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備

Re: 責備

文章fannyru » 2016-04-24, 21:33

話說那一天會談的時候,
因為之前陸陸續續收集到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
加上我把重點放在生活細節的了解
於是乎
這一次會談時
再聽到孩子說:「爸爸都不工作」「家人都偏心」
「爸爸什麼都不管」「媽媽都罵我不念書」等抱怨時
突然有種很深刻的感覺
好像我正在用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家庭

「小的時候,爸爸是我最崇拜的對象
爸爸是個很認真工作的人
但工作很辛苦

雖然我很小,但我也努力幫忙

最喜歡在爸爸的旁邊幫忙了
幫爸爸做事
要很用力
一不小心還會受傷
但是卻覺得很快樂

那時候的志願
是跟爸爸做一樣的工作
因為這樣就可以多幫爸爸的忙了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爸爸變得不一樣了
都不工作

有的時候,警察會來家裡
因為鄰居投訴爸爸工作環境髒亂
有的時候,警察會來找爸爸
好像是因為爸爸的工作也涉及了法律問題

現在爸爸得上法院
有的聽說解決了
但是好像還要再出庭
詳細的狀況我也不知道
因為爸爸也沒有說什麼

現在,爸爸都放著工作不做
整天就是盯著電腦
每天一瓶洋酒,不曾中斷過

現在的爸爸,變得不一樣了
除了不工作
手也一直在抖
上次,還因為搬東西,從車上摔下來
我看到了爸爸小腿上的傷口
雖然爸爸什麼都沒有說
但是,我很擔心
擔心爸爸的身體
爸爸看起來,好像是酒精中毒了
但是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時很深刻感覺到孩子的擔憂與孤單
所以不自覺就說了
「覺得很寂寞嗎?」
小孩點點頭,開始掉眼淚
「很擔心爸爸?」
小孩也是掉眼淚

那時候,沒有想太多
就只是像督導平常對我們說的
告訴小孩,可以試著跟爸爸說說自己的擔心
然後就開始討論
可以怎麼說
以及他以前怎麼說的
後果如何等等

也很自然地在這個過程中
有機會一窺家人間互動的動力
所以
當孩子抱怨
「爸爸都不管功課,連聯絡簿也不看」
又氣「媽媽都罵我怎麼考得這麼差」時

這樣兩個看似矛盾的訊息
我卻從爸爸的個性與媽媽的個性來回應小孩

「會不會是爸爸因為自己以前不會唸書
常常被大人罵,所以
他不想要把同樣的痛苦加在你的身上
然後,媽媽看到爸爸都沒有說話
也會擔心
你會不會因此而放縱不念書
所以就要提醒督促你
怕你真的都不會用功念書了~」

沒有刻意想到要用什麼技術
就只會就我自己聽到的
用大人可能會有的角度來分析給孩子聽
小孩聽了,先是有一些驚訝,然後又掉眼淚了

感覺上,這樣的說法
似乎有說中小孩心裡面一些什麼

最奇妙的是
這個過程很自然
沒有要做什麼
就是回應我的理解與想法而已

跟以前在腦中努力搜尋相對應的技術與理論很不一樣
最後由 fannyru 於 2016-04-28, 16:0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1 次。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Re: 責備

文章fannyru » 2016-04-28, 14:32


當有了「從學生的眼睛來看問題」
這樣的視角之後
這個學生就不再是一個
「懶散不用功、又多愁善感
討關愛的學生了」

對於個案來說,
這個家庭有了很大的變化
早期家庭環境雖然不好
爸媽工作都很辛苦
但也認真在照顧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爸爸整天喝酒,不工作
媽媽外出工作,晚回家
家中的孩子,一個一個的
「越來越不乖」

現在,在家裡看起來很自由
想吃什麼,都可以自己決定
功課也沒有人管
但是,卻沒有了家的感覺
心裡覺得很孤單

學生將家庭的這一切變化都看在眼裡

應當是ㄧ家之主的爸爸
現在什麼事都不管了
這個家會不會越來越糟糕呢?

個案雖然擔心
也希望能做些什麼
但是卻也做不了什麼

隱隱約約有些不安
擔心爸爸的健康
更不喜歡媽媽總是往外跑
爸爸媽媽不一樣了
家也不一樣了
應該有些事吧!?
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是無法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當然更是不安

沒有人可以商量
所以很煩惱

媽媽、爸爸偶爾會管小孩
但是,突如其來的責備
卻讓孩子覺得很不被理解

個案雖然很乖、少惹麻煩
但是,媽媽似乎
也常將管教老大的挫折
投射到個案身上

說什麼只有個案可以依賴
說什麼不要像老大那樣
帽子一個一個的扣
也讓個案覺得很有壓力

再加上學校裡的人際關係等
心裡裝了好多的煩惱

個案的難過沒有人可以說
只好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哭
有的時候覺得很煩、壓力很大
就想要逃避,躲開這一切

不是故意渾渾噩噩不念書
而是太多的煩惱佔據了心思
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
只好不停的滑滑手機、看看影片
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fannyru
 
文章: 110
註冊時間: 2013-05-07, 08:10

上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