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mory,no desire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5-10-28, 22:40

跟學生母親的這一段對話
可以用來反觀我自己的學習
仔細的把BION的文章閱讀過後
發現他在文章中提到的是輔導人員
應該要在日常生活中
時時練習的功課

首先,先用督導所教導的拼圖方式來練習
一邊練習,一邊體會其中的過程
會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
有許多有趣的變化

其次,就是在行住坐臥中
以及與人對話之間
觀察自己是不是被"記憶"以及"慾望"所影響

當我們在諮商室外充分的練習
讓這樣的心行成為我們的習慣之後
才有可能在進入諮商室時
能夠不被"記憶"及"慾望"所左右
否則,就只能像BION在文章中提到的
晤談者將會時時都有可能陷入猛烈的情緒危機中

BION所提到的其實是一種能力
不是去參加很多的研習或是工作坊就能獲得
而是必須透過親自做功課才能得到
在文中也提到,當晤談者獲得這一項能力的時候
就不容易被來談者表面的話語所迷惑
也不會覺得對方時常重複而自己也跟著鬼打牆
晤談者能夠穿透遮障的迷霧
使得晤談不再有那麼多的障礙而能迅速進展
看到這裡,真是令我十分的心動
希望大家都能夠一起來練習
使我們的輔導工作都能夠更順利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8-03-05, 21:08

關於"No memory,no desire "這一個概念
在後來一些督導的場合
又重複的提出來討論
因為對於概念不清楚
希望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
來加深對於概念的了解

其中一次,督導對這一個概念做了個生動的比喻
讓我對"No memory,no desire "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督導:「你開車上班嗎?」
我:「對啊!」
督導:「你開車的時候會一直著想著怎麼開嗎?」
我:「不會!那多累啊!」
督導:「那你開車的時候,如果遇到有危險,你會反應嗎?」
我:「會啊!」
督導:「那你會一直想著要開去哪裡嗎?」
我:「不會啊。」
督導:「可是你最後還是能到達學校。」
我:「對。」
督導:「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我:「那麼,就是自動化囉。」
督導:「是。」
我:「那可是需要很大量的練習。」
督導:「對。」
我:「那我以前很大量的練習,為什麼不會進步?」
督導:「方向不對。」

也就是我們雖然知道個案的一些訊息
但是我們不用一直提醒自己放在心上
雖然希望個案能夠進步
但是也不要一直心心念念
這樣才有可能不被影響
然後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會談
最後,我們會跟個案一起到達目的地
至於甚麼是正確的方向
在討論區有許多跟親子會談相關的文章
諸位老師不妨參考看看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8-04-17, 10:24

這兩年跟個案以及親子的會談
慢慢把焦點轉換到問生活細節上
時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是
"好像已經沒有甚麼好問的了,接下來是要問甚麼?"
當我問家長"這兩個禮拜過得還好嗎?"
家長的回答通常是"好像就是這樣,沒甚麼進步。"
在我學習的初期,時常被這樣的狀況卡住
我和家長都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向前跨一步

可是,會談總不能兩句之後就結束
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問作息和飲食起居
在問的時候其實感到有一點痛苦
因為心裡想著"這不是上次有問過嗎?而且家長講得跟上次一樣。"
我猜家長心理說不定也在想"這不是上次有問過嗎?我為什麼還要再講一次?"
照這個邏輯來說,我覺得家長應該不會想繼續來
可是情形並非如此
大部分的家長還是願意持續來談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家長願意繼續來
但是我心裡很感謝他們願意繼續來
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可以練習

為了不辜負家長和學生
雖然學習感到困難,操作起來也非常的生澀
還是堅持地進行著
終於直到最近,我對於"每次講的都一樣"這一個狀態
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8-04-18, 21:44

想要先問一下各位老師
"你每天過的生活都一樣嗎?"
你可能會回答"好像都差不多。"
可是如果你仔細的回想一下
其實每天真地都有一點不一樣
首先,假日和平時的上班日應該就有所不同
即使是平日裡的每一天,也會有不同
哪麼,你可能會想,每個禮拜大約是個穩定的樣子
例如,每個禮拜一的作息大約是一樣的
但是,仔細地問下來也是會有一些差異

各位老師可能會想,那我們知道這一些差異是要做甚麼?
我以前也一直問我自己這一個問題
後來會談經驗多了,才知道原來學生的壓力來源
大多存在於這些生活的細節裡面
不只是學生,有時候是整個家庭的煩惱來源
就隱藏在生活細節裡面
我以前就想,那直接問他們有甚麼煩惱就好了啊!
然而,人們的心理運作是非常複雜而隱微的
如果那麼簡單就能解決的話,大概就不需要輔導老師了

情形大約是這樣的
如果家長知道他們自己的煩惱
他們一開始也是不可能透露的
因為信任的關係還沒有建立起來
他們為什麼要跟一個不熟的人談論自己的煩惱
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家長並不清楚自己的煩惱是甚麼
大多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問題
來談的目的是要解決孩子的問題
可是,就像討論區裡面"代罪羔羊"那一篇文章所談到了
如果我們只把會談焦點放在學生的問題行為上
那麼最後就是死路一條,求出無門

下面就舉一段跟親子會談的對話
來說明學生的壓力是怎麼累積出來的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8-04-25, 09:05

專輔:「那我們先來講一下這兩個禮拜的情況。」
媽媽:「好。他是應該…這兩個禮拜倒還好,只是生氣的時候他會用尖叫的,聲音很大聲,用吼的。
因為他…我發現他現在比較會知道自己的需求。他手不舒服,那他跟我說:「你帶我去台大看,我沒有藥。」
我說:「我很忙,我最近真的很忙,我沒有空。」結果他…」

專輔:「○○(學生來了)。」
媽媽:「他就自己跑去台大掛號,好像用網路還是甚麼,我不清楚他怎麼掛,
然後他就一直提醒我,那他昨天又再提醒我,24號喔,你不要忘記喔!」
專輔:「今天是17嘛。」
媽媽:「對,他說他已經掛好號了,你沒有空,我已經自己掛好號了,對,他會去處理他手的問題。」

專輔:「○○,你是怎麼掛號的?」
學生:「上網查。」
專輔:「你關鍵字打甚麼字?」
學生:「台大掛號。」
專輔:「嗯,那你掛哪一科?」
學生:「小兒…皮膚…」
專輔:「喔..皮膚科。」
媽媽:「他掛兒童醫院,對不對,是不是?」
學生:「(點頭)」

媽媽:「那你怎麼知道那個醫生的名字?所以我說你這小孩心機很重。」
專輔:「那你是掛哪一個醫生?」
學生:「因為以前看過他的名字。」
媽媽:「你有看過他名牌,那他叫甚麼名字?媽媽真的忘記了。」
學生:「○○○醫生。」
媽媽:「啊…對對對…○○○醫師…對對對對」

專輔:「男的還是女的?」
媽媽:「女的。」
專輔:「所以是○○從小…」
媽媽:「也沒有從小,他從去年年底那時候開始看的,人家介紹的,好像是暑假吧,
是暑假開始看吧,那時候剛開始是一個月一個月,兩三個月來一次,因為看他手的症狀都有好一些了,
他就說有問題再回來,沒有就不用再回來,對。」

專輔:「那他最近…」
媽媽:「應該又開始了吧!」
專輔:「怎麼了?」
媽媽:「拿出來啦!(硬把小孩的手從口袋裡拉出來),就是又開始這樣。」

專輔:「(學生手掌脫皮的很嚴重)他這個是…」
媽媽:「他說是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就濕疹的一種。」
專輔:「所以長期是在看西醫嘛。」
媽媽:「對。因為之前有看中醫,也沒有醫好,中醫給他紫雲膏,越醫醫到後來又住院了,
整個變蜂窩組織。那西醫是讓他住院的時候會緩和下來,因為他幫他打抗生素和類固醇,沒有的話最嚴重會慢慢擴散到他的脖子。」

專輔:「會到脖子,那○○你這樣子手會痛嗎?
(媽媽又要把學生的手硬拉出來)沒關係,媽媽不用拿。手會痛嗎?還是只是會癢?」
學生:「有時候會痛。」
專輔:「有時候會痛,然後會癢。」
媽媽:「對。」
專輔:「那會流血嗎?」
媽媽:「會,所以他有時候寫功課他會很混,所以我就跟他講,你好好的情況下你就趕快寫功課,
預寫也好,你就多寫,萬一你要是發作的話,你就可以不用寫。」

專輔:「媽媽你有沒有發現是甚麼時候他比較容易發病?」
媽媽:「我發覺冬季耶,可是這一次快要接近夏季了,他怎麼會,他夏季反而會是比較緩和,
不會像現在我剛剛看到這樣,這個一般往往會是冬天最嚴重。」
專輔:「所以這樣已經算很嚴重了是不是?」
媽媽:「這個算中期而已,他還有更嚴重是幾乎整隻手都會。所以有時候妹妹輕輕一抓他,
他就在那邊哭了半天,又破皮了,又流血了,我很痛,就尖叫。」
專輔:「喔…」
媽媽:「因為妹妹指甲又不剪。」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Re: No memory,no desire

文章vivienkuo » 2018-04-25, 09:24

那麼,請問這一位學生為什麼生氣的時候會尖叫呢?
這個時候不禁想起一首有名的台語歌"惜別的海岸"
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雖然一切攏是環境來造成"
學生沒事也不會想要尖叫
而是許多因素加起來最後形成了尖叫的結果

那是甚麼因素呢?
先天性疾病造成的不適
母親對於這種疾病的態度
妹妹大而化之卻粗魯的行為
這些一層疊上一層的壓力
每天都在學生的生活中不斷的上演著
在短短的4分36秒鐘就呈現出這一些狀況
後面還有更多生活中的壓力沒有呈現出來
所以,這個學生如果在學校稍微情緒有一點波動
又有甚麼值得驚訝的呢?
可是,如果我們只討論在學校發生的問題行為
是不可能了解學生的辛苦和困難的


vivienkuo
 
文章: 450
註冊時間: 2013-04-29, 15:45

上一頁

回到 諮商輔導問題討論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