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檔案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08, 21:57


因此,約家長一起來會談
是可以一箭雙鵰的作法
但是這樣的輔導方式
有一個很關鍵的重點,那就是
約家長一起會談的核心目標
並不是要利用家長的出席來讓個案說話
而有另外的目的

約家長會談,最主要的談話對象就是家長
可以天南地北的與家長閒話家常
聊聊個案的日常生活狀況
瞭解家人與個案的日常相處
只要是與個案有關的事情
都可以是與家長談的話題
而在這種模式下
被輔導的學生
是否加入對話並不重要
是否有所回應也無所謂
因為這種輔導方式的重點
只是要讓在一旁的個案聆聽
聽專輔老師與家長的談話

只是,在一旁的個案
真的會聽專輔老師與家長之間所說的話嗎?
這一點其實我並不擔心
至少以我二十多年在醫院的經驗
還沒有遇到願意坐在會談室內
卻不想聽大人究竟說些甚麼的小朋友
所差別的只是
有些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
還會不時加入、插話
有些小朋友則是悶葫蘆
表面上看似乎不在意
但其實一字一句都聽得清清楚楚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09, 17:26


前面說到,當專輔老師實在後繼無力時
我開始加入與家長的對話
這一位家長在剛進到會談室時
其實是帶著不安與焦慮的
對於我與專輔老師到底想幹甚麼
是沒有安全感的
這種不安全的焦慮
並沒有因為與專輔老師
有將近半小時的對話而減少
因此,後續我與家長的對話
就會是影響家長對於來學校會談
會抱著甚麼態度,有很大影響關鍵

這學期幾次來輔導室
與專輔老師一起跟家長會談
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那就是,專輔老師與所有的家長進行會談
都是使用國語來交談
即便這個學校所在的地域
是相當有本土傳統的區域
居民多數都是講閩南話的族群
專輔老師還是使用國語來與家長對話

使用國語來與家長會談
會有什麼問題呢?
我相信應該沒有幾個人思考過這件事情
因為這個現象我在醫院就注意到了
來門診的個案家長
如果是比較本土氣息,或者說國語不太順暢的
我都會轉換成閩南話與他們對話
這麼一轉換,家長的表達就變得流暢
不會再像之前那般支支唔唔
在事情的溝通上就不會有詞不達意的障礙
而這個現象,正是我來學校這幾次
所觀察到而專輔老師完全沒有概念的事情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0, 23:04


因此,有一次的事後討論
我提出這一點
並建議專輔老師改換對話的語言
在那之後的下一次會談
轉輔老師照著我的建議去做
確實有明顯的差別
除了彼此之間對話的流暢度改善
也同時改善了另一個很重要的狀況

聽專輔老師與家長這幾次的會談
我發覺很另外一個很特別的現象
那就是專輔老師使用國語與家長會談時
雙方之間對話的內容就會變得樣版化
我知道這是專輔老師這一方所造成的影響
因為在學校場域的會談
專輔老師本身是有引導與影響作用的
甚麼樣的人就會有甚麼樣的會談風格
甚麼樣的會談風格,就會產生不同的會談結果

感覺上,好像閩南血統的人
即便從小的日常生活中
都一直使用國語與他人交談
對於國語的使用可以說是相當熟練的人
一旦換到諮商輔導或心理治療的場合
在自然地表達情感這一點上
使用國語與使用閩南語
會產生相當明顯的差別

對於以國語及閩南語
都能說得流利的閩南人來說
在做諮商輔導及心理治療時
使用閩南語作為溝通工具
會比較能在言詞當中
傳達微細的感情與想法
也就比較具有「感動」對方的作用
這種「感動」
能讓對方在無形當中受到影響
而隨著會談的進行
會變得放鬆自在
更容易聽進說話的人所要表達的意思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1, 23:09


於是,就在我加入與家長的會談之後
一直處在警覺、防衛的家長
逐漸地放鬆下來
事實上,我與任何一位家長之間的對話
並沒有特別的地方
始終都是圍繞著個案的家庭生活與生活作息
偶爾會談到在學校的狀況
因為我相信,在家庭裡面的表現
才是孩子真真實實的樣貌
也是家長最不需要刻意去思考
就可以很輕鬆地說很多內容的話題

因此,家長的放鬆
並不是因為我用了甚麼特殊的技巧
而是在於我說話的態度與方式
因為我並沒有要從家長口中
套出特別的事情或秘密
也不是要來質問家長某些事情
我只是想從家長嘴裡聽到
他們日常生活的狀況
因此我的態度不會讓人覺得有壓迫
也不會讓人於無意識中引發防衛

今天的個案之所以被轉介輔導室
是因為在團體中過於沉默、不敢表達
但是當家長的話匣子漸漸打開之後
從家長的嘴裡,我們卻聽到了
相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情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2, 10:13


家長接下來所說的事情
其實並不是我們詢問的
而是家長在說個案的居家生活時
很自然就說了出來
家長之所以會說出來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狀況每天出現
另一方面則是這一些事情
已經造成家長的壓力與負擔
因此在閒話家常中
在沒有防備的心理狀態下
就很自然的說了出來

原來,這一位在學校沉默安靜
不太有口語表達的小孩子
在這幾年當中,慢慢發展出
一些重複性的行為
這一些重複性的行為多在清潔方面
也就是說,這一位小男生在家裡
常會花掉許多時間在洗澡這一件事情上
這一件事情似乎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因擾

當我在聽家長敘述這一些狀況之後
我問家長有沒有考慮這是一種強迫症?
有沒有考慮帶孩子到醫院去就醫?
在我們會談開始時,家長曾經詢問專輔老師
我是甚麼樣的醫師
在會談過程中,專輔老師詢問家長
有沒有考慮帶孩子去看醫師
家長的回應其實是相當的無所謂
好像我們將孩子的問題看得太嚴重
沒有必要動不動就去看醫生

但是當家長提到孩子重複清洗的習慣
當我詢問家長有沒有考慮這是一種強迫症時
家長說了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話
「是啊!沒錯,就是強迫症
 強迫自己,也強迫別人」
當家長說完這一些話時
我看了一下小孩子,依然沒有太大的反應
感覺上對家長這一些話無動於衷
只是,家長的這一些話
其實是有很強的殺傷力的話
孩子為何是這種反應呢?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2, 23:41


事實上,我在聽完家長這些話之後
也和小孩子一樣,沒有做出回應
但心裡面卻是百感交集
而心知肚明的同時
臉上表情則沒有明顯變化
難道,這個小孩
也跟我處在同樣的狀態嗎?

以我對小孩子心智能力發展的瞭解
我不認為眼前這個小男生
有辦法在聽到這些話之後
仍然喜怒不形於色
我認為他只是又一次聽到
家長在家裡經常重複出現的抱怨
而再一次陷入不知所措的木然與呆滯

重複性出現的行為這種症狀
會帶給當事者與周遭的家人相當大的困擾
這一點我是很清楚的
只是,我當時實在無法理解
既然家長承受了這麼大的壓力
為何不曾想過,尋求醫療協助?
是還不承認孩子有精神科的症狀?
抑或是對精神科就診無法接受呢?
這一點直到會談結束
我都沒有機會澄清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3, 09:22


「強迫自己,也強迫別人」
家長的這兩個想法都錯了!
有強迫症症狀的個人
如果可以讓他選擇
絕對不會想要有這種症狀
我相信眼前的這位小朋友
也不知道自己會何會變成這樣
要重覆擦許多次的肥皂
要重覆沖洗許多次,心裡才會放心
只是這種放心,就像薛西佛斯推大石頭上山一樣
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覆
似乎沒有一個中止的時候
這一位小男生並不是強迫自己
而其實是被強迫,被症狀所強迫
我相信,小男孩的內心裡面
應該會很渴望他的家長
可以理解他也是希望能被救贖、被解脫出來
而不想帶給家人困擾啊!

小孩子生病出現症狀
相信每一位家長也都會被生病的孩子綁住
連帶影響了所有的生活作息
但這種狀況,難道不是在生兒育女的過程
必然會遭遇到的嗎?難道不是做為父母
該有的體認嗎?
我可以理解這一位家長的壓力
因為孩子出現的,可能是一輩子都會存在的症狀
但是,我認為家長的壓力
其實是可以減少的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3, 09:39


家長之所以承受這麼大的壓力
我想,可能與家長選擇自己承擔
而沒有尋求家庭系統外的其他人協助有關
當然,家長的這種選擇
與她們對周遭環境的安全感有關
如果家長本身在自己的成長經驗中
沒有建立起對他人的依賴與信任
那麼一旦遇到像小孩子出現問題這種事情時
他們的反應,一定會像今天一進來會談室時一樣
是抱著懷疑不信任的態度
是抱著擔心會受到傷害或利用的焦慮
那他們自然不會在遇到困難時
選擇向他人求援

這種現象不能完全怪家長
畢竟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傳播媒體
很少在傳遞「社會是可以被信任」的觀念
一般人所接觸的訊息
包括新聞、電視節目、書籍及網路資料
都只著眼在社會現象的渲染性
渲染人性醜陋、邪惡的特質
因為這是多數觀眾所喜歡的
而人性良善特質的提醒與報導
因為沒有視聽群眾的市場
而成為了難得才見得到的奇聞
在這種氛圍成長的父母們不敢信任他人
是可以被理解的!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4, 11:13


不過,這種現象不是必然的
尤其是已經被轉介到輔導室的學生
只要專輔老師調整一下輔導策略
就可以避免家長陷在這種
孤立無援、無奈無助的處境
如果專輔老師對於轉介到輔導室的學生
不管他是否有嚴重的行為問題
都能例行約家長進行一次評估性會談
甚至是長期約家長來學校共同參與會談
那一定可以在過程中
提早發現家長所陷入的困境
而提早伸出援手,也可以因此
讓學生的煩惱及焦慮減少的

因此,我對於家長說到
「強迫自己,也強迫別人」時
心裡面其實是可以體諒的
因此才能不動聲色
但是坐在我斜對面的小男生
又會有什麼感受呢?
事實上,家長在說出這句話時
口吻中給人的感覺就是生氣與不耐煩
我自己都聽得心驚膽跳
瘦小的小男生恐怕只是
感覺到壓力更加的沉重吧!

對於自己帶給家長這麼大的困擾
是不是每天睡醒睜開眼睛
就得一直懷著這樣的愧疚不安過每一天?
來到學校的時候,是否必須要
用盡最大的心思與精神
來克制自己想重覆清潔的衝動?
因此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
來對周周人事物做出反應?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Re: X檔案

文章tcpcchen » 2016-07-15, 10:30


這一些疑問,從孩子木然的
表情中是看不到答案的
但對於這一些可能存在的
內在狀態的瞭解與安撫
應該是輔導老師與未來
有可能接手治療工作的治療師
必須謹慎思考的議題

我與家長的會談,就在聽家長
說這一些抱怨中進入尾聲
在我已經開始打算作結束的時候
家長問我一個問題:
「到醫院去,也是像這樣談話嗎?」
我告訴家長,到醫院去看診會是甚麼情況
家長聽完表示知情之後
這一次的會談就正式結束

「到醫院去,也是像這樣談話嗎?」
家長在問出這一個問題之後
我大概可以體會家長沒有帶孩子去就醫的心情
對於精神科的標籤效應的恐懼
即便到目前醫藥衛生知識如此普遍的時代
還是有深深被影響的群眾
這恐怕是人的宿命,也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吧!
當社會上多數的人對於精神症狀
對於精神病患異常的行為舉止
仍然驚恐畏懼甚至是排斥、企圖抹滅時
這種誅殺的氛圍,必然會被當事人及家屬所感知
而形成個案或家屬尋求醫療時的猶豫
就像今天來學校會談的這一對親子一樣
如果不是因緣際會
能到學校參加這種形式的會談
恐怕都還要繼續困在自己的象牙塔內
期盼著雨過天晴,哪一天一覺醒來
發覺原來自己做了一場相當真實的惡夢
(全文完)

tcpcchen
 
文章: 469
註冊時間: 2013-04-30, 11:44

上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