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vienkuo » 2016-10-27, 10:40
接下來督導要說的內容
跟督導時間的一開始另一個老師的提問有關
在這裡先說明一下當時討論的內容
Y老師:「我想問一下,怎麼可以讓小朋友,降低他的物質慾望?」
督導:「降低他的物質慾望---」(一邊笑一邊說)
Y老師:「應該說我會這樣問是因為有一個學生,
他是我以前的學生,可是我沒有擔任過他的輔導老師,
但是他一直有順手牽羊的狀況,可是他的家長是非常富有,
媽媽一年可以出國很多次,他的所有的用具都是非常的高級,
他只要看到同學有,他覺得感興趣的,
就是即使是那種很廉價10元的那種自動筆,他都會順手牽羊,
可是他其實是並不缺乏的,那我就想說他是不是心裡很空虛啊?
所以要拿這些東西來滿足,可是母親是全職的媽媽,
全職的陪伴跟照顧他,那我就想說到底是發生甚麼事情,
他會一直不斷地在順手牽羊。」
督導:「如果你是這個小孩子,你要不要去當他孩子?
你有機會選擇當這個媽媽的小孩,你要不要去當她的小孩過這種生活?」
Y老師:「我覺得還不錯啊---常常可以跟媽媽出國玩,
然後自己的花用各方面其實都---就是很上流社會,
就是如果很有虛榮心就覺得還不錯啊。」
督導:「那如果你是這個小孩子的話,
你要買東西你會去跟人家拿很廉價的東西,
還是你會去想辦法去拿到昂貴的東西?」
Y老師:「你說我是小孩子?」
督導:「如果你是這個小孩子。」
Y老師:「小孩哪有分。」
督導:「怎麼會不分?你如果過這種生活覺得很好的話,
如果過這種生活很滿意的話,你會在乎那個很廉價的東西嗎?
你的品味會只有那樣子嗎?你都可以享受很高級的生活,
你的品味還會停留在幾塊錢的東西嗎?」
Y老師:「不會。」
督導:「對啊。」
Y老師:「可是他就是會去拿啊!就很奇怪啊,百思不得其解。」
督導:「對啊,所以為什麼你會很喜歡去當這個小孩,
而他不願意,不喜歡?---因為你沒有當過這種家庭的小孩子,
你會覺得很幸福,很美滿。」
Y老師:「因為我窮慣了----」(在場老師笑了起來)
督導:「可是,你應該去了解的是這個孩子在這個家庭當小孩的感受,
是不是跟你想像的一樣----你想像會覺得,在這種家庭當小孩很好,
可是對他來講也許很痛苦啊,對不對。所以你應該要先去了解,
這個小孩在這個家庭當小孩的感受是甚麼,
而不是一開始就認定他的物質欲望太高。」
Y老師:「我會這樣講是因為百思不得其解啊!
他其實不缺乏,但一直拿一直拿是物質欲望太多才一直拿一直拿---」
督導:「對啊,所以你欠缺了解他在這個家庭當小孩的感受啊,
你不了解他在家裡當小孩的感受是甚麼,
你一直覺得"你很幸福啊!你家境這麼好,又可以過這麼優越的生活,
你很幸福,你應該很滿足啊!"你一直認為是這樣子嘛---
你先把他框在一個固定的模式裡面來想他,可是你從來沒有去了解,
你在這種家庭裡面當小孩的感受是甚麼。
就像賈寶玉他出生在那樣的家庭裡面,
他會過得很快樂很幸福嗎?」
Y老師:「有不同的辛苦。」
督導:「對啊,所以你就是沒有去了解他的想法,
你就直接認為他一定是這樣,然後你偏偏又認為,
這種孩子應該很幸福,因為你很嚮往---」(邊說邊笑)
Y老師:「哈哈哈---因為窮慣了---(大笑)
沒有經過,想像很美好。」
督導:「你自己欠缺的,你就認為這個孩子應該很滿足啊!」
Y老師:「因為看他也就不缺甚麼啊!」
督導:「但是因為你沒有從小就出生在這種家庭,
所以你不曉得這種家庭生活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對不對?」
Y老師:「嗯---」
督導:「問題是在這裡嘛---所以你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
他應該很知足,為什麼還要去拿人家的東西,
你應該去了解,那為什麼你生在這種家庭裡面你會不快樂。
反正喔---只要孩子有偏差行為,你就知道他過得不快樂,
但是甚麼原因讓他不快樂,你就要去了解,
如果你過得快樂,你就不會做壞事啊----
或者說,不能講快樂,應該講過得幸福啦!」
Y老師:「這樣的說法很絕對。」
督導:「就是說,全家人一起吃一碗麵,他也覺得很幸福,
可是有些人他吃一碗很貴的麵,他還是覺得不滿足,
所以那個跟快樂不一樣,應該用幸福來講,
所以小孩子會去做偏差行為出來,你應該去了解,
他到底為什麼過得不快樂,那些因素讓他過得不快樂,
從這個角度去看,比較能夠看到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