂親、師、生之間的關係
也一定要貫徹我的輔導計畫
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恐怖
跟我接觸的對象
應該也是有一些膽顫心驚吧!
只是因為他們太過於徬徨
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所以只好勉強遷就於我
但是到底對他們有沒有幫助
就很難說了

最近讀了河合隼雄先生的書
忘了是"心的處方簽"
還是"心的棲止木"
裡面有一篇寫到
河合先生去參觀古物修復的體驗
那一次,是去參觀古字畫的修復
精緻的古字畫經過時間的洗禮
脆弱得好像輕輕一碰就要碎裂似的
這樣的字畫,要如何修復呢?

應該要用更堅硬的材料吧?
河合先生是這樣想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
修復專家說,要做出比字畫本身
"稍微弱"的紙質,才能進行修復
因為如果使用太堅硬的材質
原本的字畫會沒有辦法承受喔!

而且,要製造出比原本材料"稍微弱"的材料
會耗費更大量的時間和功夫
需要徹底研究出原本材料的特性
研究出來之後再製造出
比原本材料"稍微弱"的材料
因此,是考慮到字畫本身的特性
為該字畫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修復材料

是的,太用力是不行的
為什麼會太用力呢?
因為我沒有考慮到別人
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特性
我只考慮到我自己想要怎麼做
也就是說,我是一個
自以為是的專輔老師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錯誤的態度應該要更正
但是這種事
實在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改的
後來,我覺得學習為家人做料理
可以稍稍改善我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17, 14:24

最近,我一直在想著
專輔老師的心意要如何傳達給學生呢?
然後,有一天我在跟學生談論生活細節
突然發現我的方向不對了

那是一個長期不吃早餐的五年級學生
第一次的晤談,他說他從小一就不吃早餐
因為是每一次都會談到的事情
有趣的是,每一次問
答案都不太一樣

大約第5次晤談的時候
出現了下面的對話

師:「今天早餐吃甚麼呢?」
生:「早餐吃吐司。」
師:「是甚麼樣的吐司呢?」
生:「白吐司。」
師:「吃幾片?」
生:「一片。」
師:「你今天有吃早餐耶!---是甚麼原因呢?」
生:「媽媽如果有準備就會吃。」
師:「喔---以前媽媽會準備嗎?」
生:「三、四年級的時候會。」
師:「那麼你是從甚麼時候不吃早餐的呢?」
生:「大概是五年級吧!」
師:「五年級媽媽就不準備早餐了嗎?」
生:「對,媽媽去上班,有時候早上爬不起來。」
師:「三、四年級的時候,媽媽都準備甚麼早餐呢?」
生:「兩片吐司加一顆荷包蛋。」
師:「還有其他的嗎?」
生:「沒有,每天都一樣。」
師:「每天都一樣喔!」
生:「對啊,久了就不想吃了。」
師:「所以,是因為都一樣,○○才不想吃?
還是○○不想吃,媽媽不準備早餐嗎?」(這一句問得不好)
生:「應該是我不想吃,媽媽才不準備吧!」
師:「可是今天媽媽準備的你有吃耶。」
生:「那要看準備的是甚麼。」
師:「媽媽準備甚麼,○○會想吃呢?」
生:「簡單的吐司就可以了。」


中間有一句話我問得不好
那一句話,我是想問案主早上胃口如何
案主的回答跟以前一樣
每一次都很穩定的回答
早上的胃口是不好的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17, 14:48

在跟學生進行這一段對話的前一個禮拜
我才剛約了學生的母親一起進行親子晤談
在晤談室,談到早餐這一個主題
母親一下子就火氣上身
感覺就像是快要被小孩氣死了
因此母親對早餐這件事的態度就是
你肚子會餓你就吃
不想吃也沒關係
反正,你就為你自己負責任就是了

然後,談到穿衣服
母親也快要被氣死了
後來,談到寫作業
母親又是快要被氣死了
學生呢?當然是情緒很不好
看起來,這種戲碼
在家裡是天天上演的

於是,我就這樣問母親
媽媽說對,天天在家裡都是這樣子的
媽媽叫學生做甚麼
學生都不願意
都有自己的意見
每次都是大吵一番也沒有結果
學生還是依然故我

而這個學生在學校是每天情緒大爆走
想來,他只是把在家中養成的習慣
忠實地呈現在教室中而已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17, 15:11

那麼,我的方向是哪裡錯了呢?
我想,我是一開始就錯了
我不需要去想訊息如何傳遞出去
因為訊息透過我的言行舉止
一定都會傳達出去的
而我需要關心的則是
我所傳遞出去的訊息是甚麼樣子的

剛剛講到的不吃早餐的學生
應該是早上的胃口真的不好
所以對於早餐沒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中年級之前為什麼還是會吃呢?
因為,母親還是努力起床為他做早餐

母親的這一份心意
讓他勉強把早餐吃下去
但是母親的這一份心意其實是不太夠的
因為對大部分的小孩而言
每天的早餐內容完全一模一樣
是很容易疲乏而會變得沒有胃口
何況是案主原本早餐就不太有胃口了
漸漸的,學生就更不想吃早餐了
母親卻因為自己的心意沒有被接受
反而對自己的孩子生氣
兩個人就陷入這種莫名的憤怒循環之中

也就是說,母親願意為孩子努力的心意
透過每天做早餐傳遞出來
母親心意的品質與層次
透過每天只做一樣內容的早餐呈現出來
母親後來呈現半放棄狀態的心意
透過有時準備早餐有時不準備早餐呈現出來
因此,晤談者需要時時關注的是
自己抱持的是甚麼樣的心意
因為都會在一言一行中透露出來
完全無法隱藏

根據幾次和母親以及學生的晤談
形成了上面的推論
我想著如果能再找兩人來進行一下核對
說不定就能慢慢減少兩人彼此之間的誤會
但是,因為學生在學校狀況頻頻
一直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形
跟同學和老師都起了不少的衝突
母親因此覺得,老師對學生有偏見
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轉學了
我覺得,真是很可惜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tcpcchen » 2016-03-17, 17:04


日劇「鴨川食堂」第七集所描述的
就是在中學時代
每天都吃著愛賭博的父親所準備
一成不變的海苔便當的大學生
他在長大後對於為何每天都是一樣的便當
起了一個自己的猜測
直到食堂主人鴨川流把當年的便當還原之後
這一位大學生終於明白了...........
當年可能每天看了就抱怨
一成不變的海苔便當
如今一口咬在嘴裡
眼淚禁不住奪框而出......

推薦給所有的專輔老師觀賞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料理

文章tcpcchen » 2016-03-28, 10:02


「鴨川食堂」第八集,也是完結篇
劇中要找尋記憶中味道的主人翁
是食堂主人女兒小戀的中學同學初子
初子正為了是否要答應身家背景
差距懸殊的男友的求婚而苦惱
初子相信,只要能再吃到過世的媽媽
之前每天為她準備的炒飯
她就會有勇氣將自己的過往告訴男朋友
讓男友決定是否願意接受這樣的初子
作為一生的伴侶

身材高挺、又長得漂亮的初子
走在街上總會吸引他人注視的眼光
可是這樣的顯眼,卻是她小時候
經常受到同儕嘲笑的原因
她為此而苦惱,大庭廣眾之下都不敢抬起頭
但是她更無法理解
為何媽媽還一直要她穿醒目的大紅衣服
招惹更多人的注意

因為自小的自卑感
讓她在長大後,即便已經成為
人人羨慕的模特兒
依然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甚至不敢將自己的家庭遭遇向男友坦白

回到現實生活的諮商輔導來看
面對這樣的個案
諮商輔導或心理治療
要如何去做個案工作呢?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料理

文章tcpcchen » 2016-03-28, 10:15


當然,每一套學派理論
都說得出可以如何下手介入
但是,如果個案對你說出
「如果能再吃到當年媽媽所做的星期五炒飯
相信自己就有勇氣去面對困難」這樣的話
這個時候,身為治療師的你
又可以做什麼呢?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料理

文章vivienkuo » 2016-03-29, 09:12

如果我的個案這樣跟我說
我會怎麼回答呢?
我會怎麼做呢?
這兩天,我一直在想
我在想的是
來談者都跟我說些甚麼呢?

我覺得,願意來談的對象
散發著一種對現狀不滿的訊息
也期待著能夠改變
但大多是不知道要做些甚麼
才能鬆動目前膠著的狀況
能夠這樣清楚說出具體目標的
真的是很少啊!

話雖如此,這種具體目標
要達成也是有很高的難度
我或許會跟個案說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尋找
或是一起來製作
媽媽每個禮拜五為你料理的炒飯,好不好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料理

文章tcpcchen » 2016-03-29, 23:12


現實生活中,確實不會有說出這種話的小學生
這種對話,應該只會出現在有心理能力的成人
但小學生應該說得出
「如果他跟我道歉,我就原諒他」這樣的話
但這是另外一回事了

面對有「如果能再吃到
當年媽媽所做的星期五炒飯
相信自己就有勇氣去面對困難」
這種期待的個案,心理工作者能做什麼?
只可惜台灣沒有鴨川食堂,也沒有鴨川偵探社
而專輔教師或心理治療師
也不可能成為鴨川偵探社的偵探
但是在思考這一件事情的時候
可以有兩個面向的考量

其一是,臨床所遇到的個案
不管是成人或小孩
是否也可以像劇中的初子一樣
在完成或滿足某一種心願之後
就可以具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再一次吃到媽媽當年所炒的飯
就好像是初子的定心丸
那麼臨床上的每一個個案
他們的定心丸又是什麼呢?

第二點則是,「鴨川食堂」的每一集所展現的故事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之委託人
其遺憾之所以能滿足
或者最終能做出一個決定
最主要的關鍵點並不在於吃到那一道食物
而是鴨川食堂主人在還原美味的過程中
所獲得的相關訊息
這一些訊息的共通點就是
美味食物的製作者在烹煮料理那一道食物時
所加進去的用心與關懷
因為這一些佐料
才得以讓那一道食物具有獨特的味道
而能夠讓尋找記憶中味道的委託者獲得滿足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下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