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fannyru » 2013-06-13, 16:28
很有同感,最近省思過去的所學,以前的學習,教導我們要自我覺察,覺察你內在真正的渴望與需求,覺察被哪些過去的未盡事務所干擾,表達或處理它。
但是,有時候,覺察並不一定造成改變,表達也未必適合社會情境需求,有的時候也覺得那像無底洞,是怎麼也餵不飽的聯想,帶來了更多情緒,卻沒有止盡。
知道這些感覺為自己所有,知道這些情緒的來由也未必就能夠讓自己更快樂(曾經可以,但後來覺得是越覺察越痛苦,因為這些情緒是越想越多,"我"--養得越大)
讀了Mindfulness的書,在書上讀到,神經連結與情緒的關聯,才發現這樣的聯想只是將這些負面情緒刻畫得更深刻而已,下次連結的更快,但卻未必能夠解決得更快。Mindfulness教的專注呼吸,當下,接納與不批判,練習個幾周後覺得很受用,心情自然平靜許多,但是,版主說,這只是靜不是定。
雖然自己還沒有辦法做到定的境界,但是隱約有感覺那是有差別的。
版主說 "無我",我想,是不是能"無我"時,自然也能夠無欲則剛,比較不會受到外界的好壞批評,或者事情不順自己的意就起煩惱了,定力也會比較好?是這樣嗎?
最後由
fannyru 於 2013-06-14, 07:54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